卡爾·安東尼·特羅基 (英語:Carl Anthony Trocki,1940年1月4日—2024年5月30日),美裔歷史學者,專研東南亞史暨中國史。[1]曾任昆士蘭科技大學亞洲研究教授、社羣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澳洲人文學院會士。[2][3][4]康奈爾大學歷史學博士,治東南亞史。[5] 研究領域爲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華僑華人研究和中國與東南亞地區鴉片貿易。[6]
生平
卡爾·特羅基生於美國紐約州水牛城,與父同名,父母係賓夕法尼亞州伊利人。青年以前歲月在密歇根州底特律、賓州伊利渡過。高中畢業後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芬恩學院(今克里夫蘭州立大學前身)升學。古巴危機時其所屬的國民兵預備隊受召,學業中斷,指派服務於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服務期間,因其部隊支援美國中央情報局心理戰部門(Psychological Warfare Department)的緣故,萌生研究東南亞歷史的興趣。後因其盲打能力,調入文書作業,接觸了巨量的越戰的文件與情報。1964年方自芬恩學院畢業,隨後入學康奈爾大學,曾一度暫緩威爾遜獎學金和富布賴特項目獎學金,投入美國和平隊,於馬來西亞沙巴州服務兩年半,期間習得多語,包括馬來語和華語。返美後在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並邂逅曼谷出身的泰裔妻子,1968年成婚。同年,在史稱「芝加哥之圍」的1968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中,自願參役協助壓制學生的反戰示威。之後,一度移居曼谷工作,稍後得到研究資助而轉至新加坡。1975年完成其博士論文,即其成名作《天猛公與柔佛及新加坡的發展 1784-1885》,取得學位。1977年返美,執教於肯德基州托馬斯莫爾學院。1987年執教於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1994年,受聘爲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昆士蘭科技大學亞洲研究教授,至2000年代中期退休。退休後定居昆士蘭。死前經歷前列腺癌的兩年治療,但最終轉移骨頭擴散。死後骨灰囑灑退休的陽光海岸、新加坡的南中國海和緬因州普雷斯克艾爾的伊利湖。[1]
政治上強烈右傾,但投書筆名中有惡搞的「L. D. Bronstein」。Bronstein爲俄國革命家列夫·托洛斯基之原本姓氏,而托洛斯基爲卡爾·特羅基家族姓氏的波蘭拼音。[1]
主要著作
- Prince of Pirates: The Temenggo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Johor and Singapore, 1784–1885,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Singapore, 1979, second edition: 2007.
- Opium and Empire: Chinese Society in Colonial Singapore, 1800–191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NY, 1990.
- Gangsters, Democracy and the State (Editor), Cornell Southeast Asia Program, Ithaca, New York, 1998.
- Opium, Empire and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A History of the Asian Opium Trade, 1750-1950, Routledge Ltd., London & New York, 1999, reprinted in 2005.
- Singapore: Wealth, Power and the Culture of Control,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2006.
- Paths Not Taken: Political Pluralism in Postwar Singapore (Editor, with Michael D. Barr),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97169378X, 2009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