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年教宗選舉是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後於1130年2月14日或2月15日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選舉是自1061年舉行教宗選舉以來樞機團首次分裂成2個陣營,而每個陣營各自選出1位教宗。原本選舉是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帶領的一部分樞機選出額我略·巴巴拉斯基樞機為教宗諾森二世。不過,其他參與選舉的樞機不滿意該結果而自行選出伯多祿·比亞尼樞機為教宗克雷二世。雖然克雷二世得到更多樞機支持,但是天主教會將諾森二世視為合法教宗,而克雷二世則為對立教宗。
教宗嘉禮二世簽訂的《沃姆斯宗教協定》令這次選舉選出了兩位教宗。《沃姆斯宗教協定》解決了敘任權鬥爭,而於簽訂該宗教協定後樞機團就聖座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政策出現很大分歧。有幾位較年老的樞機認為《沃姆斯宗教協定》是放棄額我略改革中所提倡的原則,並傾向接受它只是一個象徵式協定。這些樞機支持教宗跟於意大利南部居住的諾曼人成為聯盟。這些諾曼人有些是跟如卡西諾山的修道院有聯繫,而他們的其中一個領袖是伯多祿·比亞尼樞機。比亞尼樞機是當時其中1個在羅馬最有影響力的家族的代表。[2]:71-72
在上述問題上持相反立場的樞機則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領導。他在嘉禮二世簽訂《沃爾姆斯宗教協定》後即被冊封為樞機及委任為聖座總理,而他也是新政策的其中一個推動者。他跟他的支持者認為該協定對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關係會變得更好,而他們並不信任跟聖座有關係和主張擴張主義的諾曼人。除此之外,有部分主要代表或許跟「新靈性」有密切關係(意指由律修會司祭組成的新宗教組織)。另外,他們跟羅馬的弗蘭吉潘尼家族結成聯盟,而弗蘭吉潘尼家族跟比亞尼家族是敵對的。[2]:71-73
為防樞機團就新教宗的人選而處於分裂狀態,樞機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前數星期制訂1份協議。協議中訂明新教宗會在2位主教級樞機、3位司鐸級樞機及3位執事級樞機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同意下選出。[2]:74[3]:946
樞機選舉人
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時,樞機團共有42位或43位成員,而當時有最多36位或37位樞機身在羅馬。[註 2][4]:211-229[5]:84[6]:17-19, 31-40以下為出席選舉的樞機:
姓名 | 派別 | 級別 | 於羅馬的領銜職務[8] | 冊封樞機日期[5]:84-87 | 冊封者 | 備註 |
---|---|---|---|---|---|---|
伯多祿·森納士 | 克雷派 | 主教級樞機 | 波多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02年 | 帕斯二世 | 樞機團團長 |
紀堯姆 | 諾森派 | 帕萊斯特里納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23年3月 | 嘉禮二世 | 選舉委員會成員 | |
阿爾巴諾的馬修 | 阿爾巴諾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26年12月 | 何諾二世 | |||
卡馬爾多利的若望 | 奧斯蒂亞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
