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川島(葡萄牙語:Ilha Sanchoão 或 Ilha São João,意為「聖約翰島」),又稱上川洲、穿洲和上川山,是廣東省台山市的一個島嶼,位於廣海灣南側、川山群島東部,西與下川島隔海相望,東北距大陸9.19公里,面積為137.3平方公里,是廣東省第二大島[註 1],也是上川群島的最大島嶼,有「南海碧波出芙蓉」之稱。
地理
上川島呈南北走向的啞鈴形,長22.54公里,最寬處9.8公里,最窄處1.2公里,海岸線長139.8公里[1],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最高點海拔494.1米,除中部和北部有小塊平地外,其餘多為低山。島嶼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氣候溫和。
歷史
上川島歷史上盛產香料和海鹽,明朝時屬新會縣地,正德八年(1513年),葡萄牙商人歐維士一行因商船停靠於此而登島,豎立刻有葡萄牙王國紋章的石柱「葡王柱」以作紀念。隨後,葡萄牙人被准許在島上停泊和交易,上川島成為葡萄牙人的遠東商業基地,被稱為「貿易之島」。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耶穌會士聖方濟各·沙勿略神父到中國傳教,不幸染上瘧疾,病逝於上川島上。澳門開埠後,上川島的地位逐漸被澳門取代。
清康熙元年(1662年)頒海禁令,將島民內遷五十里,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開放海禁。嘉慶年間,海盜張保仔率領的紅旗幫以島上沙堤港為主基地,活躍於瓊州海峽至珠江口一帶。
景點
位於上川島東海岸,擁有長約五公里的天然海水浴場,以沙灘細膩柔軟、海水清澈見底而聞名。1984年被開闢為旅遊度假區,是上川島開發最早及最完善、知名度最高的旅遊景點。
位於上川島南端,是廣東省四大漁港之一,港內三面環山,水域開闊,水產資源豐富,日落時分的「漁港夕照」是享有盛名的奇觀。
位於上川島的象山上,臨海而立,為紀念天主教來華傳教第一人——方濟各·沙勿略而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後經明、清、民國時期、1986年五度重修,現內設方濟各石像、教堂、紀念碑、小花圃等。2015年,被列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由上川島原大洲小學改建而成,2019年開館,是一座系統展現上川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外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歷程的博物館。
交通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