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股(B share)或B類股,在許多國家的股市都存在,是一種股票類別,可以是普通股或優先股。B類股通常比A類股有更強的表決權或其他優勢[1]。一個公司的股權結構,包括其股票類型、有沒有B類股,一般由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確定[2][3]。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7月16日) |
B類股一般是普通股的一種,相對於A類股,B類股可能有不同的表決權。在公司破產時,B類股票可能具有較低的償還優先級[4]。在具有雙重股權結構,或具有多種股票類別且每種類別的投票權不同的公司中,B類股可以為持有人提供更高的表決權,讓公司創始人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5]。此外,不同的股票類別也可以是公司獎勵早期投資者的一種方式。比如公司可能分配B類股給早期投資者,讓他們有更高的股息等福利。
B股是香港股票市場中一種股票分類,與其相對的是A股。兩者分別在於B股的面值多是A股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但兩者的投票權是相等的。所以於1970年代、1980年代很多公司皆曾發行,務求以最少的金錢控制公司,但這也不是無敵的,只要有股東持有足夠的A股,便可召開股東大會,取消B股上市地位。
香港第一個想出發行B股來控制上市公司的是會德豐大班約翰·馬登於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因收購連卡佛及聯邦地產,使股權被攤薄及財困,遂用一種當時西方大部分股票市場已禁用的方法——發行B股來籌集資金。1972年會德豐旗下上市公司皆於同一時期發行B股,1973年太古洋行亦跟隨做法。直至1987年3月27日怡和集團於發年度業績時宣佈除發股息外,還以紅股方式送出B股,當時流傳着怡和集團旗下公司被狙擊,使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於3月31日公佈除先前公佈的股息外,另加B股。凱瑟克與李嘉誠家族在股票市場的舉動,一時間使十多間上市公司擬仿效及民間爭議;最後隨着4月7日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及怡和集團先後取消發行B股計劃,風波才得以平息。1989年12月香港聯合交易所修例訂明除特殊情況外,不再考慮B股上市。[6]
在小米集團上市之前,太古股份有限公司的B股股份為碩果僅存的B股,太古A和太古B的股票編號分別是00019.HK和00087.HK。A股與B股所佔權益及獲派發股息是1:5,但投票權相等。有人建議AB股應該合併,即使沒有B股,施懷雅家族所持股份仍能控制太古公司,但太古公司表示相關法律程序的成本很高,沒有此打算。
2013年,香港交易所提出不同投票權架構,並展開諮詢,但建議不獲證監會支持,更有人認為是把監管制度倒退回幾十年前。其後,阿里巴巴因股權結構問題棄港赴美上市,引發香港各界對股權結構的討論。[7]2015年,香港證監會委員基於公眾利益一致反對「同股不同權」,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擱置撰寫建議草案。
隨着新加坡於2017年允許「同股不同權」,以及中國科網公司上市熱潮,加上林鄭月娥政府的推動,香港各界再次對股權結構進行討論。香港政府傾向支持雙重股權上市結構,目前傾向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獲得了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證監會的支持。[8]雖然被不少股民以及證劵商批評罔顧小股東利益,但措施始終在2018年4月30日開始生效,首間以此種方式上市的公司是小米集團。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商湯、小米集團、美團點評、*阿里巴巴、*京東集團、*中通快遞、BOSS直聘、貝殼
(帶有* 的「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代表同時附帶第二上市身份)
中國大陸的A股供境內投資者投資,B股供境外投資者投資,2001年2月起,持有合法外匯存款的中國大陸居民也可投資。1991年,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向合格投資者發行面值100元人民幣的100萬股特種股票,於次年2月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支B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