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蒂·哈德森》(英語:Katy Hudson)是美國歌手凱蒂·哈德森(後來採用凱蒂·派瑞作為藝名)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專輯於2001年2月8日由紅山唱片發行。歌曲將基督教音樂和當代基督教音樂元素與青少年、兒童和哈德森對上帝信仰的歌詞主題糅合在一起。專輯的評價褒貶不一,銷量也不到200張。後來由於哈德森的知名度日益增加,專輯的需求量才增加。
詞曲
《凱蒂·哈德森》讓哈德森探索基督搖滾和當代基督音樂(CCM)之餘,夾帶着被形容為受流行搖滾顯著影響的另類樂曲方向。在接受其官方網站採訪時,哈德森指出喬納森·布魯克、珍妮弗·克納普、戴安娜·克瑞兒和費歐娜·艾波等藝人給予她音樂上的影響。《相信我》(Trust in Me)、《純天然》(Naturally)和《內心的魔鬼》(My Own Monster)被稱為用來捕捉「通常歸因於青少年的孤獨、恐懼和疑惑」[1]。
專輯首要特點是帶着「電子樂效果」和「堅實的搖滾根基」的「縈繞於心頭」的琴弦[2]。歌曲《咄咄逼人》(Piercing)極具侵犯性,描繪出對人們所擁有的一次性東西的迷戀。在歌曲中,哈德森唱道:「主啊,讓我看清現實吧/你是我所需要的一切(Lord, help me see the reality / That all I'll ever need is You)」。而歌曲《最後的求救》是哈德森在閱讀道森·麥卡利斯的書作《最後的求救:曾改變了美國的一位少年》(Last Call for Help: Changing North America One Teen)[1]。從音樂上,可以看到哈德森融入到更具爵士導向性的聲調中[3]。哈德森表示《成長的痛苦》(Growing Pains)是兒童和青少年的讚美詩,闡明社會對他們無作為形象的共同認知,經常認為他們是不相信或者對上帝知之甚少的人。歌曲《想吐》(Spit)是哈德森在八年級時寫的,道出了她在基督教學校看到的虛偽。
《信仰不會失靈》(Faith Won't Fail)的靈感來源於信仰在《聖經》的情境和章節中總是很奏效;哈德森在《找我》(Search Me)中評論道:「讓我糾結的是一個事實——我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會怎樣的影響其他人,這讓我感到糾結。我不想在一切並不太妙時把東西放到前面來。我想要讓它保持真實,但仍然給人希望。」專輯以《什麼都不剩時》(When There's Nothing Left)收尾,該曲被形容為「獻給上帝的一封清脆純潔的『情書』」[4]。專輯被認為脫離泡泡堂流行綜藝的血脈,反倒喚起與蕾切爾·蘭帕和傑西·韋拉斯克斯等基督流行樂女歌手的比較[5]。
宣傳巡演
為了宣傳專輯,哈德森參加巡演,為菲爾·喬爾、地球外衣樂團和V*Enna作開場表演,之後踏上46站個人巡迴演唱會之旅。
各場次排期 | |||
---|---|---|---|
日期 | 城市 | 國家 | 場館 |
北美[6] | |||
2001年9月6日 | 謝爾曼 | 美國 | 奧斯丁大學禮堂 |
2001年9月7日 | 聖安東尼奧 | 大學聯合衛理公會教堂 | |
2001年9月8日 | 阿比林 | 哈定-西蒙斯大學 | |
2001年9月9日 | 奧斯汀 | 西湖聖經教堂 | |
2001年9月11日 | 威奇托福爾斯 | 威奇托福爾斯劇院 | |
2001年9月13日 | 達拉斯 | The Door俱樂部 | |
2001年9月14日 | 諾曼 | 共通點咖啡屋 | |
2001年9月15日 | 休斯敦 | 第一浸信會教堂-摩爾托敬拜 | |
2001年9月16日 | 布賴恩 | VFW Wall | |
2001年9月19日 | 拉伯克 | 印第安納大道浸信會教堂 | |
2001年9月21日 | 巴特爾斯維爾 | 巴特爾斯維爾衛斯理工會大學 | |
2001年9月22日 | 西羅亞溫泉 | 歐扎克JBU教堂 | |
2001年9月23日 | 瓊斯伯勒 | 第一浸信會教堂 | |
2001年9月26日 | 阿卡德爾菲亞 | 歐奇塔浸信會大學 | |
2001年9月28日 | 格羅夫城 | 格羅夫城大學克勞馥德禮堂 | |
2001年9月29日 | 格蘭森姆 | 彌賽亞大學布魯貝克禮堂 | |
2001年10月3日 | 馬利布 | 佩珀代因大學 | |
2001年10月6日 | 迪爾菲爾德 | 三一大學 | |
2001年10月7日 | 威斯特布魯克 | 威斯特布魯克基督教教堂 | |
2001年10月9日 | 高地市 | 泰勒大學 | |
2001年10月11日 | 托萊多 | 托萊多大學 | |
2001年10月12日 | 迪比科 | 以馬忤斯聖經學院禮堂 | |
2001年10月13日 | 威爾莫 | 艾斯拜瑞學院 | |
