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7年港鐵縱火案發生於2017年2月10日的香港。當日,60歲乘客張錦輝於一列港鐵荃灣綫列車上放火自焚。事件前後共造成1死18傷,其中3名危殆的男女傷者分別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廣華醫院搶救[3][4]。本次事故為香港繼2004年地鐵縱火案後,相隔13年再次發生鐵路縱火事件。此次縱火案發生的位置恰巧與2004年發生縱火的位置是同一路段的相反方向,起火位置同為第一卡列車,並且發生於另外一段繁忙時間[註 2],而兩宗縱火案犯案者同是精神病患者。
當日晚上約7時15分,一列往荃灣方向的荃灣綫列車(肇事列車:A113/A192、車序:032[註 3]、車長:陳永強)由金鐘站開出不久,一名60歲男子張錦輝突然於第一卡車廂(A192)內語無倫次地説:「害死我個仔」(害死我的兒子),決定與乘客「一鑊熟」(玉石俱焚、同歸於盡),並夾雜粗言穢語大叫「你班X街!燒死你哋!」(你們這些混蛋!燒死你們!)然後燃點助燃劑自焚。有乘客上前槍去打火機,但早已晚。在糾纏期間,易燃品及有部份衣物在地上起火,其後車廂內冒出大量濃煙,並帶有化學品氣味,乘客爭相逃走至較後車卡。[5][6]附近有乘客走避不及或衣服被淋潑助燃劑,令衣服起火,繼而被燒傷。當列車到達尖沙咀站後,所有乘客即時離開車廂,張錦輝身體偏下方的部份起火,身上的長褲被燒爛,並躺於月台地面,身旁數名乘客上前以外套嘗試撲火,一名女乘客皮膚被燒傷而被拖出車卡。[7]而停在月台上的第一卡列車則火光熊熊,不少途人驚惶尖叫。事發後,港鐵職員在站內廣播提示乘客盡快撤離,車站隨後關閉。[8]
有目擊者表示,當時濃煙滿佈,情況混亂,感到很害怕。消防處5分鐘後到場,陸續從站內抬出傷者,並派出16輛消防車、18輛救護車及危害物質處理車,合共動員130名消防及救護人員協助在尖沙咀站A出口外空地分流13名傷者,而醫院管理局亦派出兩名醫生協助。[9][10]警方動員160名警察,案件由油尖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
截至2017年2月10日晚上,有18名傷者送院,其中3人危殆,3人嚴重,9人情況穩定,分別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廣華醫院、明愛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另有4人已出院。[11]其中涉嫌縱火的張錦輝的身體三級燒傷。一名38歲台灣女遊客面部及四肢燒傷,情況嚴重。一名15歲身穿校服的聖保羅男女中學女學生三級燒傷,雙腳被燒至紅腫脫皮,雙手亦被熏黑。[12]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晚上趕至廣華醫院,探望受傷送院的傷者。[13]
2月23日,二級燒傷的38歲台灣女乘客情況好轉出院,由醫療轉送團隊「國際SOS」的醫療專車送抵機場後再由其陪同下乘搭華航班機CI916返回台灣繼續治療。[14][15]
截至2017年3月10日,前後送院的19名傷者中有2男3女的傷者仍然留醫,當中包括疑犯張錦輝和三級燒傷,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的15歲女學生高芷楠。高芷楠在校內成績優越,曾代表學校在各項比賽中奪取佳績,包括故事創作、數學、奧林匹克數學、劍撃比賽中均獲得獎項。[16]高芷楠在校內練習吹口琴至六時,至七時才乘搭港鐵回家。[17] 期間在車廂內,在張錦輝自焚時受其波及。在被救出時手和腳二級燒傷,送往瑪麗醫院治理。高芷楠曾一度危殆,其後轉至嚴重。多人在高芷楠入院時為其祝福、打氣。[18]高芷楠其後於2017年6月出院。 疑犯續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而其他4名傷者則分別於瑪麗醫院和廣華醫院留醫。[19]
疑犯張錦輝留醫3個月後,於5月14日因器官衰竭不治,使事故造成1死18傷。[1]
60歲兇徒張錦輝事發後嚴重燒傷,在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期間聲稱自己是縱火的人,警方以涉嫌縱火罪將之拘捕,交由油尖警區重案組第一隊跟進。疑犯張錦輝事後被送至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情況危殆。[20]張錦輝在1980年與妻子及一名兒子由內地來港,居住香港島東區柴灣興民邨,但兩人其後離婚,與前妻所生兒子則因事離世。他有精神病紀錄並需要定期覆診,惟事發當日他沒有應診。[21]有鄰居透露,張錦輝從事夜更保安,甚少見到他出入,並曾聽聞夫婦鬧出離婚,但近年已甚少爭吵。張錦輝一對子女乖巧,據知讀書成績尚可。[22]
事後,港鐵將肇事列車駛回荃灣車廠,並於2月11日帶領傳媒視察列車。列車上被縱火位置熏黑,地上相信因曾使用滅火器滅火而變得灰濛濛。另外,地上也遺下乘客的物品,而有大量氣窗被人打開。[23]12日,疑犯張錦輝被警方落案起訴一項「有意圖而縱火」罪,並於翌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疑犯因仍留醫而缺席聆訊,裁判官押後至2月17日再提訊。[註 4][24][25]
