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pple II是蘋果公司製作的第一種普及的微型電腦。它的直系先祖是Apple I——一種有限的、以印刷電路板組成的電腦。許多電子玩家基於此電腦創新了許多功能,使Apple II達到商業上的成功。自1977年於西岸電腦展(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首次發佈後,Apple II成為一種成功的個人電腦。幾種不同的機型先後上市販售,而最普及的機型一直到1990年代都只有不大的改變。直至1993年為止,估計共生產了5-6百萬部Apple II(包括約125萬部Apple IIGS)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月) |
Apple II名字中的"II"部份曾被以各種符號在電腦面板與印刷檔案上表示。II和"非加強版的" IIe標示為][與][e,而IIGS和IIc Plus使用小型大寫字母。Apple ///、IIc與其他IIe型號則使用斜線:///、//c和//e由於型式、變化眾多,它們很容易被搞混。
在1980-1990年代,Apple II是美國教育系統實際採用的標準電腦。直至今日,仍有一些還在教室里並能正常使用。Apple II在商業、家庭與學校用戶之間很普及,特別是在第一款試算表軟件「VisiCalc」發佈後。這個軟件一開始只能在Apple II上執行。
Apple II本來運作時只有一開機ROM裏內建的BASIC程式語言直譯器可用,後來才隨着軟碟機的加入而有「Apple DOS」。最後一版的Apple DOS是「Apple DOS 3.3」,後來Apple DOS被ProDOS取代來支援分層檔案系統以及較大容量的儲存裝置,能使用軟碟或硬碟。此外 Apple II 也可以使用 UCSD Pascal 作業系統,UCSD 二進位格式與包含 IBM-PC 在內的其他電腦系統相容。使用Z80介面的話,Apple II也可以執行CP/M作業系統上的WordStar和dBase軟件。
蘋果公司的麥金塔產品線最終在1990年代初接替了Apple II系列。但即使在麥金塔上市之後, Apple II仍然有好幾年是蘋果的主要收入來源:Apple II與其相關的第一方開發者與零售商社群曾是年收入逾十億美元的事業。IIGS一直賣到1992年末,IIe則在 1993年10月15日從產品線上移除,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不像其他之前的微型電腦,Apple II看起來更像是家用電器而不是一大塊電子儀器。這使它無論擺在家中、在經理的辦公桌上或在教室里都不會顯得突兀。它的上蓋可以輕易地從米色的塑料機箱上拿起,便於更改電腦內部的硬件設置,包括主機板上的8個擴充槽及主記憶體插槽。最高可有48 KB的主記憶體。
Apple II有彩色、高解像度的圖形顯示模式,音效功能與兩種基於BASIC的內建程式語言-Applesoft與Integer與其他微電腦相比,這些功能被完善記載且易於學習。Apple II開啟了個人電腦革命,因為它面向大眾,而不僅僅是科技狂人與工程師。其上市發表與後來的普及更深刻影響了後繼的許多種微電腦。Gerald VanDiver與Rolland Love 寫的"VanLOVEs Apple Handbook"與"The Apple Educators Guide"披露了1500種Apple II系列可用的軟件。Apple II販售商則用這些書來向客戶強調其在教育與個人使用上之軟件開發基礎的成長。
