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國硬幣價值十美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0美分(英語:Dime),是一種美國硬幣,面值等於十分之一美元,幣值相當於中文的「一角」。10美分是所有美國流通的硬幣裏面直徑最小,厚度最薄的。正面圖案是前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的肖像,背面是火炬、橡樹枝和橄欖枝組成的圖案。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9月10日) |
基於《1792年鑄幣法案》,從1796年起正式鑄造生產10美分硬幣。當時的正面圖案是象徵着自由女神的女性頭像,背面則是一隻鷹。一直到1837年一共更改了三種設計,但是都保持這個基調。1837年到1891年,「坐姿自由女神」(Seated Liberty)系列10美分發行,將自由的寓意表現為一面盾牌。1892年,10美分硬幣的正面再次是女性的頭像,並以設計師查爾斯·巴伯名字命名為「巴伯10美分」(Barber dime)。後兩種設計在「ONE DIME」周圍裝飾以花環。1916年,正面的圖案換成頭戴一頂插有雙翅的帽子頭像,通常將其稱作「墨丘利10美分」。目前流通的10美分硬幣是1946年開始發行的。
10美分硬幣的成分和直徑也不斷變化。最初直徑是19毫米,1828年開始改為17.91毫米。而成分最初是89.24%銀和10.76%銅,1837年改為90%銀和10%銅。從1965年開始改為合成金屬白銅。
1783年,湯瑪斯·傑佛遜、本傑明·富蘭克林、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戴維·里頓豪斯聯合提出關於美國貨幣系統的設想。1791年,美國第一位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在提交給議會的一份報告中提議發行6種硬幣,10美分硬幣就是其中之一,報告中建議將這枚新的硬幣取名為「Tenth」。[1]
1792年4月2日,美國國會通過《1792年鑄幣法案》,該法案將硬幣正式命名為「Disme」,重量為1個銀幣的十分之一,而價值為1美元的十分之一,成分為89.24%銀和10.76%銅。1792年,美國鑄幣局鑄造了極少量10美分硬幣,但是從來沒有在市場上流通過,只是作為樣幣。直到1796年,流通的10美分硬幣正式鑄造發行。[1]
第一枚流通的10美分硬幣,通常稱為「波浪頭像」(Draped Bust)10美分硬幣,硬幣的正背面都沒有價值標記。直到1809年發行的「帶帽頭像」(Capped Bust)10美分硬幣背面上才開始印有「10 C.」的標記。這兩類硬幣的發行時間沒有嚴格的區分。「波浪頭像」10美分硬幣在1799年到1806年之間,以及1809年到1820年之間沒有發行。而「帶帽頭像」10美分硬幣只發行於1809年、1811年、1814年和1820年。從1827年以後,幾乎每年都鑄造10美分硬幣。[2]
1837年,「坐姿自由女神」(Seated Liberty)10美分開始發行,同時硬幣的直徑和成分比例也發生了變化。「坐姿自由女神」10美分硬幣一共鑄造發行了54年,僅次於目前仍在流通的羅斯福10美分硬幣。
1892年,巴伯10美分開始發行,直到1916年停止。在巴伯系列的設計中,以1894年的一個版本最出名,一共只鑄造了24枚,目前知道下落的僅有9枚。其中一枚於2005年3月7日在美國弗羅里達州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以130萬美金的高價成交。[3][4]
1916年,新的設計取代了巴伯10美分,正面圖案的人物頭像上戴着一頂插有雙翅的帽子,通常稱其為「墨丘利10美分」。很多人認為硬幣正面的人物是羅馬男神墨丘利,因為在神話中,墨丘利形象一般是頭戴一頂插有雙翅的帽子,腳穿飛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飛。而實際上正面圖案依舊是自由女神。墨丘利10美分是美國鑄幣史上設計最漂亮的硬幣之一,也是收藏家熱衷的對象。[5]
1946年,羅斯福10美分取代了墨丘利10美分,這枚硬幣是為了紀念死於1945年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而設計,以表彰他為小兒麻痺國家基金會成立所作的貢獻。《1965年鑄幣法案》修改了10美分的成分,銀不再是硬幣的成分之一。新的成分包括75%的銅和25%的鎳。[6]目前,羅斯福10美分仍然流通。共和黨曾於2003年提出用朗奴·列根總統的頭像取代羅斯福,但是這個提議沒有被通過。[7]