2001年10月14日 | 納什維爾 | 貝爾科特劇院 | |
2001年10月15日 | |||
2001年10月16日 | 拉斐特 | 普渡大學大學教堂 | |
2001年10月18日 | 布盧明頓 | 舍伍德橡樹基督教教堂 | |
2001年10月20日 | 大急流城 | 基層,實體生活教堂 | |
2001年10月21日 | 密爾沃基 | 十字路口長老會教堂 | |
2001年10月22日 | 新布萊頓 | 奧肖內西教育中心 | |
2001年10月23日 | 蘇瀑 | 蘇瀑大學 | |
2001年10月25日 |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 | 先鋒教堂 | |
2001年10月26日 | 波德 | 平熨斗劇院 | |
2001年10月27日 | 丹佛 | 瑞吉斯大學禮堂 | |
2001年10月28日 | 布埃納文圖拉 | 山高地浸信會教堂 | |
2001年10月31日 | 哈蒂斯堡 | 威廉·凱里學院史密斯禮堂 | |
2001年11月1日 | 蓋恩斯維爾 | 佛羅里達劇院 | |
2001年11月2日 | 塔拉赫西 | 勞頓·奇利斯禮堂 | |
2001年11月4日 | 奧蘭多 | 韋斯利基金會 | |
2001年11月9日 | 西棕櫚灘 | 棕櫚灘大西洋大學 | |
2001年11月11日 | 克萊姆森 | 克萊姆森大學 | |
2001年11月12日 | 蒙哥馬利 | 列車小屋 | |
2001年11月13日 | 歐本 | 歐本大學 | |
2001年11月16日 | 哥倫比亞 | 山頓浸信會教堂 | |
2001年11月17日 | 埃倫 | 埃倫第一聯合衛理公會教堂 | |
2001年11月18日 | 夏里遜堡 | 法院廣場劇院 |
評價
AllMusic的斯蒂芬·托馬斯·艾爾維恩給予專輯三星(滿分五星)評價,表示憑藉着專輯,哈德森「向艾拉妮絲·莫莉塞特透露出了非常重的恩情」。艾爾維恩也解釋稱,有些歌曲的歌詞有着性色彩,並把那些標榜為專輯裏「最有趣的事情」,把唱片總體上的聲音描述成「一種有攻擊性的、生產過多的音牆,這是許多當代基督音樂藝人為了證明他們是當代派的所想要做的」[3]。
《今日基督教》作家拉斯·伯雷梅爾(Russ Breimeier)看好專輯,強調哈德森的作曲風格與哈德森音樂情感力量「形成一個有洞察力的很般配的對子」。他進一步認為哈德遜是「青年才俊」,期待明年聽到她更多的音樂[2]。同樣,《穿越節奏》的托尼·卡明斯(Tony Cummings)認為哈德森是「聲樂人才」,推薦讀者去聽這張專輯[8]。《幻想天堂》的安迪·阿佳拉基斯(Andy Argyrakis)表示,哈德森在教堂被培養有「回報」,並指出「儘管流行樂的份量非常小,但很難忽略哈德森的真誠和歌詞上的成熟度」[5]。《Billboard》的DEP稱哈德森為人才,將專輯標榜為「現代搖滾專輯的特徵跟毅力和脆弱的部分一樣顯著」,「令人印象深刻」[7]。專輯對於紅山唱片來說是商業上的失敗,僅賣出100份到200份之間[9]。
音樂易幟
專輯發行沒多久,紅山唱片破產[10]。專輯是哈德遜唯一一張有基督教音樂影響的專輯,這之後她把凱蒂·派瑞當作藝名[11]。由於哈德森的知名度日益增加,專輯在她粉絲當中成為一樣很受歡迎的收藏品[10]。
曲目列表
摘錄自專輯內頁[12]。
曲序 | 曲目 | 詞曲 | 製作人 | 時長 |
---|---|---|---|---|
1. | 相信我(Trust in Me) | 凱蒂·哈德森、馬克·迪克森(Mark Dickson) | 奧托·布萊斯 | 4:46 |
2. | 咄咄逼人(Piercing) | 哈德森、布萊恩·懷特(Brian White) | 科利爾 | 4:06 |
3. | 找我(Search Me) | 哈德森、史葛·菲爾科羅夫(Scott Faircloff) | 科利爾 | 5:00 |
4. | 最後的求救(Last Call) | 哈德森 | 大衛·勃朗寧(David Browning) | 3:07 |
5. | 成長的痛苦(Growing Pains) | 哈德森、迪克森 | 勃朗寧 | 4:05 |
6. | 內心的魔鬼(My Own Monster) | 哈德森 | 勃朗寧 | 5:25 |
7. | 想吐(Spit) | 哈德森 | 普萊斯 | 5:10 |
8. | 信仰不會失靈(Faith Won't Fail) | 哈德森、迪克森 | 普賴斯 | 5:14 |
9. | 純天然(Naturally) | 哈德森、菲爾科羅夫 | 勃朗寧 | 4:33 |
10. | 什麼都不剩時(When There's Nothing Left) | 哈德森 | 勃朗寧 | 6:45 |
總時長: | 48:11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