第一款Apple II電腦於1977年6月5日上市,搭載MOS科技1 MHz 6502微處理器、4KB記憶體以及用以讀取程式及數據的錄音帶介面。並在ROM中內建Integer BASIC程式語言。其影片控制器能在螢幕上顯示24行x40列的大寫字母。它使用NTSC混合影片輸出,適合在螢幕或接了RF模組的電視機上顯示畫面。它的最初零售價是1298美元(4KB記憶體)或2638美元(記憶體上限可達48KB)。為了反映其彩色圖像顯示能力,機箱上的蘋果圖案着上了彩虹條紋,而這個圖案隨後成為蘋果公司的代表圖案,直到1998年初為止。[2]最早的Apple II在矽谷組裝,後來移到德州[3];印刷電路板則在愛爾蘭與新加坡生產。
在1978年,外接式的5¼吋軟驅-Disk II被用以儲存及恢復數據,代替原來的錄音帶。它需要接在一張控制卡上,而控制卡則需插在擴充槽上(通常是第6個槽(PR#6))。這個由史蒂夫·沃茲尼克創造的Disk II介面被認為是工程上的極品,因為它的組成零件相當便宜。[4] [5]在其他控制器需要大量晶片以在磁碟旋轉時同步數據輸入、輸出、使讀寫頭能正確尋軌及將數據編碼轉換成磁力訊號時,沃茲尼克發明的控制器只需要少量的晶片。Apple DOS使用軟件來執行這些操作。該控制器使用的Group Code Recording比更常使用的MFM方式使得以軟件實現上述功能更加容易。最後,少量晶片的使用讓Disk II成為第一種個人電腦用戶負擔得起的軟驅。由此並引發了一些其他影響。沃茲的方案使專有軟件開發者可以利用改變低階磁區格式或使磁頭跨越軌道以達成防拷保護。但不可避免地,其他公司最後開始販賣可以破解保護的軟件。另一個沃茲尼克的優勢使他可以忽略Shugart的第0軌偵測器。當作業系統想要去第0軌時,控制器就移到下一個較低號的軌,並繼續做直到不能再移動為止:這被假定是第0軌。這個被稱為"重校準"的操作會造成很大的噪音(高速機械震動),這常使Apple II的新手感到恐懼。
Disk II 控制器所使用的方法是典型的沃茲尼克設計靈感。 Apple II 集合了許多聰明的工程技巧之大成以節省硬件及降低成本。 例如,利用6502 指令集僅在不同的時脈迴圏時存取記憶體,而在未使用的迴圏存取影像產生迴路的記憶體來避免記憶體容量問題,同時也消除了DRAM晶片專用的更新迴路需求之優點。
沃茲尼克使用了簡單的計時電路-其周期與遊戲控制器的電阻相稱,並使用軟件迴圈以測量計時器,而不是使用複雜的類比→數碼迴路以判讀遊戲控制器的輸出。
其文字與圖像系統卻使用了在當時已屬過時的連接方式(掃描線資訊儲存於主記憶體中不連續的部份),據說是沃茲尼克認為這樣可以節省一個晶片-以軟件計算或做掃描線定址會比另加硬件控制更便宜。類似地,在高解像度圖像模式中,顏色由像素位置決定,因此可由軟件控制,節省了轉換晶片的費用。
Apple II的設計哲學概念可從其聲音電路看出。Apple II使用一個切換電路,其僅能透過內建喇叭發出單音。Apple II未使用聲音合成晶片。所有其他的聲響(包含雙、三及後來的四聲音樂、音頻範例回放與語音合成)需由技巧高超的軟件在適當的時間發出聲音。蘋果公司於Apple II上應用專用聲音晶片是將近十年後的事了。類似的技術亦應用在錄音帶儲存系統上:錄音帶輸出的原理與喇叭一樣,輸入則是一個簡單的零交叉(zero-crossing)偵測器-由一個相對粗糙(1位元)的音頻數碼化器支援。ROM內的代碼則用以編/解碼這些由錄音帶輸入/輸出的訊號。(參見頻率偏移調變)
沃茲尼克的開放式設計與Apple II的多個擴充槽使它得以藉由大量的第三方裝置以擴充其功能。在當時有許多Apple II 週邊卡 如 序列控制器,高階顯示控制器,記憶體擴充卡,硬碟及網絡組件可供系統運用。 還有模擬卡,如Z80卡可以使Apple II切換至Z80 處理器並執行多種在CP/M作業系統下開發的軟件,包括dBase II資料庫與WordStar文書處理軟件。(在1980年代中期,執行CP/M的機器中,有一半以上是裝了Z80模擬卡的Apple II。)另外亦有一種可以執行OS-9 Level One的6809卡。Mockingboard 音效卡(魔音卡)以其簡單的音樂合成及文字-語音轉換的功能大幅地改善了Apple 音效能力。而各種Apple II加速卡則能將速度提升2至4倍。
