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7年俄國流感是指最早由蘇聯於1977年報告的流感大流行,疫情持續至1979年[1][2]。1977年5月,中國北方的疫情稍早於蘇聯爆發[3][4][5]。此次大流行主要感染25歲或26歲及以下的人群[1][3][6][7],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約70萬人死亡[8][9][10]。該疫情由H1N1流感病毒引發,該毒株與1946年-1957年間在世界上流行的H1N1毒株高度相似[1][2][6][7]。此次大流行的基因分析結果以及其它異常特徵,促使許多研究人員推測病毒的來源是實驗室泄露事故或疫苗接種事故[5][6][11][12][13][14]。
1977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方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天津等地爆發了流感疫情[3][4][6]。中國的研究人員分離並確定了致病病毒為H1N1,但此次流感基本上只影響對H1N1病毒缺乏免疫力的中學生和小學生[3][4]。臨床症狀相對輕微[4]。此後數月中,中國大陸其它地區以及英屬香港也受到影響[3][4]。中國國家流感中心收集的1968年-1992年的監測報告顯示,1977年中國大陸流感活動的強度僅次於1968年(香港流感),高於其他年份[3]。
同年,在中國發生疫情後的短時間內,蘇聯的西伯利亞也發現了H1N1感染,並迅速傳遍蘇聯全境[1][5][6][7]。蘇聯是第一個向世界衛生組織匯報疫情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81年才加入世衛組織[15]),故此次大流行被稱為「俄國流感」[16]。
1977年,俄國流感蔓延至英國[17]。1978年1月,美國爆發疫情,最初在懷俄明州夏延的一所高中內,患病率超過70%[2][7][18]。此後,美國多地的學校和軍事基地內均有感染,但基本沒有26歲以上的人患病,且死亡率較低[2][7]。
H1N1流感病毒有不同毒株,其中1950年代的毒株自1957年起便不在世界範圍內流行,直至1977年重新出現[1][2][4][6]。1977年的H1N1毒株與1950年代流行的毒株高度相似,但不完全一樣[1][2][5][6][7]。也有研究指出,1977年的病毒在被發現的約1年前就已經開始傳播[5]。基於種種不尋常的特徵,研究人員認為該毒株的起源系人為因素[6][19][20]。起源理論包括:
此次俄國流感的病死率相對較低。1977年,中國大陸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同學生群體的患病率不一,且有許多輕微和無症狀感染[4]。在美國,有研究人員估計每10萬人口中約有5人死亡(普通季節性流感則為6人)[6][26]。
大部分受感染的人都不超過25歲或26歲[1][3][6][7]。據估計,全球範圍內共有70萬人死於此次俄國流感[8][9][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