科拉多·德米特里 | 薩比娜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帕斯二世 | 選舉委員會成員、後來的教宗達西四世 | |||
博尼 | 克雷派 | 司鐸級樞機 | 聖馬爾谷堂區司鐸 | 約1100年 | 首席司鐸 | |
額我略·德切卡諾 | 十二宗徒堂區司鐸 | 約1102年(1112年被免職,1123年3月重新冊封) | 帕斯二世(嘉禮二世重新冊封) | 後來的對立教宗維篤四世 | ||
伯多祿·比亞尼 | 越台伯河的聖母堂區司鐸 | 1111年或1112年 | 帕斯二世 | 選舉委員會成員、後來的對立教宗克雷二世 | ||
伯多祿·皮薩諾 | 戴克里先浴場聖女蘇撒納堂區司鐸 | 1112年或1113年 | 選舉委員會成員 | |||
德西德利奧 | 聖巴西德堂區司鐸 | 1115年 | ||||
克雷馬的若望 | 諾森派 | 聖基所恭堂區司鐸 | 約1116年或1117年 | |||
盛寶·德·阿納尼 | 克雷派 | 聖斯德望圓形堂區司鐸 | 1117年 | |||
克雷申齊奧 | 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堂區司鐸 | |||||
蘇斯篤 | 舊聖西斯汀堂區司鐸 | 1117年或1120年[註 3] | 帕斯二世或 嘉禮二世 |
|||
伯多祿·魯分多 | 諾森派 | 山上聖思維及瑪定堂區司鐸 | 1118年3月 | 傑拉二世 | 選舉委員會成員、帕斯二世的侄子 | |
伯多祿 | 克雷派 | 聖瑪策祿堂區司鐸 | 1120年 | 嘉禮二世 | ||
赫拉爾·卡紮文尼治 | 諾森派 | 耶路撒冷聖十字堂區司鐸 | 1123年3月 | 後來的教宗路爵二世 | ||
馬特奧 | 克雷派 | 聖伯多祿鎖鏈堂區司鐸 | ||||
哥米斯 | 聖撒比納堂區司鐸 | 有數個資料來源均以為他是 阿郊洛聖母堂執事哥米斯樞機[註 4] | ||||
額我略 | 聖女巴比諾堂區司鐸 | 1125年 | 何諾二世 | |||
阿爾德里科 | 聖若望及保祿堂區司鐸 | |||||
伯多祿 | 諾森派 | 聖亞納大西亞堂區司鐸 | 1126年 | |||
安塞爾莫 | 盧奇娜的聖老楞佐堂區司鐸 | 1127年或1128年 | ||||
拉費多 | 克雷派 | 聖維塔堂區司鐸 | 約1128年 | |||
祖塞莫 | 諾森派 | 聖則濟利亞堂區司鐸 | 1128年或1129年 | |||
恩里科 | 克雷派 | 聖普利斯加堂區司鐸 | 不明 | 不明 | 有部分資料表示他是被克雷二世冊封為樞機[註 5] | |
額我略 | 執事級樞機 | 聖歐斯塔奇奧堂區執事 | 1110年之前 | 帕斯二世 | 他有可能是首席助祭 | |
額我略·巴巴拉斯基 | 諾森派 | 魚市場的聖安傑洛執事區執事 | 1115年或1116年 | 選舉委員會成員、後來當選成為教宗諾森二世 | ||
羅馬諾 | 金碧地利聖母執事區執事 | 1119年 | 嘉禮二世 | |||
喬納森 | 克雷派 | 聖葛斯默和達彌盎執事區執事 | 1120年12月 | 選舉委員會成員 | ||
安傑洛 | 上主聖母執事區執事 | 1123年3月 | ||||
若望·達芬利奧 | 聖尼各老監獄執事區執事 | |||||
額我略·泰基尼 | 諾森派 | 聖色爾爵及伯古斯執事區執事 | ||||
艾默里克·德·拉·渣達 | 新聖母執事區執事 | 選舉委員會成員及羅馬天主教會秘書長 | ||||
斯特凡諾·斯多尼多 | 克雷派[註 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奧爾塔的聖盧西亞執事區執事 | 1125年 | 何諾二世 | ||
阿爾伯托·特奧多利 | 諾森派 | 聖德奧執事區執事 | 1127年9月 | |||
吉多·德·爾卡斯蒂略 | 拉塔路聖母執事區執事 | 約1128年或1129年 | 後來的教宗雷定二世 |
當時或許有6位樞機不在羅馬而缺席選舉:[3]:949-950[4]:224, 250[5]:158, 162[6]:19
姓名 | 派別 | 級別 | 於羅馬的領銜職務[8] | 冊封樞機日期 | 冊封者 | 備註 |
---|---|---|---|---|---|---|