Apple II最後由Apple II+接替。它在ROM中包含了Applesoft BASIC程式語言。這個由微軟編寫的BASIC語言曾經做為一升級套件,它支援浮點運算(但它明顯比史蒂夫·沃茲尼克的Integer BASIC要慢)並成為Apple II系列的標準BASIC語言。
Apple II Plus共有48KB的主記憶體,並可藉由能安裝在擴充槽0的16 KB主記憶體擴充」語言卡」將主記憶體擴充至64KB。蘋果公司採用的6502微處理器支援最大64KB主記憶體,而一部有48KB主記憶體的機器剛好達到這個上限,因為擴充的16KB ROM與I/O地址。因此,語言卡中的擴充主記憶體可暫時"蓋過"內建的ROM,並將代碼讀入該段主記憶體,以使用ROM相同的方式使用它。藉此,用戶可將Integer BASIC從磁碟讀入語言卡主記憶體中,並使用Apple DOS 3.3的INT和FP指令切換使用Integer BASIC或Applesoft BASIC"方言",如同切換ROM擴充卡一般。若要使用蘋果公司幾乎於同一時間推出的兩種程式語言-UCSD Pascal與FORTRAN 77編譯器,語言卡也是必備配備。這些軟件需在叫做UCSD-P系統的非DOS系統下執行,它有自己的磁碟格式,並包含一"虛擬機器器"使其可以在多種不同硬件上執行。 UCSD P系統對於主記憶體管理使用了有些古怪的方式,在Apple III上,這個方式變得更古怪。
在第一款Apple II於美國市場取得勝利後,蘋果公司於1978年開始將市場拓展到歐洲以及遠東,並在Apple II Europlus上做了必要的軟件、硬件與韌體更改以符合美國以外地區的標準。電源供應器被修改過以支援240V電源輸入,影像輸出訊號從NTSC改成PAL格式,鍵盤格式也作了更改以符合不同語言的需求。在歐洲,由於羅馬字母在大部份地區皆有應用,因此鍵盤的改變並非難事。一個必要的修改是包含diacritical marks or accents on letters按鈕。舉例來說,Europlus使用修改過的ROM一些 ESC鍵的組合可以打出德語的umlaut符號("¨")於某些字母上(例如ä或ü)。Apple II Europlus大部份都與一般的Apple II相同。Apple II Europlus的生產於1983年終止。
1983年,Apple IIe的發表接續了Apple II+。它是一款較便宜但功能更強大的機器,採用了較新的晶片以減低成本並添加新功能。例如可顯示大小寫字母及有64KB主記憶體。IIe的主記憶體被設置成如同48KB的Apple II Plus加裝語言卡。這款機型沒有插槽0,但有一個提供所有實際使用的附加插槽3-在Apple II+里通常給80列卡使用。附加槽可以插入一張1KB主記憶體卡以啟用80列顯示。該卡只包含主記憶體,其硬件與韌體支援內建於Apple IIe,使其亦能相容較舊的Videx-style卡,即使它們的低階細節相當不同。一種"擴充80列卡"則能將總主記憶體提升至128KB。在裝有語言卡的情況下,80列卡中的主記憶體"蓋過"主主記憶體,使其相較於執行軟件,更適合做為數據儲存,而實際上,與Apple IIe一起推出的ProDOS作業系統會在開機時自動將該主記憶體當做虛擬磁碟。第三方廠商的主記憶體卡稍後更能將主主記憶體提升至1MB。1K 80列卡亦提供了一新的圖形顯示模式-雙倍低解像度模式(80×48 像素),而擴充80列卡則提供了兩種-雙倍低解像度和雙倍高解像度(560×192 像素)。這兩種模式相較於標準低解像度(40×48)與高解像度(280×192)模式,其水平解像度皆提升至雙倍。在高解像度模式下的顏色數量亦從6色提升至15色。第一批Apple IIe不能使用雙倍高解像度模式。然而,這兩種模式皆未被內建的BASIC直接支援,因此用戶們必須依靠大量的POKE與CALL指令或組合語言編程或某些工具軟件以使用這些顯示模式。
