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法西斯聯盟
英國政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不列顛法西斯聯盟(英語: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 BUF),又譯作不列顛法西斯主義聯盟、英國法西斯同盟、英國法西斯聯盟,是戰間期英國的法西斯政黨。該黨由奧斯瓦爾德·莫斯利爵士,於1932年成立。創立之初得到了公眾的支持。出版大亨羅特梅勳爵是早期著名的支持者。然而,隨着該黨變得越來越激進,該黨的支持率下降。1936年,該黨改名為「不列顛法西斯與國家社會主義聯盟」(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 and National Socialists)。1937年,該黨又進一步改名為「不列顛聯盟」(British Union)。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後,該黨被英國政府取締,於1940年解散。英國政府依據18B號防衛規則逮捕該黨多數成員。
不列顛法西斯聯盟 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 | |
---|---|
![]() 不列顛法西斯聯盟標誌 | |
簡稱 | BUF |
領袖 | 奧斯瓦爾德·莫斯利 |
成立 | 1932年10月1日 |
解散 | 1940年5月23日 |
合併自 | · 新黨 · 英國法西斯(主要) |
繼承者 | 聯合運動 |
總部 | 英國倫敦車路士國王路黑屋(The Black House)[1] 英國倫敦西敏大史密斯街(Great Smith Street)聖堂大樓(Sanctuary Buildings)[2] |
黨報 | · 黑衫軍(1933-1936年) · 行動(1936-1940年) |
菁英單位 | 「I」小隊[3] |
準軍事組職 | · 法西斯防衛隊 · 管理員 |
地方自治側翼組織 | 阿爾斯特法西斯 |
草根側翼組織 | 一月俱樂部 |
黨員 | 40,000人(約1934年)[4][5] |
意識形態 | 英國法西斯主義 · 英國民族主義 · 民族保守主義 · 社會保守主義 · 右翼民粹主義 · 國家工團主義[6] · 法西斯社團主義 · 不干預主義[7][8] · 反聯邦主義 · 反猶太主義[9] |
政治立場 | 極右 |
宗教信仰 | 英格蘭教會 |
官方色彩 | 紅色、 白色和 藍色 黑色(慣用色彩) |
口號 | 票投英國,拯救倫敦 |
黨歌 | 同志之聲(Comrades the Voices) |
黨旗 | |
![]() | |
英國政治 政黨 · 選舉 |

歷史

在1922年之前,奧斯瓦爾德·莫斯利是最年輕的保守黨議員。1924年,莫斯利加入工黨 ,不久之後跳到獨立工黨。
1930年,莫斯利發表了《莫斯利備忘錄》(Mosley Memorandum) ,一套將保護主義與凱因斯主義政策融合在一起的計劃,旨在解決失業問題。1931年初,當這些計劃遭到否決時,他很快退出了工黨。 隨後,莫斯利成立了新黨,根據備忘錄製訂黨的政策。 1931年初的阿什頓安德萊恩補選中,該黨贏得了16% 的選票,但並沒有取得任何其他的選舉勝利。
1931年年間,新黨日益受到法西斯主義的影響。[10] 第二年,在1932年1月訪問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之後,莫斯利轉向法西斯主義。同年四月,莫斯利解散新黨,但保留了它的青年組織,組成不列顛法西斯聯盟的核心。 同年夏天,莫斯利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撰寫法西斯主義的政治綱領《大不列顛》(Greater Britain) 。1932年10月,該綱領成為了不列顛法西斯聯盟政策方針的基礎。[10]


不列顛法西斯聯盟曾一度聲稱擁有5萬名成員[11]。《每日郵報》曾以「黑衫軍萬歲!」為頭版,是早期支持者。[12] 1933年2月,威爾弗雷德·里斯頓獲任為首任宣傳部長,負責組織莫斯利所有的公開會議。 儘管遭到猶太社群、工黨、獨立工黨和英國共產黨等反法西斯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但不列顛法西斯聯盟在倫敦東區找到一批追隨者。在1937年3月的倫敦郡委員會(LCC)選舉中,該黨在貝思納爾綠地、肖迪奇和萊姆豪斯取得了相當成功,但候選人仍沒有當選。[13]
1930年代中期,不列顛法西斯聯盟針對反對派的暴力衝突使中產階級支持者退出,成員數量減少。1934年,在倫敦奧林匹亞展覽中心舉行的黨大會上,該黨私兵法西斯防衛隊(Fascist Defence Force, FDF)殘暴地驅逐反法西斯分子,導致《每日郵報》不再支持該黨。黨大會上的暴力震驚許多人,使中間派反對不列顛法西斯聯盟,倒向支持反法西斯主義。 [14]
失去報業大亨羅特梅勳爵的支持,不列顛法西斯聯盟在1935年大選呼籲選民棄票,要求「再給法西斯主義一個機會」。[15]
1934-1935年間,由於納粹同情者威廉 · 喬伊斯和約翰·貝克特等人在黨內的影響越來越大,導致羅伯特·福爾根等黨員辭職,不列顛法西斯聯盟轉向反猶,脫離主流政治。反猶太主義的強調和著名黨員的陸續辭職導致黨員人數在1935年底降至8000人以下。最終,莫斯利將該黨的重心拉回主流政治。不過,該黨仍繼續與反法西斯分子發生衝突,其中最著名的是1936年10月的卡布爾街之戰。在卡布爾街之戰中,有組織的反法西斯主義者試圖阻止不列顛法西斯聯盟的遊行隊伍通過卡布爾街。除了卡布爾街之外,不列顛法西斯聯盟稍後在倫敦東區舉行的其他遊行,沒有發生其他事件。
不列顛法西斯聯盟支持愛德華八世與反戰活動。[16] 英國政府擔憂該黨的聲望,最終通過1936年的公共秩序法案,政治遊行需警察同意,並禁止政治制服。禁止政治制服,對該黨以穿着黑衣聞名的支持者,「黑杉軍」(BlackShirts),造成巨大的影響。
1937年,不列顛法西斯聯盟黨內的納粹支持者威廉‧喬伊斯組成「不列顛法西斯與國家社會主義聯盟」,其成員最後遭到逮捕。莫斯利後來譴責喬伊斯是個叛徒,譴責他的極端反猶太主義。傳言納粹德國捐贈該黨大約5萬英鎊。[17]
截至1939年,不列顛法西斯聯盟成員約2萬人。[16] 1940年5月,英國政府查禁不列顛法西斯聯盟。莫斯利與其他740名法西斯主義者,在二次大戰間被囚。戰後,莫斯利試圖返回政治圈,1948創立聯合運動,但不成功。
1914年,諾拉·埃蘭因參與爭取婦女參政權運動,和艾米琳·潘克斯特,一起被關押在霍洛威監獄。1940年,埃蘭參與法西斯運動,而被送回監獄。另一位重要的婦女參政權運動的領導者,瑪麗 · 理查森,成為不列顛法西斯聯盟婦女部的負責人。[18]
瑪麗·索菲婭·艾倫是婦女社會政治聯盟(WSPU)西分部的領導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瑪麗加入了女警志願隊(Women Police Volunteers,WPV),並於1920年升為指揮官。1932年4月,瑪麗在「一月俱樂部」與莫斯利會面。在訪德後,瑪麗在俱樂部發表演講。[19]
1936年,莫斯利提名埃蘭代表該黨出戰北安普頓。在替埃蘭助選的演說中,莫斯利支持埃蘭的婦女解放運動及婦女參政權的主張,而此恰巧與國家社會主義的理想家庭圖景相違背。[20]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