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chiemann反應(席曼反應)也稱Balz-Schiemann反應,是芳香重氮鹽與氟硼酸反應生成溶解度較小的氟硼酸鹽,後者在加熱或光照時分解放出氮氣並產生芳香氟化物的反應。它於1927年發現,以德國化學家Günther Schiemann和Günther Balz的名字命名。[1][2]
一般從芳香胺與亞硝酸鈉/鹽酸進行重氮化反應,反應完成後加入冷的氟硼酸或氟硼酸銨、氟硼酸鈉,沉澱出較難溶的氟硼酸重氮鹽。該氟硼酸鹽與鹽酸重氮鹽或高氯酸重氮鹽不同,在乾燥時也比較穩定,不容易發生爆炸,只在加熱時分解為氟化物,產率較高。
這個反應常用作由苯胺製取氟苯或衍生物的方法。反應中的氟硼酸鹽也可以被六氟磷酸鹽所代替。
也可以用三氧化二氮與氟硼酸反應生成氟硼酸亞硝酰,直接用它與芳香胺反應生成氟硼酸重氮鹽:
1961年,G. A. Olah用四氯硼酸鹽(BCl4−)和四溴硼酸鹽(BBr4−)代替四氟硼酸鹽,把這個反應推廣到用來製取芳香氯化物和溴化物。此外,在重氮鹽中加入碘化鈉也可以製取碘苯。
該反應的機理還不是很清楚。
一般認為是在發生重氮化反應生成重氮鹽後,芳香重氮鹽首先分解放出氮氣生成苯正離子,然後氟硼酸根離子(BF4−)進攻苯正離子,先生成 PhBF4,然後分解為氟苯。因此這個反應屬於單分子芳香親核取代反應(SN1A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