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祜(482年—537年9月6日),一作祐[1],字保安[2],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太武帝拓跋燾曾孫,長鄉縣侯拓跋提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元祜以給事中為起家官,轉任司徒主簿,升任太尉從事中郎,又出任游擊將軍,轉任冠軍將軍、平城鎮將。當時北魏四處兵禍烽起,元祜出任後將軍、代理恆州刺史,封武強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3]。孝昌三年(527年),元祜擔任信都城防城都督,弟弟元孚擔任冀州刺史。葛榮從春到冬,圍困信都一整年,信都因為糧食耗盡沒有援兵被攻克。葛榮想要先殺死元祜的侄子元子禮,元孚請求先死換元子禮一命,他向葛榮叩頭流血,葛榮才放棄。葛榮集中部下,商議元祜和元孚等人的生死。元祜和元孚各自誣陷自己承認過失,爭先恐後的求死。元孚部下潘永基等數百人都叩頭請求處死自己,讓元孚活着。葛榮說:「這些都是北魏的忠臣義士。」於是北魏的俘虜五百人都得以免死[4][5][6]。
元祜後出任平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兼任太僕卿。等到關中擾亂,元祜出任散騎常侍、光祿勛卿、潼關都督,又加武衛將軍,加號安南將軍、東道軍司。元祜又出任使持節、都督三徐諸軍事、鎮東將軍、徐州刺史,很快加衛將軍,其餘官職如故。不久元祜又兼任侍中、兼領軍將軍,永熙三年二月壬午(534年3月29日),前任徐州刺史元祐出任衛大將軍、儀同三司[7]。元祜又出任宗師,其餘官職如故。元祜又出任侍中、其餘官職如故,加號驃騎大將軍[3]。天平四年歲次丁巳八月甲子朔十六日乙卯(537年9月6日),元祜去世,虛歲五十六[8],國家追悼,贈予使持節、太傅、司徒公、錄尚書事、都督冀定滄瀛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侍中、開國子如故,諡號孝穆,其年閏月癸亥朔廿二日甲申(537年11月10日)葬於鄴都城西漳河之北的皇宗陵墓內[2]。
因河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輸水渠道計劃通過磁縣北朝墓群所在地區,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辦公室的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隊於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間,搶救性發掘清理了磁縣北朝墓群M003號墓,發現元枯墓誌一方,出土隨葬品190多件[2]。2008年4月8日,元祜墓考古發掘項目和河南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考古發掘項目,聯合作為北朝考古項目,榮獲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