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教育机构类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理學院型大學是北美高等教育的重要種類之一,其特徵是以本科大學部教育為主,學校規模較小[1],注重自由思想和全面教育[2][3]。課程包括自然科學、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等大門類。美國的文理學院大多為私立大學,而同處北美地區的加拿大基礎本科類大學則多為公立大學。
與以就業為重要指標的綜合類大學或理工學院相比,文理學院代表着精緻而全面的本科教育,不以培養具體專業人才為目的而旨在培養能力全面的領導型人才,因此許多文理學院的學術聲譽並不亞於常春藤盟校,成為很多上層社會子弟的首選。[4] 北美相當一部分精英曾在文理學院求學,如經濟學家羅伯特·佐利克、政治家希拉里·羅德姆·克林頓、音樂家王力宏等。美國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加拿大麥克林雜誌《麥克林》皆有對本國文理學院類大學進行排名,美國著名的文理學院有阿默斯特學院、威廉姆斯學院、維斯理學院、卡爾頓學院等。
亞洲的文理學院通常處於綜合性大學中,文學院與理學院因某些原因(例如規模較小)而合併在一起稱為文理學院,後又因規模擴大而拆分為兩院,如齊魯大學、台灣的靜宜文理學院等校。中國大陸1952年院系調整中,只包含文科和理科專業(來自調整前大學的文學院和理學院)的重點大學稱為綜合性大學。除此之外,19世紀晚期西方教會在中國創辦的某些高等教育院校也稱為文理學院,如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1953年,基督教長老教會在東京創立的國際基督教大學,為一典型的美國文理學院。
部分日本的大學在專業學部之外單獨設置文理學部,此學部的學生可以接受4年的文理學院式教育,如櫻美林大學、玉川大學等。[5]
1956年,國立成功大學統整中國文學系、數學系、物理學系成立文理學院,是臺灣教育史上第一個文理學院,後因陸續增設外文、化學、地科、歷史等文、理科系,至1969年文理學院正式拆分為文學院與理學院;另,1958年,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江文理學院[6],為臺灣教育史上第一個使用文理學院做為校名的大學院校。1963年,靜宜女子英語專科學校繼淡江文理學院之後,在升格為學院時使用了靜宜女子文理學院[7]為校名。有東吳大學於1967年成立文理學院,3年後分拆為文學院、理學院。
1970年,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因增設數學系而改名文理學院,後又於1994年分拆為文學院、理學院;逢甲大學於1980年成立理學院,1993年因增設中國文學系而改名文理學院,6年後因中國語文學系改隸人文社會學院,文理學院復名理學院。整體而言,臺灣的大學成立文理學院是因為文科、理科的數量與規模,尚不足以獨立為文學院與理學院,因而暫時將文科理科置於同一學院,乃有文理學院的出現,2004年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改名玄奘大學、2005年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改名亞洲大學,兩校都在改名大學的當年整合校內的文理兩類系所成立文理學院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其中,玄奘大學文理學院自2004年成立後,一直持續到2013年改名人文學院為止,後又再2014年併入社會科學院;而亞洲大學文理學院僅成立一年不到,就在2006年改名為人文社會學院。
2004年,國立虎尾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時,增設多媒體設計系、休閒遊憩系,並整合原有的生物技術系、應用外語系,成立了文理學院,是臺灣教育史上第一個成立於技職體系內的文理學院,而所隸屬的科系也未如以往的文理學院般典型,但同時也是臺灣各大專院校中現存唯一的文理學院。而2001年成立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在籌備期間曾一度使用稻江文理學院之名申請籌設,但最後以現今所見的校名成立。
2014年8月1日,同為法鼓山教育體系的法鼓人文社會學院與法鼓佛教學院,合併為法鼓文理學院,是臺灣現時唯一採用文理學院作為校名的大學院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