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釘孤枝(釘孤枝(台羅tìng-koo-ki)在台語指「單挑」或「一對一」[4])是台灣民眾黨於2025年1月11日司法節當天下午2點在臺北市中正區中正紀念堂園區內自由廣場中山南路一側舉辦的抗議活動,主要表達對該黨前主席柯文哲因涉入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而遭羈押禁見的聲援,並訴求司法正義[5][6][7]參與者包括民眾黨支持者、國民黨立委[8]統派[9]等。

快速預覽 111釘孤枝, 日期 ...
111釘孤枝
日期2025年1月11日,​32天前​(2025-01-11
地點
自由廣場前中山南路側
起因台灣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涉入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羈押禁見,起訴書被民眾黨與其支持者質疑證據不足。
目標訴求賴清德政府停止干預司法並落實司法獨立、釋放柯文哲。
方法抗議示威
衝突方

發起團體
台灣民眾黨 臺灣民眾黨

跨黨派人士與組織: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

其他獨立人士:

人數
  • 主辦單位宣稱:約15萬人[2]
  • 反對方宣稱:1.5萬至3萬[3]
關閉

該活動以「定點集會」方式進行,活動流程包含公民講堂與行動劇、社會賢達及跨黨派人士宣講、台灣民眾黨與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及來賓發言,並以行動宣示與結尾作結。[10]

背景

臺北市市長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涉及京華城弊案及政治獻金案,遭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禁見。民眾黨質疑檢察官所提起訴書證據不足[11],認為該案是民進黨政府干預司法的行為,決定在司法節當天發起抗議活動,號召支持者對政府提出尊重司法正義之訴求。[12]

集會訴求

台灣民眾黨對近期司法事件表達關切,指出以下問題:[13]

  • 司法獨立性受損:民眾黨批評,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中,因為辱罵民進黨,以及表態國會改革釋憲結果「有進步空間」而被封殺。
  • 被告權益未受保障:例如,台北地檢署在未發傳票的情況下,直接前往羈押中的柯文哲舍房「提人」。
  • 偵查不公開原則遭破壞:例如特定媒體特定媒體取得僅司法或相關辦案人員才能掌握的資訊,如證人陳述、證物內容等。

經過

集會日前

2025年1月3日,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宣佈,將在1月11日全國總動員,號召支持者於台北自由廣場集結。[14]

台中市的活動參與者於2025年1月11日早上九點,集結近2000人,分乘四十三輛遊覽車到台北參加該活動。[15][16]此外,台南市黨部號召了十輛遊覽車,屏東縣黨部號召兩輛遊覽車,[17]而新竹黨部號召四輛遊覽車。[18]

集會日

活動開始前,國民黨前新北市議員、現為新黨黨員的金介壽與本名為劉宇的網紅四叉貓以及本名為史書華的網紅盾牌牙醫於國家圖書館外廣場發生衝突。[19]此外有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的統派人士於活動開始前於自由廣場牌樓底下宣傳並高舉「維護一中框架」的白色布條。[9]

國民黨多名黨公職人員到場聲援,其中國民黨立委謝龍介上台時向現場群眾鞠躬致意並發表演說。[20]

開始前

  • 公民怒吼
  • 【司法不公】行動劇

登台順序

各方反應

中華民國政府

賴清德

2025年1月15日,民進黨召開中常會,主席賴清德強調,民進黨起源於戒嚴時代,致力推動民主改革與司法獨立,並將守護台灣民主視為責任。他指出,民進黨能堅守價值,是因未曾忘記戒嚴時期的歷史,當時司法淪為蔣介石的政治工具,類似今日中國司法執行共產黨意志的情形。[21][22]

賴清德表示,隨着台灣社會的進步及民進黨推動司法獨立的努力,台灣已逐步脫離黨國不分的體制,司法制度日益完善,雖仍有改進空間,但法官在審查個案時已落實司法獨立。他強調:「任何人都無法干預或介入司法判決,大家都可以在個案審理的過程中檢視司法審理的規範,但不能因為判決不如意就抹煞司法的專業,甚至質疑司法的獨立性。」[23][24][25]

