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翠鳥學名Ceyx erithaca)為翠鳥科三趾翠鳥屬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國[1]是一種口袋大小的鳥類,屬於翠鳥科(Alcedinidae)。它曾被認為與赤背侏儒翠鳥屬於同一種,並且這一複合種曾以英語名稱「東方侏儒翠鳥」而聞名。

Quick Facts 三趾翠鳥, 保護狀況 ...
三趾翠鳥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科: 翠鳥科 Alcedinidae
屬: 三趾翠鳥屬 Ceyx
種:
三趾翠鳥 C. erithaca
二名法
Ceyx erithaca
Close

這種熱帶翠鳥是一種部分遷徙的鳥類,是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部分地區的特有種。它棲息在低地森林中,通常靠近溪流或池塘,並以昆蟲、蜘蛛、蠕蟲、螃蟹、魚、青蛙和蜥蜴為食。由於其紅色喙、黃橙色的下半身、淡紫色-赤褐色的上半身以及藍黑色的背部,它在其分佈區內容易與其他鳥類區分開來。

分類與系統學

黑背翠鳥由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其自然系統第十版中物種描述。他將其與其他翠鳥一起歸入翠鳥屬 (Alcedo),並創造了二名法名稱Alcedo erithaca[2] 種小名來自拉丁語erithacus,意思是「知更鳥」,因此意為「紅胸」鳥。[3] 林奈的描述是基於1738年英國自然學家埃利亞薩爾·阿爾賓在其著作《鳥類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Birds)中描述並插圖的「來自孟加拉的小翠鳥」。[4] 黑背翠鳥現為23種小型翠鳥之一,歸屬於法國自然學家貝爾納·熱爾曼·德·拉塞佩德於1799年引入的三趾翠鳥屬(Ceyx)[5] 二名法名稱有時被寫成Ceyx erithacus[6] 這是不正確的,因為種小名是一個名詞,其結尾不會變化。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的規則,正確的拼寫應為Ceyx erithaca[7]

赤背侏儒翠鳥Ceyx rufidorsa)曾被認為是三趾翠鳥的一種色型。合併後的物種被稱為「東方侏儒翠鳥」。分子遺傳學研究表明Ceyx rufidorsa是獨立的分類單元,且多型性是由於大約14萬年前的古代基因滲入,其中部分Ceyx erithaca的基因轉移到了Ceyx rufidorsa[8][9]

兩個亞種被認可:[5]

翠鳥科(Alcedinidae)是大約118種鳥類所屬的,屬於熱帶鳥類的佛法僧目[12] 這個科的成員體型範圍從9克的非洲侏儒翠鳥Ceyx lecontei)到500克的笑翠鳥Dacelo novaeguinea)。[13] 儘管以「翠鳥」命名,這個科的成員並非全都是食魚動物,許多物種生活在遠離水源的地區,捕食陸地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13] 這個科大部分是熱帶性的,然而也有一些物種適應了溫帶地區。[13]

這個科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亞科翡翠亞科(Halcyoninae)、魚狗亞科(Cerylinae)、和翠鳥亞科(Alcedinidae)[12](侏儒翠鳥)。翠鳥亞科分佈於熱帶非洲和亞洲,向南延伸至北澳大利亞和美拉尼西亞,向北延伸至歐洲和溫帶亞洲。顧名思義,侏儒翠鳥相較於其他翠鳥體型較小。除了體型之外,這個亞科的翠鳥還以其鮮豔的顏色為特徵。牠們的棲地範圍從密集的森林到林地稀樹草原,也可以在有林地和開闊地形中的水道旁找到牠們。[14]

在翠鳥亞科中有三趾翠鳥屬(Ceyx)。這個屬的物種特徵是其陸地棲地、主要由昆蟲組成的食物、背腹方向扁平的橙色喙以及更赤褐色的上半身。[14] 根據分子數據,C. erithaca形成了一個包含三趾翠鳥的高度支持的支系,其中包括菲律賓三趾翠鳥(C. melanurus)摩鹿加三趾翠鳥(C. lepidus)南方銀翠鳥(C. argentatus)靛藍翠鳥(C. cyanopectus)[15][16]

Thumb
In Sanjay Gandhi National Park, Mumbai, India

描述

三趾翠鳥是已知最小的翠鳥物種之一。它僅比中等大小的蜂鳥稍大,體長12.5—14 cm(4.9—5.5英寸)(包括喙和尾巴)。[17][15] 雌性通常重14-16克,雄性重14-21.5克,[15] 使得雄性略大一些。除此之外,兩性相似,沒有兩性異形的表現。[17] 雄性和雌性均在前額上有一個黑色斑點;頸部兩側有藍色和白色的斑塊;頂冠、臀部和尾部為淡紫色-赤褐色;背部和翅膀為深藍色;下巴和喉嚨為白色;下半身為淡黃色-橙色;虹膜為深棕色;雙腿、雙腳和喙均為紅色。[17][15] 幼鳥顏色較為黯淡,淡紫色較少;下巴、喉嚨和腹部為白色;喙為黃橙色,尖端為淡色;肩羽和覆羽為藍色。[15] 這種翠鳥有三趾,因此被稱為三趾翠鳥,然而,還有其他具有三趾的翠鳥。這些翠鳥物種中的趾數似乎並非適應性的結果。它們的叫聲為高音調的「tsriet-tsriet」或飛行時柔和的「tjie-tjie-tjie」。[17]