港鐵和東華三院於2月17日至3月2日舉行募捐,市民可透過匯豐銀行或中國銀行(香港)帳戶或透過全港任何一間OK便利店捐款予東華三院。所有捐款由東華三院分發給傷者。[26]17日,疑犯因仍留醫而再次缺席聆訊,裁判官押後至2月22日再提訊。[註 4][27]20日,肇事列車重投服務。[28]22日,疑犯因仍留醫深切治療部而第三次缺席聆訊,裁判官再次押後至2月27日提訊。[註 4][29]同日港鐵宣佈,基於需要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和舒適的乘車環境,決定由3月1日起禁止所有車站內的便利店和商舖售賣打火機。[30]23日,受傷的38歲台灣女乘客情況好轉出院,於17時45分由台灣來港的醫療專隊陪同下乘搭華航航機CI916返回台灣繼續接受治療。[15][31]同日港鐵委任曾參與2011年花園街四級大火和2011年馬頭圍道三級大火調查工作的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支援)兼教務長何兆鎏及專長於交通基建消防安全的退休特許工程師彼得·布萊辛頓(英語:Peter Bressington)為縱火案檢討委員會的專家顧問,並預料於4月向政府提交調查報告。[32]
3月1日,港鐵禁令生效,港鐵車站內所有便利店和商舖停止售賣打火機。[30]3月3日,疑犯因仍留醫深切治療部而第五次缺席聆訊,裁判官押後至3月9日再提訊。控方指若疑犯提早出院,將盡快帶其到法院應訊。[註 4][33]同月8日,行政長官梁振英於禮賓府與事件當日參與救援的人員會面,並表示救援人員處變不驚,拯救傷者。他續表示政府十分重視公共交通的安全,並希望5名留醫的傷者早日康復。[34]16日,港鐵公佈與東華三院合作募捐後所得的善款數字,總共籌得港幣247.5萬,當中包括港鐵的200萬及市民的47.5萬。港鐵預計留院超過1個月的傷者每人可得港幣30萬,留院1星期至1個月的每人可得港幣15萬,而留院1星期內的傷者則每人可得港幣7.5萬。[35]
4月12日,港鐵主席馬時亨表示調查委員會及兩位專家顧問已完成調查報告並已交予風險管理委員會,預計於下月向董事局報告。[36]4月24日,疑犯仍因留院而缺席聆訊,裁判官押後至4月28日再開庭,而疑犯先前一直留院而多次缺席聆訊。[註 4][37]4月25日,港鐵縱火案檢討委員會向政府提交調查報告,指港鐵列車及車站設施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職員令乘客盡快疏散到安全地方,而港鐵於整件事件期間對各界發放的資訊「足夠及有效」。委員會同時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與消防處為屬下員工加強消防訓練,跟機電工程署和消防處合作加強公眾對防火意識的認知及與警務處和消防處的由每年12次聯合演習增加至15次。另外,委員會亦建議於消防喉轆櫃中增加手提滅火筒及於其存放處增加更明顯的標誌,並於月台增加供職員使用的滅火毯。對於閉路電視的問題,委員會則認為車廂是否有安裝閉路電視對事件結果沒有影響,而委員會並不建議在入閘處為乘客進行安全檢查。[38]
5月14日,疑犯因器官衰竭不治,終年61歲。
9月18日,5名縱火案中的傷者在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陪同下見傳媒。他指摘港鐵拒絕承擔責任,而保險公司委託的公證行表示港鐵沒有責任,意外全由縱火者造成。港鐵回覆時稱「在今次不幸事件中,港鐵公司本身也是受害者」。傷者批評港鐵涼薄,毫無社會責任。[39]同月22日,港鐵額外捐出500萬港元資助傷者。但港鐵主席馬時亨表示,港鐵作為上市公司,若公司在案件中承認責任或會開壞先例。鄺認為港鐵的資助是「遲來的問候」。他同時認為港鐵應願意面對傷者和事件事件,傷者則堅持港鐵要公開調查報告。
連同早前已累積的捐款,各傷者已收到接近750萬港元的款項。[40]
事件中患妄想症的涉縱火者張錦輝燒傷不治,2019年7月召開死因研訊,3男2女陪審團退庭商議後一致裁定張錦輝死於自殺。而他因精神混亂觸動縱火動機,陪審團建議醫管局設立醫生、社工及患者家人會面機制,以協助評估及參考嚴重精神病患者,例如有暴力傾向人士的病情。[41]
兩位在事件中拯救其他人士的市民鄭澤然和鄧廣坤,分別獲頒金英勇勳章及銀英勇勳章,以表揚他們奮勇無畏、忘我無私和捨己救人的勇敢行為。[42][43]
此事故被改編為香港電台2018年電視劇《火速救兵IV》第5至6集「守破離」。
涉事列車與另一列車重組車卡後,現已分別調至港島綫(A179/A192[註 5])和觀塘綫(A113/A130[註 6])服務。後期(A113/A130[註 6])因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投入服務取代原有觀塘綫的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該車再次調至港島綫服務,並於2024年4月6日退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