司法院

司法院在本次活動發生前回應指出,依據法律獨立審判是法官的天職,也是司法院極力捍衛的價值,司法院籲請各界共同維護法官純淨的審判空間。此外本次活動發生前,時任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受到時任台灣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之邀參與活動,亦以司法獨立性為由婉拒其之邀請。[26]

中國國民黨

時任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表示,該活動反映了民眾對司法長期不公的普遍感受,並強調推動司法改革的重要性。他認為,此集會是對「綠色獨裁」的抗議。[27][28]

時任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謝龍介表示:「這些立委之所以站出來,是因為當權者將司法當作政治工具,今天會追殺柯文哲,明天可能追殺我們,後天就會追殺你們。」謝龍介更向現場群眾道歉,稱自己近期未能有效監督賴清德政府並批評:「司法若不公平,人民就會失去尊嚴。」並呼籲群眾勇敢站出來。

謝龍介進一步指責,當前司法處理不公,例如特定人士犯罪後輕易交保甚至潛逃,還能在社群媒體發文挑釁,而法務部長卻僅回應「歡迎投案」,質疑這樣的司法體系是否真正公平公正。[20]

民主進步黨

針對在野黨動員上街,民進黨發言人戴瑋姍回應,司法節的宗旨是在紀念國家司法獨立,遺憾在野黨用來做為政治鬥爭的仇恨動員。朱立倫元旦談話盼新的一年是「和」的一年,言猶在耳,沒想到過兩天就破功自打臉;甚者,從宜蘭縣長林姿妙因貪污被判刑,柯文哲等因相關罪嫌被起訴,看不到在野黨以監督執政黨的標準,檢討自己的從政黨員,「難道號召群眾上街,是為了他們的貪腐行為做背書嗎?」

戴瑋姍呼籲,在野黨切勿再以政治力、甚至是煽動群眾的作為,掩飾自己的不法行為,甚至企圖詆毀司法的公正獨立,新的一年,國家有許多重要的工作與挑戰要做,切莫再用無謂的仇恨動員做為新年的開端,這都非國家之福,更非民眾所樂見。[29]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對此活動批評稱:「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在司法節這天要上街頭,這是天大荒謬的事情,自尋死路。他還酸,111是光棍節,所以民眾黨和國民黨最後一定會變光棍黨,會走入歷史的焚化爐,很快會化為一股青煙,從此在台灣政壇消失。」、「反正黃國昌每天都在表演政治輕生、每天都在說謊,111要號召『釘孤枝』,這什麼意思?是要打群架嗎?柯說,111是光棍節,所以民眾黨和國民黨最後一定會變光棍黨,會走入歷史的焚化爐,很快會化為一股青煙,從此在台灣政壇消失。」、「司法節這天黃國昌搞這個遊行是天大的荒謬,藍白離歷史的焚化爐就剩最後一步路,很快會化為一股輕煙,從此在台灣政壇消失。」、「自己在立院31年來一直主張所有政治人物都要有憲法常識,但藍白政治人物卻天天違憲亂政,最後這兩個政黨會把自己掃進歷史文化爐,『因為他們也不可能執政,也不想執政。』」[30][31]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藍白兩黨在各項議題持續密切綁在一起,當然也藉由聲援柯案強化藍白合,同時合作鬥臭司法、打擊執政黨;但國民黨難道不會角色錯亂?告發柯文哲案的是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京華城弊案涉及國民黨籍議員應曉薇、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等人,其本質就是藍白合。」[29]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指出:「各政黨都應該用高標準檢視黨內涉貪案件,例如新竹市長高虹安去年被起訴時,民眾黨便予以停權處分,但一遇到柯文哲,黨紀顯然就跟着轉彎,完全不檢討案件所涉問題,對圖利貪污的標準堪稱超越藍綠,自證是一個『雙標黨』。」、「藍白兩黨不僅不尊重司法獨立調查,不面對檢調所提出的諸多證據,甚至選在司法節當天摧毀台灣司法、走民主回頭路,相信國人都不能接受;究竟是多麼巨大的利益或壓力,讓朱立倫和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帶着整個國民黨一起上車反鎖,跟着民眾黨準備墜下懸崖,這在歷史上絕對會留下紀錄。」[29]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批評黃國昌及民眾黨的行動,認為其利用情緒操作來煽動群眾,並質疑活動背後的政治動機。她指出,這類行為不僅是對司法的挑戰,還可能引發社會分裂。[32]