巴黎的吉爾斯 | 克雷派 | 主教級樞機 | 特斯古林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23年3月 | 嘉禮二世 | 駐十字軍國家宗座使節 |
圭多 | 諾森派 | 蒂沃利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約1124年 | |||
阿米科 | 克雷派 | 司鐸級樞機 | 聖聶勒和聖亞基略堂區司鐸 | 1117年 | 帕斯二世 | 沃土諾的聖溫琴佐修道院院長 |
爾巴多·蘭番持 | 諾森派 | 拉特朗聖克勉堂區司鐸 | 1123年3月 | 嘉禮二世 | 駐西班牙宗座使節,後來成為比薩總主教 | |
魯斯蒂科 | 安科納堂區司鐸 | 1128年 | 何諾二世 | 聖伯多祿大殿總鐸、駐北意大利宗座使節 | ||
奧地斯羅·德·桑格羅 | 克雷派 | 執事級樞機 | 哥特的聖亞加塔執事區執事 | 1111年或1112年 | 帕斯二世 | 1123年至1126年間擔任卡西諾山修道院院長 |
選舉的準備工作
樞機團裏兩個派別的人數相約。渣達樞機的派別(諾森派)共有19人,而比亞尼樞機一方(克雷派)就有24人[註 7]。雖然如此,但是渣達樞機的陣營是組織得較好的。[註 8][2]:70-73
克雷派大部分成員都是經歷過敘任權鬥爭的樞機,而他們都是被帕斯二世或於嘉禮二世早期任期內冊封為樞機的。大部分屬諾森派的樞機都於1122年嘉禮二世簽訂沃姆斯宗教協定後獲冊封為樞機的。於1122年前獲冊封的19位樞機裏只有5位為諾森派;而於1122年後獲冊封的24位樞機就有14位是屬於諾森派。[4]:211-229[6]:17-19樞機團內出現這樣的緊張局勢的原因[註 9]曾被歷史學家廣泛討論但他們沒有得到一致看法。[2]:70-73
8人選舉委員會內有5人屬諾森派。樞機團內3個級別的樞機都要選出他們的選舉委員會代表。雖然諾森派在樞機團內所佔人數較少及主要對手是司鐸級樞機,但是他們在主教級樞機和執事級樞機組別裏佔多數。[4]:251在這個情況下,他們依然可以在選舉委員會內擁有較多席位。[註 10]
以下8位樞機為選舉委員會的成員:[2]:74[3]:947[4]:252
姓名 | 派別 | 級別 | 領銜職務 |
---|---|---|---|
紀堯姆 | 諾森派 | 主教級樞機 | 帕萊斯特里納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
科拉多·德米特里 | 薩比娜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 ||
伯多祿·比亞尼 | 克雷派 | 司鐸級樞機 | 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領銜司鐸 |
伯多祿·皮薩諾 | 戴克里先浴場聖女蘇撒納堂領銜司鐸 | ||
伯多祿·魯分多 | 諾森派 | 山上聖思維及瑪定堂區領銜司鐸 | |
額我略·巴巴拉斯基 | 執事級樞機 | 魚市場的聖安傑洛堂領銜執事 | |
艾默里克·德·拉·渣達 | 新聖母堂領銜執事 | ||
喬納森 | 克雷派 | 聖葛斯默和達彌盎聖殿領銜執事 |
何諾二世離世及諾森二世當選
長時間患病的何諾二世1130年2月13日或14日晚上於聖大額我略修道院離世。渣達樞機很快為他舉行1場葬禮並立即召喚選舉委員會成員到達修道院參與教宗選舉。不過身為委員會成員的伯多祿·比亞尼樞機和紀堯姆樞機因意識到委員會會選出屬諾森派的教宗而退出委員會,並希望委員會最終因無法達到法定人數而無法進行選舉。[2]:75雖然如此,但是渣達樞機在6位成員在場下召開選舉。儘管著名教會法學者伯多祿·皮薩諾樞機抗議在這個情況下召開選舉,但是選舉委員會選出了額我略·巴巴拉斯基樞機為新教宗,取名「諾森二世」。[2]:75[3]:9462月14日或15日早上,他於拉特朗聖若望大殿登基[註 11][2]:75,而選舉很快被2位主教級樞機[註 12]及4位司鐸級樞機[註 13]認可。[註 14][3]:946
克雷二世當選
