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第3屆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議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3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07年11月18日舉行。是次選舉重選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05個民選的議席。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8年7月1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7月13日) |
| |||||||||||||||||||||||||||||||||||||||||||||||||||||||||||||||||||||||||||||
405席民選議席 | |||||||||||||||||||||||||||||||||||||||||||||||||||||||||||||||||||||||||||||
---|---|---|---|---|---|---|---|---|---|---|---|---|---|---|---|---|---|---|---|---|---|---|---|---|---|---|---|---|---|---|---|---|---|---|---|---|---|---|---|---|---|---|---|---|---|---|---|---|---|---|---|---|---|---|---|---|---|---|---|---|---|---|---|---|---|---|---|---|---|---|---|---|---|---|---|---|---|
投票率 | 38.83% (▼5.27%) | ||||||||||||||||||||||||||||||||||||||||||||||||||||||||||||||||||||||||||||
| |||||||||||||||||||||||||||||||||||||||||||||||||||||||||||||||||||||||||||||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地圖 |
香港的政治情勢在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之後的起了重大變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於2005年辭職,由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繼任特首。香港特區政府於2005年提出的政制改革被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否決,但由於香港經濟在中央政府落實自由行及銀行推行人民幣業務而好轉,社會怨氣漸漸得以化解。在2007年3月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曾蔭權以高民望及建制派壟斷特首選舉委員會優勢之下,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泛民主派支持的對手梁家傑(公民黨)。同年5月,東九政壇出現新格局;民建聯之施能熊成功擊敗林輝取得民主黨籍原區議員歐玉霞離世後遺缺。
同時,部分藉助七一效應而當選的泛民主派區議員,政績並不理想。而2005年政改失敗,有人認為民主派應負上一定程度的責任;此外,選舉管理委員會因人口增長而重劃選區,部份重新劃分的區議會選區正是對民主派佔有優勢的選區,使他們選舉策略因選區劃界而打亂。
今次區議會選舉的成敗,對2008年立法會選舉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各政黨均全力準備今次選舉,期望能夠增加議席。
上次區議會選舉中,民建聯因為七一效應,席次大幅滑落。經過了四年的光景,他們漸漸在地區工作中回復元氣。他們期望籍支持曾蔭權政府,以曾蔭權的高民望使他們政黨的選票有所著益,加上一些上次籍七一效應當選的泛民主派議員的工作不太理想。於是他們再次重獲信心,他們希望籍今次選舉,能夠奪回失去的議席,並能夠擴張勢力。
2007年7月4日,泛民主派完成初步的出選選區分配合作,民主黨將會出選近三分之一的選區。他們希望在每一個選區至少有一名成員參選。另外,泛民主派將會統一地以「民主」的圖標及「泛民區選聯盟」作為「團隊」競選,為選民可以清晰地知道。但大約十數個選區仍然尚待協調。其中,社會民主連線對結果不甚滿意。
2007年8月21日,泛民主派的成員召開會議,宣佈泛民主派在每個選區只會派出一名成員來參選,以免票源分散。
2007年9月23日,泛民主派召開記者會表示出選選區的分配工作完成,但將會有7個選區會出現民主派對民主派的情況出現,尤其是公民黨對社民連,是自1980年代最少民主派對民主派的一次。
全港共488個投票站於當天早上7時半開放,並於晚上10時半關閉,並隨即轉為點票站。其中273個選區只有1個投票站、72個選區有2個投票站、14個選區有3個投票站、設有4個投票站及6個投票站的各有2個選區,而有一個選區則設有9個投票站[2]。
全港364個選區共逾114萬張選票,在選舉翌日(11月19日)清晨4時10分點算完畢;首個點票結果(觀龍選區)在零時37分公佈。投票當日大致順利,當局在選舉日共處理了約2000宗與選舉有關的投訴,主要是有關選舉廣告、在投票站外的禁止拉票區進行非法拉票活動及滋擾選民[3]。
年份 時間 |
1994 | 1999 | 2003 | 2007 |
---|---|---|---|---|
08:30 | 0.8% | 0.85% | 1.06% | 1.08% |
09:30 | 2.3% | 2.72% | 3.3% | 3.3% |
10:30 | 4.6% | 5.43% | 6.59% | 6.26% |
11:30 | 7.1% | 8.41% | 10.12% | 9.5% |
12:30 | 9.4% | 11.09% | 13.44% | 12.34% |
13:30 | 11.4% | 13.41% | 16.27% | 14.83% |
14:30 | 13.5% | 15.79% | 19.38% | 17.48% |
15:30 | 15.5% | 18.01% | 22.27% | 20.05% |
16:30 | 17.6% | 20.46% | 25.27% | 22.68% |
17:30 | 19.7% | 22.89% | 28.3% | 25.3% |
18:30 | 21.9% | 25.5% | 31.35% | 28.07% |
19:30 | 24.1% | 27.9% | 34.36% | 30.63% |
20:30 | 26.5% | 30.3% | 37.33% | 33.19% |
21:30 | 29.5% | 32.98% | 40.68% | 35.97% |
22:30 | 33.1% | 35.82% | 44.1% | 38.83% |
可見今屆選舉投票率比上一屆低,但由於上屆區議會選舉正受七一效應影響,投票率急升,故不應作直接比較。
在西貢區競爭最激烈(共有5人參選)的康景選區,民主黨的林少忠獲1652票勝出當區原任區議員,即公民力量(以獨立候選人名義參選)的羅祥國獲1032票。
有三位立法會議員參與本區的區議會選舉,是十八區中最多。
總括而言,以本區為根據地的公民力量大勝(15席),維持主導地位。當中除新田圍選區的唐學良被民主黨前區局議員程張迎打敗外,其他在沙田區參選的候選人均能擊敗對手當選。當選率為93.75%,為全港政團之冠。 而民建聯在沙田區當選數字由上屆的兩席,增至今屆的8席,而3位上屆輸給泛民主派的前任區議員,分別為大圍選區的袁貴才、耀安選區的黃戊娣和鞍泰選區的楊祥利,今屆均反擊成功當選。 本區最激烈的選區可謂沙田市中心(R01),民建聯的江活潮得1555票,以僅40票微敗給取得1595票、屬泛民的衞慶祥。
2003年的七一遊行主辦機構民間人權陣線負責人蔡耀昌,於2003年空降本選區,成功取代涉及行賄事件的廖韻兒。而新世紀論壇的龐愛蘭以空降挑戰者的身份,期望以其專業形象(藥劑師及理財顧問)及高知名度爭取當區中產選票。結果龐愛蘭以184票之差(1346:1160),擊敗蔡耀昌當選。 而另一候選人黃美顏則得到216票。
是次選舉投票率為38.83%,較2003年選舉下降了約6個百份點,但由於整體選民基數大幅上升至295萬多,因此整體投票人數達114萬人,是歷年來最多人投票的一次。大部份評論員認同香港選舉文化愈趨成熟,愈來愈多香港市民願意以選舉投票作出抉擇[13]。
至於12月2日的立會補選,多數評論指對泛民支持的陳方安生有正面影響。但由於區議員政治上是政黨在地區的樁腳,尤其今次不少第二梯隊人士落敗,對泛民2008年選舉的選情有負面影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