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是中國古代一個負責收集音樂、詩歌以及表演這些作品的機構。
在漢武帝時期 ,樂府的地位和影響達到了頂峰,漢武帝對音樂和詩歌等這方面的內容特別感興趣,自己也在這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
樂府從民間收集或親自創作的詩都有類似的形式和主題,因此有後人根據樂府收集和創作的詩進行模仿創作,並把這些風格的詩也稱為樂府以及歸為舊體詩的流派之一。樂府是漢詩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建安詩歌、早期的六朝詩歌以及晚唐詩也有不少樂府。白居易、元稹、李紳等人一度發起新樂府運動。
史前神話
在中國神話中就已提到負責管理音樂的官員。黃帝任命伶倫擔任樂官。[1]作為樂官,伶倫似乎負責設計樂器和監督樂器的製作以及發展完善音階。後來舜又任命了夔為樂官。[2]此後有不少著名在宮廷機構任職的樂師,如師延和師曠。
歷史
在西周至春秋時期,官府就已採集民間詩歌,這些詩歌後來被匯總在詩集著作《詩經》裏面。[3][4]根據已知的考古證據,最早的官方音樂管理機構出現在戰國時期的齊國。[5]
樂府在漢武帝時期蓬勃發展。[6] 李延年曾擔任管理樂器的協律都尉。[7]人們普遍認為漢武帝在公元前120年創建了樂府,[8]但是,似乎很可能在之前就有一個長期存在的音樂管理機構,只是漢武帝擴大了音樂管理機構的規模和管轄範圍,並可能對其重新命名為樂府,因而看起來像是漢武帝開設了新的音樂管理機構。樂府的任務是收集漢朝各個地區的流行詩歌並進行適當編排以及創作新的詩歌作品。[9]歷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漢書》中指出,樂府隸屬於少府管轄。[10][11]漢武帝還曾專門委託司馬相如創作賦。[5]
樂府在公元前7年被漢哀帝解散,[5]部分原因是出於經濟考慮。當時樂府內已經有近830名音樂家和舞者。[7]此外漢哀帝不喜歡聲色,這也是漢哀帝廢除樂府的重要原因之一[12]。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樂府沒有恢復。在唐代,有音樂機構負責為長安舉辦的節日慶祝活動作曲。1102年,宋徽宗設立大晟樂府,當時大晟樂府內有785名音樂家和舞蹈家。
對詩歌的影響
由于樂府所採集的詩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詩的風格,因而這種風格的詩被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後世包括蕭統的文選和徐陵的玉臺新詠收錄了一些漢代的樂府詩,然而收錄樂府詩的著作中集大成者[13]當屬郭茂謙的樂府詩集,在郭的著作中還收錄了提及花木蘭的南北朝的樂府詩。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