在著名教會法學者伯多祿·皮薩諾樞機認為選出諾森二世的選舉是不合法的影響下,很多樞機都不承認他為新教宗。[3]:9462月14日或15日,克雷派的樞機在伯多祿·比亞尼樞機的帶領下於聖馬爾谷聖殿召開第二次選舉。最初,比亞尼樞機建議波多主教伯多祿·森納士成為教宗,但是他拒絕。然後參與選舉的樞機一致選出比亞尼樞機為新教宗,他取名為「克雷二世」。[2]:75
現時無法確定當時有多少位樞機參與選出克雷二世的選舉,而於選舉完結同日發出的法令則有14位樞機簽名確認。以下為簽名的14位樞機:[7]:349
姓名 | 級別 | 於羅馬的領銜職務[8] |
---|---|---|
伯多祿·森納士 | 主教級樞機 | 波多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
額我略·德切卡諾 | 司鐸級樞機 | 十二宗徒堂區司鐸 |
盛寶·德·阿納尼 | 聖斯德望圓形堂區司鐸 | |
伯多祿 | 聖瑪策祿堂區司鐸 | |
哥米斯 | 聖撒比納堂區司鐸 | |
額我略 | 聖女巴比諾堂區司鐸 | |
克雷申齊奧 | 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堂區司鐸 | |
拉費多 | 聖維塔堂區司鐸 | |
伯多祿·皮薩諾 | 戴克里先浴場聖女蘇撒納堂區司鐸 | |
馬特奧 | 聖伯多祿鎖鏈堂區司鐸 | |
恩里科 | 聖普利斯加堂區司鐸 | |
額我略 | 執事級樞機 | 聖歐斯塔奇奧執事區執事 |
喬納森 | 聖葛斯默和達彌盎執事區執事 | |
安傑洛 | 上主聖母執事區執事 |
現時並不知道應身在羅馬的5位諾森派選舉委員會成員有否參與這場選舉[3]:949,但是這場選舉則代表了羅馬的下級神職人員。除了這14位樞機的簽名之外,這份宣佈克雷二世當選教宗的法令上亦有一些羅馬神職人員簽名以確認選舉結果。他們包括於2月21日獲冊封為領銜阿郊洛聖母執事區執事級樞機的副執事額我略和聖母大殿總鐸拉涅利。[7]:349-350, 352
樞機團分成兩個陣營
這次出現雙選舉的教宗選舉令樞機團分成兩個陣營。樞機所屬的陣營可使用以下方法分辨:
- 《教宗名錄》裏有列出16位支持諾森二世的樞機的名字。[14]除了這16位以外還有2位樞機[註 15]因於諾森二世的詔書上簽名而證明了他們支持諾森二世[3]:950[6]:17-18[9]:840
- 樞機於洛泰爾二世加冕後寫給他的信件中可證明支持克雷二世的樞機的身分。[註 16]連同克雷二世於2月21日冊封的5位新樞機[6]:7-15,信件上寫有27位樞機的名字。除了他們之外,聖阿加塔堂執事桑格羅亦因於克雷二世的詔書上簽名而被視為支持他[註 17]
故此當樞機團分成兩個陣營時共有18位諾森派樞機及28位克雷派樞機。教宗名錄和給洛泰爾二世的信件裏沒有提及的諾森派及克雷派樞機會以「†」標示
諾森派 | 克雷派 |
---|---|
1. 紀堯姆,帕萊斯特里納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2. 阿爾巴諾的馬修,阿爾巴諾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3. 卡馬爾多利的若望,奧斯蒂亞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4. 科拉多·德米特里,薩比娜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5. 圭多,蒂沃利主教 † 6. 克雷馬的若望,聖基所恭堂區領銜司鐸 7. 伯多祿·魯分多,山上聖思維及瑪定堂區領銜司鐸 8. 赫拉爾·卡紮文尼治,耶路撒冷聖十字堂區領銜司鐸 9. 爾巴多·蘭番持,拉特朗聖克勉堂區領銜司鐸 10. 伯多祿,聖亞納大西亞堂區領銜司鐸 11. 安塞爾莫,盧奇娜的聖老楞佐堂區領銜司鐸 12. 祖塞莫,聖則濟利亞堂區領銜司鐸 13. 魯斯蒂科,安科納堂區領銜司鐸 † 14. 羅馬諾,金碧地利聖母執事區領銜執事 15. 額我略·泰基尼,聖色爾爵及伯古斯執事區領銜執事 16. 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新聖母執事區領銜執事 17. 阿爾伯托·特奧多利,聖德奧執事區領銜執事 18. 吉多·德·爾卡斯蒂略,拉塔路聖母執事區領銜執事 |