DuoDisk與Apple IIe一起上市。本質上,它是兩個裝於機殼中,置放於主機與螢幕中間的兩個5¼" Disk II軟驅和一新的控制卡。該控制卡設計功能上與舊的Disk II控制卡相同,但使用了不同的連接線-可以用一條連接線控制兩個軟驅。然而,DuoDisk受其可靠性所害而未能如同Apple IIe一樣流行起來。
IIe是所有Apple II系列產品中最熱銷的,且被認為是Apple II產品線中的"黑馬"。它也是蘋果電腦家族中最"長壽"的--在接近11年的製造、販售期間只有微小的改變。在那段期間,有兩種經過重大改變的機型-加強型IIe(四顆具同樣功能的晶片-包括一顆改進過的處理器-65C02-被應用在後期的IIc上。)及白金IIe(應用了與當時蘋果電腦其他產品相合的機箱顏色及附加九宮格數字鍵。)一部有128KB主記憶體的白金版IIe可以被認為是執行大部份於約1988年後推出的Apple II軟件的基本要求。
在Apple IIe推出之前2年半,蘋果電腦公司為商業用戶推出了Apple III。這個產品並不成功,且史蒂夫·沃茲尼克被引述說Apple III有100%的失敗率-每一部Apple III都有一些缺陷。它的許多功能延續到後來的Apple IIe的設計上,包括基於Apple III SOS的ProDOS作業系統。
蘋果電腦公司在1984年4月推出Apple IIc並以可攜式Apple II的名義宣傳它,因為它可以輕易地搬運。然而,它沒有電池及內建顯示器。IIc更附有一手把可將機體抬至適合打字的角度。它是3款使用Snow White design language機種中的第一種,也是唯一真正是白色的機種。
另兩款Snow White機種分別是:
它們其實算淡灰色,蘋果公司有時亦將其稱為"白金色"。
Apple IIc是第一款採用了改進過的65C02處理器的Apple II,並附有內建5.25"軟驅與128KB主記憶體、內建磁碟控制器(可控制外接驅動器)、複合影像輸出(NTSC或PAL)、可連接印表機與數據機的序列埠與一個搖杆/滑鼠連接埠。不像過去的Apple II機型,IIc擁有擴充槽-受到機體尺寸的限制。第三方廣商最終仍找到擴充主記憶體至1MiB與置入時鐘的方法,而後期主機板的改進中亦提供了一個擴充槽-它能透過蘋果公司的主記憶體卡將主記憶體提升至1MiB。原本設計給第二部5¼"軟驅的軟驅埠亦可接上3½"軟驅,甚至可以接硬碟(需透過第三方裝置)。
為了鼓吹其可攜式性,兩種接於IIc影片擴充埠的單色液晶顯示器上市販售。但由於高價位與不良的顯示質素,它們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附有其中較小型之液晶顯示器的IIc曾在電影2010中短暫露面。)IIc有一個外接電源供應器可以將交流電轉換成12V直流電,這使第三方廠商有能力為IIc製造專用電池及車用電力轉接器。
Apple IIc(美國版)是第一款內建德沃夏克鍵盤支援的微電腦。可透過鍵盤上的一個開關來切換。這項功能亦包含在後期的美國版Apple IIe機種(但切換開關在電腦內部)及Apple IIGS中(可在內建的控制面板中調整)。
Apple II產品線的下一個成員是在1986年推出的Apple IIGS。與Apple II產品線上其他產品的顯着不同是,IIGS有一個真正的16位元微處理器-65C816,於2.8MHz時脈下工作,24位元定址能力,可擴充至8MiB主記憶體而不會碰到前款機種的"換槽"問題(大於4MiB的主記憶體卡從未被蘋果電腦直接支援[6])它採用了兩種新的圖像顯示模式,可提供高解像度與4096色顯示能力。然而,同時只能有4色(於640×200解像度)或16色(於320×200解像度)可以同時在一行中顯示,雖然有一種抖動(dithering)技術被應用在軟件上以提升顏色數量。[7]