分佈與棲地

三趾翠鳥是一種棲息於森林和濕地的物種,特有於印度次大陸和中南半島部分地區。其繁殖範圍包括孟加拉東部、印度東北部、緬甸、中國極南部、老撾、柬埔寨和泰國。在印度西部的西高止山脈和斯里蘭卡有一個不連續的種群。在冬季,一些鳥會遷徙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15]

它們最常見於落葉林常綠林中的原生林次生林[17] 但也棲息於漫灌叢林紅樹林、過度生長的橡膠園,或是密集的棕櫚、竹子或灌木叢中。[15] 它們傾向於待在森林的小溪和池塘附近,[17] 但它們的巢通常遠離水源。[15] 它們保持低空飛行,並且被發現會在距離森林地面1-2米的高度棲息和飛行。[17] 它們偏好的棲地是陰暗密集的森林低地,靠近小溪或池塘。[17][18] 它們出現的低地海拔通常不超過1000-1300米。[17]

遷徙

北方種群在繁殖範圍的南部地區過冬,該物種被定義為部分遷徙性。[17] 它們經常在8月至9月間向馬來半島南部遷徙,並在3月返回北方。從8月至12月,在馬來西亞太平山弗雷澤山以及西海岸外60 km(37 mi)處的許多島嶼的燈塔處報告了大量夜間飛行的遷徙鳥類。[15][17] 尚不確定在冬季期間該物種最北端的範圍是否會被遷徙空出。[17] 三趾翠鳥也是印度大部分地區的繁殖訪客,但其在這裏的遷徙情況仍不確定。[15][17]

行為與生態

繁殖

產卵期在印度西南部為7月至9月,在斯里蘭卡為2月至7月,在印度東北部為4月至5月,在馬來半島為3月至7月,在蘇門答臘為3月,在爪哇為12月至5月。[15][17] 營巢於溪流岸邊、道路開挖處、陸地白蟻巢,或在倒下樹木的根部附近的土壤中,[15][19] 通常遠離水源。[15] 雄性和雌性一起挖掘一條水平隧道,長度為15—100 cm(5.9—39.4英寸),直徑為3.8—4.5 cm(1.5—1.8英寸),隧道末端為未襯裏的蛋室。[15][19] 一對鳥在沙土中挖掘了25 cm(9.8英寸)的巢穴,大約花了40分鐘。[15][17] 未襯裏的蛋室寬度為10—15 cm(3.9—5.9英寸),高度為5—7 cm(2.0—2.8英寸)。[15] 隧道和蛋室均向上傾斜,這被認為可以減少水進入蛋室,並幫助廢物流出巢穴。[19] 兩代間隔時間約為4.2年。[20] 典型的巢卵數為3-7個,每窩平均約5個卵。[15][19] 卵通常在早上產下,每隔一天產一個卵。孵卵從最後一顆卵產下後開始,孵化期為17-18天。雄性和雌性都會孵卵,但雌性在孵化期中起著更大的作用,因為她負責在夜間孵卵。雛鳥出巢需時為18-20天,雛鳥通常在早上離巢。[19]

食物與覓食

牠們的食物主要包括昆蟲,如螳螂(Mantodea)、蚱蜢(Orthoptera)、蒼蠅(Diptera)、水甲蟲(Dytiscidae)、有翅螞蟻(Formicidae)、蜉蝣(Ephemeroptera);但也包括蜘蛛、蠕蟲(Oligochaeta),以及小螃蟹青蛙蜥蜴[15][17]

Thumb
Black-backed dwarf kingfisher with skink kill

三趾翠鳥通常獨自覓食,牠們會棲息在低矮的植物或岩石上,然後飛出去從地面或樹葉中捕捉獵物。牠們能從蜘蛛網中取下蜘蛛,也能在飛行中捕捉昆蟲。牠們還可以潛入水中捕捉在水面或水面下的獵物,且不會完全浸入水中。[15][17] 較大的獵物通常會被帶回棲息處,鳥兒會用喙反覆敲打獵物後再吞下。[15]

保育狀況與威脅

C. erithaca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為「近危物種[20],全球範圍內尚未受威脅。[15] 然而,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20][15] 成熟個體數量未知。[20] 雖然分佈範圍廣泛,但在分佈範圍的北部地區,牠們經常被報告為稀少。這種稀少性可能是由於物種被忽視,和/或其移動模式的結果。[15] 在整個物種範圍內已有識別出的保護區。[20]

威脅

三趾翠鳥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森林棲地的清理。由於人類活動持續導致關鍵繁殖棲地的喪失,種群數量可能會減少。[15][21]

三趾翠鳥還可能面臨翠鳥和其他遷徙鳥類常見的威脅,例如:

  • 污染[21]
  • 池塘和溪流乾涸[21]
  • 公眾對翠鳥的反感(漁民)/非法的人為迫害[21]
  • 電線[21]
  • 氣候引起的遷徙和繁殖時間的變化[22]
  • 在飛行路徑中與建築物等人工障礙物的碰撞[23]
  • 疲勞、飢餓和脫水[23]
  • 河岸侵蝕

繁殖習性

於西南季風盛行的六月開始繁殖。 巢是一條長達一米的水平隧道。每巢約產蛋 4 ~ 5 個,雄性與雌性共同孵卵,約17天孵化。 雛鳥成長期約20天。幼鳥被餵以壁虎,石龍子,螃蟹,蝸牛,青蛙,蟋蟀和蜻蜓。[24]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