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藝電(EA)旗下遊戲工作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ioWare,是一家位於加拿大埃爾伯塔省省會埃德蒙頓市的遊戲開發公司,該公司於1995年成立,由雷·穆吉卡、葛雷格·傑斯曲克和奧古斯汀·葉共同創立。Bioware開發了一些著名的角色扮演遊戲遊戲,比如《柏德之門系列》、《絕冬城之夜》、《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翡翠帝國》、《質量效應系列》以及《闇龍紀元系列》等。正在開發的《質量效應系列》和《闇龍紀元》系列屬於跨平台作品,而《星球大戰:舊共和國》則是一款基於PC平台的大型多人線上RPG(MMORPG)。在2012年9月前,Mythic Entertainment與勝利遊戲為BioWare的一部分。[2]
此章節需要擴充。 |
BioWare於1995年2月由畢業於阿爾伯塔大學醫學院的雷·穆吉卡、葛雷格·傑斯曲克以及奧古斯汀·葉共同創建。[3]公司的第一款遊戲誕生於其創建的第二年。在其獨立營運的10年當中,BioWare開發了《超鋼戰神》、《柏德之門系列》、《MDK2》、《絕冬城之夜》、《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還有《翡翠帝國》。它和Interplay(通過黑島工作室)、英寶格/雅達利、LucasArts及微軟都有過合作發行關係。
接下來的幾年BioWare發生了一些重大轉變。2005年11月,BioWare和Pandemic Studios(由前動視員工建立)宣佈合併,這一舉動依靠來自於Elevation Partners對其合作夥伴的私有股權投資。然而到了2007年10月11日的時候,這個新的合作組織(整合為 VG Holding Corp)被藝電(EA)收購。[4]BioWare因此成為了EA的子公司,但是繼續保留其品牌。(藝電以六億兩千萬美元收購其母公司Elevation Partners,同時額外向Elevation Partners的特定員工提供價值兩億五百萬美元的股票作為額外補償,共耗資八億兩千五百萬美元。)
2007年,BioWare發售了科幻RPG《質量效應》。2008年,BioWare發售了任天堂DS平台的遊戲《Sonic Chronicles: The Dark Brotherhood》,這是他們的第一款掌機遊戲。2009年底,BioWare發售了奇幻RPG《闇龍紀元:序章》。2010年1月《質量效應2》發售。
近日,EA宣佈BioWare和其另外一家子公司Mythic Entertainment合併,以此來把他們所有的RPG整合到一個公司的旗下。
BioWare目前至少在進行四個遊戲專案的開發。MMORPG(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星球大戰:舊共和國》基於BioWare之前的《星球大戰》遊戲風格,[5]遊戲於2008年10月21日對外公佈,而在2007年10月BioWare就曾提起過和LucasArts有一個未公開的專案。[6]其他的專案分別是《闇龍紀元》的續作、《質量效應3》以及一個還沒有公開細節的專案。[7][8][9]
由於EA RPG/MMO業務的增長,他們在2008年以後把三個工作室整合進了BioWare Group。這些工作室都位於埃德蒙頓總部以外的地方。第一個是坐落於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的工作室,由遊戲行業的老手戈登·瓦爾頓和Richard Vogel共同帶領,他們主要負責《星球大戰:舊共和國》這個MMORPG專案的開發。2009年3月2日,BioWare在魁北克省蒙特利爾設立了一個新的工作室來協助開發已有的專案。[10]2009年,坐落於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的Mythic Entertainment,成為了EA RPG/MMO Group的一員,並在2010年初被命名為BioWare Mythic。
藝電在2009年6月24日宣佈,他們要把旗下所有的RPG和MMO遊戲整合到一個新的公司下面,這個新的公司包括Mythic Entertainment還有BioWare。新成立的公司(現在稱為BioWare Group)由BioWare的合作創始人兼總經理雷·穆吉卡領導。因此,穆吉卡成為了這個新公司的總經理。BioWare的另一位合作創始人葛雷格·傑斯曲克成為新公司的創意總監。Rob Denton則成為新公司的營運總監。BioWare原有的工作室保持不變並由穆吉卡全權負責。[11]
新公司同時宣佈他們將於2011年在愛爾蘭的戈爾韋設立一家新的客戶服務中心。[12]
BioWare也是一個艾伯塔遊戲開發者發家的地方,比如它曾僱傭HermitWorks Entertainment的前員工。HermitWorks Entertainment製作了十分受歡迎的混合類型遊戲《Space Trader》,這款遊戲的開發過程還獲得了加拿大政府給予的一項藝術授權。
在《質量效應3》發售以後,大量的玩家抱怨遊戲的結局沒有兌現製作者先前對於該遊戲作為三部曲的終篇所許下的承諾。為了回應這些批評,BioWare於4月5日宣佈他們重新安排了遊戲的後續開發計劃,並將發佈一款名為「擴展剪輯」的DLC,用於擴充原有的結局,主要對那些廣受批評的關鍵點進行了充分的解釋。[13]擴展剪輯更新檔於2012年6月26日免費發佈。[14]在這個廣受爭議的事件結束後,福布斯的Erik Kain寫道「這種做法對於遊戲產業是健康而積極的,它改寫了遊戲玩家,製作者以及發行商之間的關係」,他認為BioWare和EA的舉措是對粉絲們的抱怨最好的回應,並讓玩家們意識到「他們受到了重視,這種做法對於那些有質量的遊戲絕對不是一件壞事」。[15]
名稱 | 發行年份 | 遊戲引擎 | 遊戲平台 | 備註 |
---|---|---|---|---|
超鋼戰神(Shattered Steel) | 1996 | DOS,Mac OS | 一些遊戲光碟有缺陷,遊戲收藏者手中能正常工作的光碟很少. | |
柏德之門(Baldur's Gate) | 1998 | Infinity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Mac OS | |
柏德之門:劍灣傳奇(Baldur's Gate: Tales of the Sword Coast) | 1999 | Infinity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Mac OS | 博得之門的資料片 |
MDK2 | 2000 | Omen Engine | Dreamcast,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2,WiiWare | MDK的續作 |
柏德之門2:安姆疑雲(Baldur's Gate II: Shadows of Amn) | 2000 | Infinity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Mac OS | |
柏德之門2:邪神霸權(Baldur's Gate II: Throne of Bhaal) | 2001 | Infinity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Mac OS | 博得之門2的資料片 |