台灣民眾黨

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在活動中表示,該活動是對「綠色威權」的反抗,並呼籲民眾團結起來,表達對司法正義的渴望。[33][34] 此外對於時任總統賴清德指出不能因為判決不如意就說司法不公的說法,黃國昌對此批評賴清德「雙重標準」,並質疑檢調對柯文哲的長期羈押起訴是否符合公平原則,並指責民進黨將司法當作政治工具,呼籲其反思,避免違背民主與人權的價值。[35][36]

時任民眾黨籍立法委員吳春城批評:「民進黨執政9年,已經忘記自己曾經是在野黨,只有充滿執政霸權。」[37]

時代力量

時代力量對此次活動表達負面評價,並於活動前1月10日於臉書發表文章稱:「我們強烈譴責以黃國昌為首的台灣民眾黨政治人物,還有響應民眾黨號召的中國國民黨。因為他們為了一己之私,無差別污衊司法、讓台灣民眾誤解司法體系的運作」。時代力量指出,人民當然可以檢討司法制度不夠嚴謹,也可以持續敦促政府,讓司法改革繼續前進,但政治人物不可因一黨、一己之私,昧於事實、睜眼說話,假裝看不見台灣司法30多年來的進步,把現在的司法制度不倫不類的貼上「黨國司法」標籤,民主化以來的台灣,不是沒有政黨領袖遭到司法調查、起訴。[38]

此外時代力量亦在活動結束後對此次活動表達批評,認為民眾黨的行動具有高度政治動機,不僅出於一己之私,還可能損害台灣司法體系的公信力。時代力量指出,此類行為無助於推動司法獨立,反而可能加深社會對司法運作的誤解。並強調,台灣的司法體系在過去的改革中已逐步擺脫黨國控制,呼籲政治人物應以事實為基礎提出批評,而非全盤否定司法體制。此外,時代力量在聲明中提及,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領袖過去也曾面臨司法調查,但並未出現如民眾黨般動員大規模抗議的情況。認為民眾黨的行動反映出其政治考量,並對背後的真正意圖表示質疑。[39][40]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於臉書發文表示:「政黨以『政治迫害』為名訴求司法不公,把司法制度當成敵人,對自己、對支持者、對民主制度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若總是用立場來決定司法是否公正,那就會出現「今天謝謝法官、明天痛斥法院,司法一下活、一下又死了」的矛盾狀態。她強調,司法雖然不完美,但應透過改革改善,而非以政治對抗司法。」

王婉諭亦於1月4日稱:「跟司法『釘孤枝』,不是在改革司法,而是在摧毀司法,摧毀柯文哲自證清白的可能性;她也提到,勿輕信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所編導的司法迫害劇本,他們眼中只剩下政治利益和政黨存續。」、「雖然司法有很多地方要繼續改革,但來來回回的審議,其實也顯示出它的獨立性和公正性,還是應該要尊重司法,如果一味透過『釘孤支』來摧毀司法制度,或摧毀人民對司法的信任,是完全無助於司法的進步、改革。」、「民眾黨這樣子的作法非常不明智,只是煽動人民對於司法,有更大的仇恨、情緒而已,且柯文哲是否有罪或他如何在司法中為自己辯護,是值得捍衛的權利,所以應該要相信司法制度。」[41]

台灣綠黨

台灣綠黨發言人王彥涵表示:「台灣是一個法治國家,司法體系依法執行各個流程,柯文哲會再被羈押,就代表檢察官足夠的證據說服法官同意羈押。她也提到,民眾黨原先標榜藍綠一樣爛,主張新政治,但顯然地,民眾黨進到國會後與國民黨持續靠近,民眾黨支持者所期待的新政治早已蕩然無存。」[41]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召集人林詩涵表示:「以現在看到的證據,其實可看見民眾黨在這部分機制有問題,才會導致這麼多情況發生。」、「民眾黨辜負了台灣人民的期望。」[41]