前50,000部Apple IIGS有史蒂夫·沃茲尼克的"Woz"簽章silkscreened於前面板上,它們被稱為"Woz限量版"。這些機器與那些沒有簽章的「普通版」在功能上並無不同。
最後一款Apple II是於1988年發表的Apple IIc Plus。它與其前身IIc有一樣的大小和形狀,但內建的5¼"軟驅被換成3½"軟驅,電源供應器被移至內部(取代原先"繩綁磚"式的設計),並採用了4MHz的65C02處理器-它在執行8位元軟件時比IIGS更快。(然而,透過第三方廠商開發的加速器亦可使其他型號加速至10MHz,而IIGS的加速器最高能加至16MHz。)IIc Plus的加速器是由一第三方Apple II加速器製造商-Zip Technologies-授權的設計轉換而來。然而,蘋果公司使用了分離的晶片,而不是像Zip將處理器、快取和多晶片模組邏輯(logic on a multi-chip module)支援結合在一起。如同後期的Apple IIc,IIc Plus包含一主記憶體擴充插槽,可藉由子卡將主記憶體擴充至1MB。IIc Plus亦使用了與白金版IIe和 IIGS相同的鍵盤設計。與IIe、IIc和IIGS不同的是,IIc Plus只有美國版,並從未在美國國外正式販售過。
很多人認為IIc Plus是蘋果公司為了與Laser 128EX/2-當時一款相當熱銷的Apple II相容機-竟爭而推出的產品。Laser 128EX/2也包含加速過的處理器和內建的3½"軟驅。亦有少數關於蘋果公司為何投入資源繼續開發新的8位元Apple II機型而不是延續16位元的Apple IIGS的開發。然而,由於具備3½"軟驅與高速的處理器,它對於執行AppleWorks整合產品包裝有住先的表現,特別是將主記憶體擴充至1MB後。
1990年,Apple IIe卡上市-它是麥金塔LC產品線的擴充卡。本質上,它就是縮小版的Apple IIe(使用Apple IIGS的Mega II晶片),它能讓麥金塔電腦透過硬件模擬方式執行8位元Apple IIe軟件(但影片顯示是透過軟件模擬,而其有時會較Apple IIe慢)。當在Apple II模式時,有許多LC的內建周邊裝置如主記憶體、3½"軟驅、AppleTalk網絡和硬碟等可以被Apple IIe卡"借用。然而,IIe卡不能執行16位元的Apple IIGS軟件。加裝IIe卡的麥金塔LC的目的是為了接替在學校與家庭中使用的Apple IIGS,這也可能是一已被內部人員證實的新型Apple IIGS開發計劃被取消而未能上市的原因。
由於史蒂夫·沃茲尼克的擴充槽設計,在80年代期間有許多公司製造了提供各種增強功能的Apple II擴充卡。其中有一家是 Applied Engineering。其中兩種最普遍且最成功的卡分別是RamWorks(及其後繼者RamWorks II及RamWorks III)和TransWarp卡。RamWorks III取代了Apple IIe的附加槽主記憶體卡,加上適配的子卡可將主記憶體擴充至3MiB。TransWarp卡則是一款能將Apple II的執行速度提升的加速卡。TransWarp可以使Apple II從原先的1MHz 提升至3.6MHz,而TransWarp II 更可提升至8MHz。Transwarp卡還有可以利用插槽3的好處-它被直接連接至AUX槽,若有一80行卡或類似的卡佔用AUX槽時,插槽3將不能另做它用。Applied Engineering公司亦開發、銷售了1.44MB 3½"軟驅-一種對於蘋果自有的800KB UniDisk 3½軟驅(對應Apple IIe和IIc)及蘋果的3½軟驅(對應Apple IIGS)的改進,而蘋果公司最後亦推出自己的1.44MB軟驅(名為SuperDrive)對應Apple IIe及IIGS。SuperDrive是蘋果公司為Apple II推出的最後幾項產品之一,不久後即與整個Apple II產品線一起結束。Applied Engineering的軟驅與自有的控制卡一起銷售。
