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琛(1867年—1932年6月),字幼雲,號潛樓,江西德化(今屬九江)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張勳復辟的主要推手之一。[1]
生平
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舉。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簡放山西學政。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劉廷琛隨慈禧太后、光緒帝逃到西安,不久乞假歸省,在廬山山麓築「介石山房」,於山房內閉門讀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國史館協修、功臣館纂修。光緒三十年(1904年),充會試同考官。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陝西提學使。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授學部右參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授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學部副大臣。宣統元年(1909年)設經筵,劉廷琛隨班進講。[1]
中華民國成立後,劉廷琛寓居青島。1917年前後,他往來於徐州、南京,曾與張勳密謀復辟。張勳復辟短暫成功後,被任命為議政大臣。復辟失敗,劉廷琛隱居青島。滿洲國成立後,鄭孝胥曾派人迎劉廷琛前往,被劉廷琛拒絕。[1]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劉廷琛在青島病逝。[1]
著作
- 劉廷琛:《大學堂總監劉廷琛奏刑律不合禮教條文請嚴飭刪盡摺》
- 《潛樓文集》[1]
家庭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