爭議

林正杰相關爭議

曾任統促黨前主席、黨外運動時期領導人的林正杰以民進黨創黨元老為名義參加此活動,遭反對者質疑該活動和統派有關。[42][43][44]同時其在活動中強烈批評檢方行為,並呼籲群眾反抗;並提到如果檢察官無法交代案情,應該前往地檢署抗議,「把地檢署燒掉」。[43][44]

其他統派參與爭議

時任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王義川指出:「統派人士參與了此次活動,並高舉『維護一中框架』的白色布條,底下屬名『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張嘉郡她爸爸叫張榮味,陳菁徽她媽媽叫黃昭順,這都是柯文哲的傅冬梅,傅冬菊計劃(政)二代,這次都出來報恩,黃國昌登基起手式兩大祝賀團,第一統促黨第二雲林張家。」、「民眾黨高舉司法迫害大旗,卻因為紅統人士與藍營政二代,讓訴求失焦。」
無黨團結聯盟桃園市議員於北辰表示:「這些人很有趣喔,要不就是不分區的沒有被罷免的可能,要不然就是親中的立委,要不然就是很可能恐怕會被罷免的人,就這三類人,穩穩的不會去,還要再去連任下任立委的不會去。」[9]

人數統計質疑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則表示,根據他向警方查詢的結果,現場人數約在1萬至1.6萬之間,而未有民眾黨聲稱的15萬之多。[45]

壹蘋新聞網則根據2015年時前立委林昶佐在自由廣場的演唱會時的人數推估,民眾將自由廣場塞爆,人潮還一路蔓延到中山南路車道。而當時公佈的演唱會參與民眾人數是2萬多人、近3萬人的情況認為,人數應該藉於此區間。[3]

暗渡罷免陳倉指控

民主進步黨發言人吳崢披露,現場有攤位向民眾蒐集個資,瞄準立委吳思瑤吳沛憶王定宇進行罷免,以抗議司法之名行罷免之實。

時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吳思瑤稱:「該活動傷害司法獨立、也呈現藍白政治利益交換,而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挺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是假的,放眼的是更大的權力競逐。」、「這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且毫無正當性的活動,以民粹鬥臭、施壓司法的方式,本身就是對司法獨立的一種傷害,其本質也是一場政治造勢,呈現出藍白合的政治利益交換,以及宣示合作意向的測試。」、「黃國昌挺柯文哲是幌子,其放眼的是更大的權力競逐,進行白、藍、紅、黑的政治結盟才是目的。而帶頭罷免的人是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的助理,現場擺攤發送『連署罷免意向書』,『傅不是才說了國民黨不會進行罷免的?最大黨的黨鞭領軍惡罷少數黨的黨鞭,來真的?』」、「藍白合污搞『惡罷』、又搞『亂罷』,根本是搞錯對象,她跟京華城案有什麼關係?舉發柯文哲弊案的是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鍾小平游淑慧,如果要搞罷免,這才是符合活動主題的對象。」、「面對罷免連署,吳思瑤強調,她剛好市場向鄉親拜年,有選區對自己的認同和支持,『我們是暖流,不怕這些亂罷的亂流!』」[46]

指控妨礙司法之公正

時任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兼司法法制委員會之召委鍾佳濱要求司委會變更議程,將原先的「律師法」條文審查,改為號召民眾上街對抗司法審判者,為妨害司法公正罪之現行犯?邀請司法院法務部進行專案報告。

另外時任國民黨籍立委法委員羅智強表示:「鍾佳濱的臉皮真的是非常的厚,如果今天偉大的民進黨認為這些叫做現行犯,趕快今天出動軍警,把今天下午的群眾全部抓起來。」

對於妨礙司法公正之質疑,司法院回應:「只是短短兩頁紙細細一看,指出根據大法官釋字及憲法規定,人民享有集會自由,並進一步強調集會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國家應提供適當的集會場所,並採取措施保護集會安全,除非有違反集會遊行法等相關法律,否則應受憲法保障。」同時法務部也表示:「尊重言論自由。」[37]