絕冬城之夜(Neverwinter Nights) | 2002 | Aurora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Linux,Mac OS X | |
絕冬城之夜:黯影之心(Neverwinter Nights: Shadows of Undrentide) | 2003 | Aurora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Linux,Mac OS X | 絕冬城之夜的資料片 |
絕冬城之夜:黯影謎咒(Neverwinter Nights: Hordes of the Underdark) | 2003 | Aurora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Linux,Mac OS X | 絕冬城之夜的資料片 |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Star Wars: 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 | 2003 | Odyssey Engine | Xbox,Microsoft Windows,Mac OS X | |
翡翠帝國(Jade Empire) | 2005 | Odyssey Engine | Xbox,Windows XP,Xbox 360,Mac OS X | |
質量效應(Mass Effect) | 2007 | 虛幻引擎3 | Microsoft Windows,Xbox 360 | |
超音鼠編年史:黑暗兄弟會(Sonic Chronicles: The Dark Brotherhood) | 2008 | Nintendo DS | ||
質量效應:銀河(Mass Effect Galaxy) | 2009 | iOS | ||
闇龍紀元:起源(Dragon Age: Origins) | 2009 | Eclipse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Mac OS X | 被稱為博得之門 的精神繼承者. |
質量效應2(Mass Effect 2) | 2010 | 虛幻引擎3 | Microsoft Windows,Xbox 360,PlayStation 3 | |
闇龍紀元:起源-覺醒(Dragon Age: Origins – Awakening) | 2010 | Eclipse 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 | 闇龍紀元:起源的資料片[16] |
闇龍紀元II(Dragon Age II)[17] | 2011 | Lycium Engine[18] |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 | 已發售[19] |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Star Wars: The Old Republic)[20] | Q4 2011 | HeroEngine | Microsoft Windows | 已發售 |
質量效應3(Mass Effect 3) | Q1 2012 | 虛幻引擎3 |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 | 已發售[21] |
闇龍紀元:審判(Dragon Age: Inquisition) | 2014 | 寒霜3 |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3,Xbox One,Xbox 360 | 已發售 |
質量效應:仙女座(Mass Effect: Andromeda) | 2017 | 寒霜3 |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 | 已發售 |
冒險聖歌(Anthem) | 2019 | 寒霜3 |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 | 已發售 |
BioWare開發的無限引擎,曾是開發基於2D《龍與地下城》角色扮演遊戲的核心部件,例如《柏德之門系列》以及《冰風之谷系列》。2002年,BioWare為其新作《絕冬城之夜》開發了極光引擎(Aurora Engine) ,它成為了後來許多很好的電腦(主機)3D遊戲的引擎。
《絕冬城之夜》提供的編輯器使得玩家可以建立自己的單機和線上遊戲內容。通過這個使用極光引擎的編輯器,不管是業餘還是專業的玩家都可以把他們製作的遊戲內容放到網絡上與其他玩家分享,有一些則是作為附加內容出售。《絕冬城之夜》是最早的玩家可以把自建MOD通過網絡免費分享或者商業化營運的遊戲之一。
奧德賽引擎(Odyssey Engine)為PC & Xbox遊戲《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而開發,它基於極光引擎. BioWare最新開發的日蝕引擎(Eclipse Engine)是為《闇龍紀元:起源》而開發的次世代遊戲引擎.
BioWare厭倦了多年的授權遊戲開發,特別是D&D遊戲,他們開始製作自己原創的獨立世界觀、風格獨特的遊戲。《翡翠帝國》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而他們現在的RPG系列遊戲《質量效應》主要針對 Xbox 360 和PC平台,則是使用了改版的第三代虛幻引擎。
BioWare還授權並協助黑曜石娛樂開發了《絕冬城之夜2》(Neverwinter Nights 2)以及《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II:西斯領主》(Star Wars: 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 II: The Sith Lords)兩部作品。
極光引擎作為3D引擎,是BioWare早期2D遊戲引擎無限引擎的成功繼承者。[22]這個引擎用於演算即時光線和陰影,以及環繞音效。[22]第一款使用極光引擎的遊戲是《絕冬城之夜》,遊戲附帶的「極光引擎編輯器」可以讓玩家通過這個工具來建立自己的遊戲內容。《絕冬城之夜》的續作《絕冬城之夜2》由黑曜石娛樂開發,使用了極光引擎的升級版電子引擎(Electron engine)。《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和《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2: 西斯領主》(黑曜石娛樂)則是使用極光引擎的升級版奧德賽引擎。波蘭開發商CD Projekt Red開發的遊戲《巫師》,使用的則是一個被全部改寫的極光引擎。
無限引擎:
奧德賽引擎:
極光引擎:
除了不計其數的遊戲獎項,公司也獲得了一系列商業相關的獎項:
所有獲獎資訊可以到BioWare網站上查閱。[2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