另外有一種蘋果公司開發出的擴充卡-Apple II ProFile卡。這張卡可連接至原先是設計給Apple III使用的Apple ProFile硬碟。ProFile硬碟最初有5MB,稍後推出了10MB的款式。
蘋果公司的麥金塔產品線最後使Apple II在90年代初期黯然下市。但即使是在麥金塔上市之後, Apple II仍然持續數年為蘋果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這種電腦是第一種吸引了為數眾多之死忠用戶的電腦。許多直言的Apple II死忠對蘋果公司將Apple II的收益投資在麥金塔而不是新的Apple II系列感到不是滋味。
儘管拒絕了廣告與小團體支援,蘋果公司仍繼續販售IIGS直到1992年。最後在1993年10月15日將IIe移出產品線,結束了一個時期。
蘋果公司曾播送過8種 Apple IIGS的電視廣告,強調其對教育與學生的好處,並附帶一些紙本廣告。[8]
如同IBM PC,Apple II無論在美國或其他地區都被頻繁地複製。根據某些數據顯示(見下方),有超過190種Apple II複製機被製造出來。其中有許多種的名字都與水果有關(例如"鳳梨")以表示它們是Apple II的複製機。在蘇聯集團,一種最被廣泛使用的微電腦是Agat-一種較原Apple II更大的俄制複製機,支援西里爾字母輸入。另一種則是保加利亞制的Pravetz series 8,一種支援西里爾字母的Apple II複製機。
波士尼亞(在當時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員)的IRIS電腦公司(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納最大的電子公司ENERGOINVEST的子公司)自80年代初期即開始生產Apple II複製機。它們的官方名稱是IRIS 8。它們相當昂貴且難以取得。主要是做為電腦化的數字電話系統及教育使用。它們也在國營企業、R&D實驗室以及南斯拉夫的軍事單位中被使用。IRIS 8看起來像早期的IBM個人電腦—分離的中央零件、冷卻系統、兩個5¼"吋軟驅、螢幕與鍵盤。可完全與Apple II相容。在南斯拉夫-特別是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納的頂尖高校里都裝備了由IRIS 16主控的8/16或32部IRIS 8串聯成的區域網絡。IRIS 8可能生產了32萬多部。[來源請求]
一種澳洲製造的Apple II複製機-Medfly,以一種專門危害蘋果的地中海果實蠅(Mediterranean fruit fly)命名。Medfly採用了較快的處理器、較多的主記憶體,分離式的鍵盤、大小寫輸入支援與內建軟驅控制器。
一家巴西的公司-Unitron,創造了另一款名叫ApII的複製機。Unitron採用了翻譯成葡萄牙文的ROM與Apple DOS 3.3。在這段期間,進口微電腦到巴西是犯法的,而購買這些(非法的)複製機是唯一可以擁有微電腦的方法。Unitron在IBM個人電腦複製機於巴西發表後的數年後停止生產ApII。
最早的Apple II複製機主要是將Apple II完全複製並以價位做為競爭手段,有些複製機也添加了新的功能。Ace 1000-由Franklin公司製造的機型,比原版Apple II更早提供九宮格數字鍵以及大小寫輸入功能。Laser 128系列先提供的內建3½"軟驅與較快的處理器被認為是激勵蘋果公司推出Apple IIc Plus的原因之一。Laser 128亦有類似IIe的擴充插槽。
與此同時,香港亦有Apple II 的複製品,稱為「菠蘿」(pieapple).
