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麗斯·馬喬里班克斯·貝克特(Clarice Marjoribanks Beckett ,1887年3月21日—1935年7月7日)是一名澳大利亞藝術家,也是澳大利亞調性運動的重要成員。
Clarice Beckett | |
---|---|
出生 | Clarice Marjoribanks Beckett 1887年3月21日 澳大利亞卡斯特頓 |
逝世 | 1935年7月7日 澳大利亞墨爾本 | (48歲)
知名於 | 繪畫 |
運動 | 澳大利亞調性運動 |
早年
貝克特出生於維多利亞州的卡斯特頓,是銀行經理約瑟夫·克利夫登·貝克特(Joseph Clifden Beckett;c.1852-1936 [1])和他的妻子伊利沙伯·凱特(Elizabeth Kate, née Brown;c.1855-1934)的女兒。她的祖父是蘇格蘭建築師約翰·布朗。[2]
她在卡斯特頓讀過小學,後在巴拉瑞特的中學女王學院寄宿。在巴拉瑞特,她表現出很強的繪畫天賦,在巴拉瑞特上過私人素描課,還曾寫過一部戲劇,由同學表演[3]。她的家人搬遷到南亞拉肯辛頓路22號後[4],她轉入墨爾本英格蘭教會女子文法學校(Melbourne Church of England Girls' Grammar School)完成了最後一年的學業。1914年,她就讀於墨爾本的國家美術館學校,師從弗雷德里克·麥卡賓、馬克思·梅爾德倫,後者頗具爭議的理論對她影響很大[5]。
1919年,她的父母從本迪戈搬到當時未開發的墨爾本海濱郊區博馬里斯,由於他們的健康狀況不佳,貝克特擔起家庭的重擔,這極大地限制了她在藝術上的追求[6]。貝克特只能在黎明和黃昏出去畫畫,因為她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家人,並在這樣的情況下度過了餘生[2][7]。
1935年,貝克特因在博馬里斯附近發生風暴的海域作畫而患上了肺炎,四天後在桑德靈厄姆的一家醫院去世[8]。她被安葬在切爾滕納姆紀念公園(Cheltenham Memorial Park)[7]。
作品
貝克特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一,儘管有些人說她是「莫奈的女兒」[9]。她在肖像畫和靜物畫上頗具天賦,這也是她的老師梅爾德倫偏愛的主題,但其實貝克特更喜歡繪畫戶外風景[7]。
她繪製了博馬里斯大量清晨和傍晚的海、海灘以及郊外景色。坎迪斯·布魯斯(Candice Bruce)說她的作品有「一種永恆的憂鬱感:一種混合着平靜的脆弱感,即使一個人完全不知道藝術家生活的細節,仍然會感覺到這一點」[10]。
三十多歲時,貝克特在1924年第六屆「墨爾本二十位畫家」(Twenty Melbourne Painters)年展的手冊中闡明了她的藝術目標:
真誠而真實地表現自然之美的一部分,展現明與暗的魅力,我努力以正確的色調來表達它們,從而儘可能地展現出一種真實的幻覺。[11]
1936年,貝克特的姐姐和父親在墨爾本雅典娜神廟舉辦了一場大型紀念展覽。1971年,貝克特的姐姐表示[12]她的2,000多件作品已被被遺棄在貝納拉附近的一個露天乾草棚中[13],大多數的狀態已經無法挽救,但她在蒙薩爾瓦特還有30幅保存完好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在她博馬里斯的家被清空後搬到那裏的[14][15]。
她在世時,沒有任何公共機構收藏她的作品,但現在幾乎見於大多數澳大利亞主要畫廊。2001年,她的畫作在拍賣會上的價格已經達到六位數[18]。她的《冬日日落》(Winter Sunset)於2021年10月以156,250澳元的價格售出[19]。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