疑似黨公職招待用餐動員

活動結束後,部分參與者在深坑老街停留用餐,並被質疑是否淪為「一日美食團」。台中市黨部主委江和樹被指控在活動中提供餐飲,這一舉動被解讀為對參與者的「招待出遊」。江和樹隨後澄清,強調他並未提供餐飲,而是讓參與者自行安排午餐。他表示,如果有證據顯示他使用公款招待,他將立即辭去議員職務。 [47][48][49]

民眾黨遭質民調造假

針對台灣民眾黨民眾黨立院黨團的民調數據,民進黨新北市市議員林秉宥於1月10日發文質疑,在民調第三題「檢方起訴柯文哲貪污等罪的證據充分嗎?」的圓餅圖中,所有顯示的選項總和為110.3%。他表示這種結果令人困惑不解,並提到「為什麼我不太想討論柯文哲案,因為只要靠近這一群草(柯文哲支持者),你的100分就會變成110.3分。」。媒體「聲量看政治」也指出,先前TVBS與民眾黨的民調結果也曾突破100%。[50]

民意調查

美麗島民調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公佈的1月國政民調,45.6%對民進黨有好感、反感度46.7%,國民黨好感度33.3%、反感度55.8%,民眾黨好感度27.0%、反感度59.3%。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表示:「民進黨好感度45.6%,降了2.6個百分點;負面評價46.7%,上升4.7個百分點。等於民進黨正負面來回總共差了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民進黨退步7個百分點,民眾黨進步6個百分點。怎麼會有這種數字?因為我們處理民眾黨的事情,大家不滿意。」[51]
美麗島民調評註者單厚之認為,一月國政民調民眾黨的好感度回升3.1%為27.0%、反感減少2.7%為59.3%,但仍在歷史的高檔。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好感度則為24.9%,比上月增加5.0%,反感68.4%,比上月減少1.9%,但也同樣在高檔。柯文哲起訴後交保又收押的過程,應該的確引發不少人對司法的質疑,並進而同情柯文哲的遭遇。[52][53][54]

更多資訊 美麗島民調 - 政治調查, 政治印象 ...
美麗島民調 - 政治調查
政治印象 民進黨 民眾黨 柯文哲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日期 正向 負向 正向 負向 正向 負向
2024年12月24-26日 48.2% 42.0 23.9% 62.0% 19.9% 70.3% 1,074 ±3.0% 市話70% + 手機30%
2025年1月15-17日 45.6 46.7% 27.0% 59.3% 24.9% 68.4% 1,077 ±3.0% 市話70% + 手機30%
關閉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

1月17日,台灣民意基金會針對柯文哲案的民調指出,有40.5%(14.6%非常滿意和25.9%還算滿意)的民眾對於北檢偵辦整體表現感到滿意;不滿意者有36.1%(19%不太滿意和17.1%一點都不滿意);另外有14.7%沒意見,8.8%不知道和拒答。

更多資訊 國人對台北地檢署偵辦柯文哲案的態度, 日期 ...
國人對台北地檢署偵辦柯文哲案的態度
日期 滿意 不滿意 沒意見 不知道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5年1月12-14日 40.5% 36.1 14.7% 8.8% 1,081 ±2.98% 市話70% + 手機30% 4.4%
關閉

另外同一份民調指出,相較於九月時同樣的調查,一月的最新調查顯示認為賴政府進行政治迫害的人增加5.1個百分點,不認為賴政府政治迫害的人減少2.1個百分點。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這意味着越來越多人懷疑柯文哲案並不單純。」

更多資訊 國人對柯文哲案是否是政治迫害的態度, 日期 ...
國人對柯文哲案是否是政治迫害的態度
日期 同意 不同意 沒意見 不知道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4年9月9-11日 28.6% 54.6 9.6% 7.1% 1,016 ±3.07% 市話70% + 手機30% 26.0%
2025年1月12-14日 33.7% 52.5 7.0% 6.8% 1,081 ±2.98% 市話70% + 手機30% 18.8%
關閉