中國大陸也有大量的蘋果相容機,如福建電子計算機廠生產的稱為「福桔」。但其中最為知名的,是80年代末期上市、定位於家庭和學校購買使用的低價普及型機型「中華學習機CEC-I」,擁有64KB主記憶體、ROM內建GB2312二級簡體漢字字庫、ROM內建LOGO語言系統、1個DISKII軟碟驅動器介面、1個標準50針擴展卡槽、1個MIDI式錄音機介面、1個遊戲桿介面,這樣無需額外增購眾多配件,即可發揮Apple II的強大功能。在產品說明中,也特別強調其完全相容Apple II+,並在功能上超過Apple IIe,事實上CEC-I並未擁有Apple IIe的核心增強功能。
最早的Apple II是以錄音帶做為儲存媒介。依循Commodore Datassette生產線的錄音機從未被生產出來。蘋果公司在一些早期的檔案中建議使用Panasonic RQ309。一開始,蘋果公司與許多第一方程式開發員開發儲存於錄音帶上的軟件,但在Disk II上市後,基於錄音帶的軟件基本上就從市場上消失了。
Disk II軟驅使用5¼吋磁碟,第一款在Apple II上應用的磁碟作業系統是Apple DOS 3.1與Apple DOS 3.2,它們可在每張磁碟上儲存113.75kB,組織成35軌x13個256byte磁區。約在2年後,Apple DOS 3.3發表,每張磁碟可儲存140kB,因為一個磁碟控制器上的微小硬件改動,使其可存16個磁區。(用戶可以自行在舊的控制器上應用這個改變。)在DOS 3.3推出後,用戶除了需使用舊軟件之外不再使用Apple DOS 3.2。非Apple DOS 3.2不可的軟件相當罕見,因為Apple DOS 3.3並不是在結構上的更改-除了每一軌的磁區。一個叫做MUFFIN的程式被與Apple DOS 3.3一起提供以使用戶可以將Apple DOS 3.2的檔案拷貝到DOS 3.3的磁碟。
在Apple DOS 3.x的磁碟上,第0、1軌與大部份的第2軌被保留給作業系統用。在軟驅控制器上的一個小ROM程式可以尋找第0軌-不管讀寫頭當前的位置在哪裏,直接向第0軌方向移動40個磁軌的距離,並造成Disk II開機時獨特的震顫聲,這是讀寫頭撞擊磁頭軌道末端的橡膠緩衝區的聲音-並讀取、執行第0軌中的代碼。磁碟目錄儲存在第17軌,正好是在一般的35軌磁碟的中間,以減少平均尋軌時間-對於常用的目錄軌。目錄大小固定,可容納最多105個檔案。不支援子目錄。
許多遊戲出版商並沒有在他們的磁碟中包含Apple DOS,因為他們需要那些被佔用的空間。他們通常自己編寫開機程式與其唯讀檔案系統。這也是為了防止遊戲破解者窺探其防拷原始碼,因為磁碟上的數據並不是可以輕易存取的檔案。
一些第三方廠商生產了可以在大部份5¼磁碟上寫入40軌、儲存160KB數據的軟驅,然而這種格式並未被廣泛接受,也沒有任何已知軟件是以這種40軌磁碟推出的。大部份軟驅、甚至是Disk II都可以寫入36軌,而使機器能格式化多出軌的Apple DOS修改亦很常見。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的Disk II只使用單面"單密度"磁碟儲存140KB數據。然而有一個在Apple II用戶之間廣為人知的方法可以將容量提升至280KB-即是將磁碟另一側用剪防寫口專用的剪刀(或一般的打孔機也行)剪開防寫口再將磁碟翻面使用。早期,磁碟製造商不斷地警告這種使用方式會使磁頭損壞或更快磨損磁碟,而這些警告亦常在當時的雜誌上提到。實際上,這個方法被認為是可靠[來源請求]、省錢的方法,而且某些公司的原版磁碟亦有利用這個方法儲存數據。
稍後推出的Apple II可以使用容量800KB的3½吋磁碟及硬碟。Apple DOS 3.3並不能直接支援這些驅動器,而必須要透過第三方軟件。大於400KB的磁/硬碟必須被切割成數個」虛擬磁碟」。ProDOS,由Apple ///的SOS於1983年延伸出的分支,成為需要大容易軟碟的Apple II的選擇,因為其支援上限至32MB的容量,而AppleWorks確實需要它。