1. 伯多祿·森納士,波多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2. 巴黎的吉爾斯,特斯古林羅馬城郊教區領銜主教 3. 博尼,聖馬爾谷堂區領銜司鐸 4. 額我略·德切卡諾,十二宗徒堂區領銜司鐸 5. 伯多祿·皮薩諾,戴克里先浴場聖女蘇撒納堂區領銜司鐸 6. 德西德利奧,聖巴西德堂區領銜司鐸 7. 盛寶·德·阿納尼,聖斯德望圓形堂區領銜司鐸 8. 克雷申齊奧,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堂區領銜司鐸 9. 蘇斯篤,舊聖西斯汀堂區領銜司鐸 10. 伯多祿,聖瑪策祿堂區領銜司鐸 11. 馬特奧,聖伯多祿鎖鏈堂區領銜司鐸 12. 哥米斯,聖撒比納堂區領銜司鐸 13. 額我略,聖女巴比諾堂區領銜司鐸 14. 阿爾德里科,聖若望及保祿堂區領銜司鐸 15. 拉費多,聖維塔堂區領銜司鐸 16. 恩里科,聖普利斯加堂區領銜司鐸 17. 阿米科,聖聶勒和聖亞基略堂區領銜司鐸 18. 額我略,聖歐斯塔奇奧執事區領銜執事 19. 喬納森,聖葛斯默和達彌盎執事區領銜執事(於1130年1月21日擢升為領越台伯河的聖母堂區司鐸銜的司鐸級樞機) 20. 奧地斯羅·德·桑格羅,聖阿加塔執事區領銜執事 † 21. 安傑洛,上主聖母執事區領銜執事 22. 若望·達芬利奧,聖尼各老監獄執事區領銜執事(可能於1130年1月22日擢升為領聖普正珍堂區司鐸銜的司鐸級樞機) 23. 斯特凡諾·斯多尼多,奧爾塔的聖盧西亞執事區領銜執事(於1130年1月21日擢升為領達甦的聖老楞佐堂區司鐸銜的司鐸級樞機) 1130年2月21日獲冊封的新樞機: 1. 伯多祿,聖尤西比奧堂區領銜司鐸 2. 額我略,阿郊洛聖母執事區領銜執事 3. 赫爾曼,魚市場的聖安傑洛執事區領銜執事 4. 西爾維奧,七節樓的聖盧西亞執事區領銜執事 5. 羅馬諾,聖亞德執事區領銜執事 |
斯特凡諾·斯多尼多、伯多祿·皮薩諾、克雷申齊奧分別在最遲1132年[註 6]、1137年[註 18][2]:138及1138年分裂結束前[註 19]支持克雷二世,而聖維塔堂區領銜司鐸拉費多和聖尼各老監獄執事區領銜執事若望·達芬利奧[註 20]則於1133年支持他。聖撒比納堂區領銜司鐸哥米斯有可能於約1135年或1137年退出克雷派陣營。[註 21]
教會分裂
2位教宗都於1130年2月23日獲晉牧及加冕。諾森二世於新聖母大殿被奧斯蒂亞主教若望晉牧,而克雷二世則於聖伯多祿大殿被波多主教伯多祿·森納士晉牧,這意味着克雷二世於羅馬取得更多控制權。幾乎所有羅馬貴族(除了弗蘭吉潘尼家族外)、大部分神職人員和羅馬市民都承認克雷二世為合法教宗,而諾森二世則逃往法國。[3]:951-952當諾森二世到達法國後,他找到伯爾納鐸協助。在伯爾納鐸的影響力下,整個歐洲都承認諾森二世為合法教宗,而魯傑羅二世則支持克雷二世。[16]
由於2場選舉都沒有跟從教宗尼各老二世發佈的《以上主之名》的規定進行選舉,故此於2場選舉都是有問題的。雖然如此,但兩個陣營都捍衛兩方各自選出的教宗的合法性。克雷二世的支持者認為克雷二世是被大部分樞機、下級神職人員和羅馬人民選出的。諾森派就指諾森二世是被大部分主教級樞機選出,而根據《以上主之名》,主教級樞機擁有於教宗選舉投票選出新教宗的權利。克雷派反駁指另外一份教宗詔書裏寫着教宗由「樞機」(指司鐸級樞機及執事級樞機)互選產生,而主教級樞機只可以就司鐸級樞機及執事級樞機選出的人選表示贊成或反對。[2]:75-77
兩位教宗的合法性最後並不是按照兩個派系所提出的法律論據決定,而是由天主教世界決定。他們幾乎全部都承認諾森二世為合法教宗。[2]:77諾森二世的主要支持者有伯爾納鐸修士、馬格德堡教區總主教諾貝特·凡·尚登和洛泰爾二世。當初支持克雷二世的數個羅馬世俗貴族也逐漸不支持他。雖然克雷二世於1138年1月離世時依然控制着羅馬和擁有屬於教宗的財產,但是他的繼任人維篤四世很快就宣佈服從諾森二世,而諾森二世就被認定為合法教宗至今。[17]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