此外,有42.6%的民眾認為柯文哲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38.8%則認為沒有,另有9.3%很難說,9.3%不知道和拒答。結果顯示台灣社會對柯文哲案的看法分歧,與前期(2024年10月)調查相比,認為柯文哲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者減少4.4個百分點,認為不公平者反增加4.6個百分點,過去3個月台灣社會同情柯文哲司法遭遇者顯著增加。[55]

更多資訊 國人對柯文哲案有沒有獲得公平審理之認知, 日期 ...
國人對柯文哲案有沒有獲得公平審理之認知
日期 有獲得 沒獲得 很難說 不知道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4年9月9-11日 40.3% 26.4 12.0% 21.4% 1,016 ±3.07% 市話70% + 手機30% 13.9%
2024年10月13-15日 47.0% 34.2 10.2% 8.6% 1,077 ±2.99% 市話70% + 手機30% 12.8%
2025年1月12-14日 42.6% 38.8 9.3% 9.3% 1,081 ±2.98% 市話70% + 手機30% 3.8%
關閉

鏡新聞政經民調

鏡新聞公佈其民調,得知以目前的情勢發展,柯文哲在京華城改建案,就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證據充分性,43.9%認為證據不充分(25.1%不太充分、18.8%非常不充分),39.7%認為證據充分(14.0%非常充分、25.7%還算充分),另外16.4%未表態。

更多資訊 國人就柯文哲案對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證據是否充分, 日期 ...
國人就柯文哲案對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證據是否充分
日期 證據充分 證據不充分 未表態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4年12月29-30日 39.7 43.9% 16.4% 1,100 ±2.94% 市話50% + 手機50% 4.2%
關閉

此外同一份民調亦指出,檢察官求處28年6月徒刑,共有41.6%民眾贊同檢察官求處的刑期(非常贊同20.8%、還算贊同20.8%),43.2%民眾表示不贊同檢察官求處的刑期(不太贊同20.7%、非常不贊同22.5%),15.2%未表態。[56]

更多資訊 國人就柯文哲案對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量刑贊同性, 日期 ...
國人就柯文哲案對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量刑贊同性
日期 贊同量刑 不贊同量刑 未表態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4年12月29-30日 41.6 43.2% 15.2% 1,100 ±2.94% 市話50% + 手機50% 1.6%
關閉

台灣民眾黨民調

2025年1月9日,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在記者會上公佈民調數據。該民調詢問檢察官起訴柯文哲方面的程序,是否公平公正、有無遵守偵查不公開、以及證據是否充分。黃國昌指出,僅35%認為程序公平,且30至39歲的年輕選民中約50%認為不符合公平公正原則;與此同時,42.8%認為檢方未遵守偵查不公開原則,29.6%認為檢方有遵守;另外41.5%認為檢方起訴柯文哲貪污的證據不足,31.2%認為證據充分。最後66.4%的民眾認同「社會矚目重大案件應公開直播審判」,24.3%則不認同。[57][58]

更多資訊 檢察官是否公平公正起訴柯文哲, 日期 ...
檢察官是否公平公正起訴柯文哲
日期 未表態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5年1月3-4日 35.1% 35.2% 29.7% 1,070% ±3.00% 市話70% + 手機30% 0.1%
關閉
更多資訊 檢察官是否遵守偵查不公開, 日期 ...
檢察官是否遵守偵查不公開
日期 未表態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5年1月3-4日 29.6% 42.8% 27.6% 1,070 ±3.00% 市話70% + 手機30% 13.2%
關閉
更多資訊 檢察官起訴柯文哲證據是否充分, 日期 ...
檢察官起訴柯文哲證據是否充分
日期 未表態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5年1月3-4日 31.2% 41.5% 37.6% 1,070 ±3.00% 市話70% + 手機30% 10.3%
關閉
更多資訊 社會重大矚目案件應公開直播法庭審理過程, 日期 ...
社會重大矚目案件應公開直播法庭審理過程
日期 未表態 樣本數 誤差值 抽樣方式 差距
2025年1月3-4日 66.4% 24.3% 9.3% 1,070 ±3.00% 市話70% + 手機30% 42.1%
關閉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