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F4G(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G,真核起始因子4G)是一種在真核翻譯起始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蛋白質。它主要是在轉譯起始早期協同不同起始因子間的作用和增強它們的活性(包括eIF4E的帽結合活性,eIF4A的RNA解旋酶活性,PABP的poly-A結合活性,以及eIF3的mRNA和40S核糖體亞基結合活性)。[1]此外,eIF4G通過一個類RNA識別結構花樣(RRM)直接結合或在某些情況下能夠特異性結合到mRNA上。
eIF4G在人體中有三個亞型:eIF4G-1、eIF4G-2和eIF4G-3。
結構
eIF4E中已知含有三個富含α螺旋的結構域:中部結構域、MA3結構域和C端結構域。這三個結構域都為α螺旋所組成的重複片斷結構,可以參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其中,中部結構域包含了由10個α螺旋組成的5個HEAT重複片斷(每個HEAT重複片斷含有兩個反平行的α螺旋),具有與eIF4A和小核糖核酸病毒II型IRES的兩個結合表面。[2]而MA3結構域和C端結構域也分別含有5個和4個HEAT重複片斷。[3]
亞型
在哺乳動物、植物和酵母中都含有大小,序列,活性彼此都明顯不同的eIF4G的亞型。例如,哺乳動物的eIF4G-1的含量是eIF4G-2的10倍以上。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