Apple II系列電腦對科技產業及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Apple II是第一部許多人皆見過的電腦,其價位也是許多中產階級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其普及性造就了整個電腦遊戲與教育軟件業的榮光,並同時帶起了文書處理器與印表機的市場。第一個商用微電腦「殺手級應用」軟件是VisiCalc-最早的試算表軟件,而它最早是設計給Apple II執行的。許多商業用戶為了使用VisiCalc而購買Apple II,因為那是當時唯一的試算表軟件。蘋果公司在家用市場的成功激起了其在家用電腦的竟爭對手-如VIC-20 (1980)與Commodore 64(1982,其估計有1700至2500萬部的銷售量)。透過低價銷售策略,它們將電腦推廣至另外數千萬的家庭用戶,並與蘋果公司一同瓜分市場。
Apple II在商業上的成功亦促使了IBM創造IBM PC。它們被中階主管們廣泛採用以執行試算表與文書處理軟件。最初,這些軟件是從Apple II版本移植過來的。稍後,開始有在PC上開發的軟件。PC與其相容機的普及又造就了區域網絡的應用(如e-mail)與互聯網的應用(如Usenet和萬維網)。
Apple II帶來的一個寶貴教訓是開放式電腦系統平台的重要性。最早的一批Apple II附有一本Apple II 參考手冊,手冊中有完整的電路圖解與一"Monitor" ROM韌體(BIOS)源完整列表(後來此指南需另外購買。到了Apple IIGS時,完整的技術指南又被分成數卷。)Apple II可以讓任何擴充卡直接控制通道與存取主記憶體的擴充槽設計帶起了一個獨立產業-擴充卡製造商創造了大量的硬件,使得用戶可以用較低的價錢建造比其他電腦更強大的系統-當時大部份其他電腦的可擴充性通常不像Apple II那麼強大,並擁有部分國家專利。即使是遊戲擴充槽也異常地強大,可做數字/模擬訊號輸入/輸出。一名黑客使用其驅動了LaserWriter印表機。
蘋果公司決定不讓最初的麥金塔使用開放式系統,這被廣泛認為阻礙了麥金塔的發展;然而,IBM PC的經驗亦證明,電腦平台的成功並不完全等於發明該平台之公司的成功。最終,IBM PC的現成開放式系統架構使得其竟爭對手如Compaq、戴爾與Gateway等可以輕易製造出其複製機,造成IBM得不償失的勝利。2004年12月,IBM確定將其電腦部門-包括其所有型號及技術-以17億5千萬美元賣給中國的聯想集團。[9] [10]
今日,各種型式、型號的Apple II模擬器被推出。它們可以在Mac OS X、Linux、Microsoft Windows與其他作業系統上執行Apple II軟件。在互聯網上亦有許多可免費下載的磁碟映像。AppleWin與MESS被認為是相容性最好的兩款模擬器。MESS模擬器可以紀錄並回放每次的模擬行程。[11]Home Action Replay Page (HARP)則可以讓用戶儲存他們最喜歡的操作與遊戲紀錄。然而,許多模擬器不能執行儲存在有防拷保護之媒體上的軟件,或只能執行受到簡單保護的軟件,除非它被破解(移除防拷保護)。在Apple II的全盛時期,即有不少利用商業軟件Copy II+破解的盜版軟件廣為流傳(該軟件原本的目的為"為受保護的軟件建立合法副本備份")。這些軟件至今仍有一部份可被取得,然而使用這些軟件的合法性是受爭議的(參見DMCA)為此,Lost Classics Project應運而生-為了那些希望可以正大光明使用這些軟件的用戶們。他們的目的是說服Apple II軟件的版權持有者同意免費釋出、流傳這些軟件。在他們的努力下,至今已有一定數量的軟件被釋出。
有一個對於Apple II較不尋常的緬懷是一個叫BSOD的"萬花鏡"的XScreenSaver。這個BSOD螢幕保護裝置可以模擬許多種作業系統的死機畫面(包括Windows的藍畫面死機,其名稱即由此而來。)對於Apple II,這個屏保模擬該電腦使用的CRT顯示因此螢幕上會顯示閃爍的文字-對於模擬訊號NTSC顯示的一種常見隱射。另一個叫做"Apple2"的模組則顯使一正在使用Applesoft BASIC輸入、執行程式的Apple II,並也有CRT顯示模擬和錯誤指令(或"syntax error"),但錯誤資訊是在編輯時顯示(如同Integer BASIC)而非在執行時顯示(如同Applesoft BASIC)。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