10美分硬幣的齒輪邊緣一直沿用原先的設計。齒輪設計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安全,以防止不法之徒用銼刀銼金幣或銀幣邊緣,並收集碎屑來獲利。如今,齒輪邊緣設計仍然廣泛應用,更多的原因是出於美觀的因素。[8]
10美分硬幣自1796年正式發行以來,一共有6個主要版本,除了巴伯10美分以外,硬幣的名字都來源於硬幣的正面圖案。
從1796年到1837年,10美分的成分是89.24%銀和10.76%銅,銀屬於貴重金屬,因此硬幣的尺寸必須非常小,而不至於使硬幣的實際價值超過了硬幣的面值。[8] 1837年,銀的成分增加到90%,為了使硬幣的實際價值不隨之增加,硬幣的直徑也相應從18.8毫米(0.740英寸)降為17.9毫米(0.705英寸)。[9]
根據《1965年鑄幣法案》,10美分硬幣不再保留成分銀,改為75%的銅和25%的鎳。從1992年開始,美國鑄幣局每年發行紀念硬幣,成分和1965年前的硬幣相同,為90%銀和10%銅。這些硬幣只能用於收藏,不能正常流通使用。[9]
波浪頭像10美分是第一種正式發行的10美分硬幣。當時發行的所有硬幣正背面都相同,因此統一稱作波浪頭像/小鷹圖案。設計者是主雕刻師羅伯特·斯考特。正面的女子頭像取材於吉伯特·斯圖亞特為費城政治家威廉·賓漢姆妻子所畫的肖像,背面則是一頭小黑鷹,邊上圍繞着棕櫚枝和橄欖枝,鷹腳下有一朵雲。《1792年鑄幣法案》只規定1美分和0.5美分標記價值,因此波浪頭像10美分鑄造時沒有標記價值。[10]
所有1796年發行的10美分正面都有15顆星,代表當時美國州的數量。1797年初發行的10美分增加了一顆星,代表新的田納西州,共有16顆星。美國鑄幣局長伊利亞斯·邦迪諾特意識到一顆星代表一個洲的設計會導致硬幣圖案經常發生變化,因此提出修改設計,只保留13顆星,代表最初的13個殖民地。因此,1797年發行的10美分硬幣有13顆星和16顆星兩個不同的版本。[10]
1798年,10美分硬幣背面圖案改為國徽鷹,也是由羅伯特·斯考特設計。正面圖案與原來的版本相同,背面的圖案則做了修改。原設計里的小黑鷹由於過於瘦小而廣受批評,新的設計改為按比例縮小的美國國徽。波浪頭像/國徽鷹圖案系列設計一直沿用到1807年(1799年到1806年沒有發行10美分硬幣)。兩種波浪頭像設計的成分相同,都是89.24%銀和10.76%銅。[11]
帶帽頭像10美分硬幣由助理雕刻師約翰·雷克設計,正背面都改動很多。硬幣正面圖案的女子頭像的模特名字目前無從可考,貨幣研究家威廉·杜波依斯認為她可能是雷克的德文女教師。[12]新硬幣的背面圖案是一隻抓了三支箭(象徵力量)的鷹和一根橄欖枝(象徵和平)。鷹的胸口圖案是一面盾,上面有6條豎線和13條橫條紋。[12]同時,背面還在鷹的腳下增加了"10C,"標記表示硬幣價值。後來的版本改為"ONE DIME"。
1828年之前發行的帶帽頭像10美分現在稱為大版本。1828年,主雕刻師威廉·克內斯革新了鑄幣技術,可以鑄造出更厚的硬幣。為了保持標準的重量和成分,當時大部分硬幣的直徑縮小了。10美分硬幣的直徑也相應從18.8毫米改為18.5毫米。新版本10美分硬幣也因此稱為小版本。[13]
這套硬幣正面都是坐姿自由女神,設計者是克里斯汀·戈伯萊切特。新的硬幣設計需求是由美國鑄幣局長羅伯特·馬斯克爾·帕特森提出,他希望新的圖案可以引起人們對過去的美好回憶。主雕刻師威廉·克內斯完成了最初的草圖設計,但是由於病重而不能完成後續的工作。這項設計任務就轉交給戈伯萊切特,他也因此提升為副主雕刻師。[14]硬幣正面的圖案是自由女神身穿長裙,坐在一塊岩石上,左手舉着一根棍子,棍子上面掛了一頂帽子。她的右手拿着一面盾牌,上面刻着"LIBERTY"。硬幣的背面刻着"ONE DIME",周圍圍繞着花環。所有的坐姿自由女神10美分硬幣成分都是90%銀和10%銅,直徑是17.9毫米(0.705英寸)。
在坐姿自由女神10美分硬幣流通期間,有一些小的修改。1837年最初的設計背面圖案沒有星星。1838年,硬幣背面圖案增加了13顆星。1860年代中期,"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字樣刻在新版本的背面。與此同時,月桂樹枝花環改成玉米、小麥、槭樹和橡樹葉組成的花環。這個新的背面圖案設計一直保持到1891年。另一個修改是在1838年到1840年期間鑄造的10美分硬幣的正面,自由女神左手肘部下面的衣服是沒有皺褶的。[9]
1853年和1873年10美分硬幣的重量兩度發生變化,1853年從2.67克改為2.49克,1873又改為2.50克。第一次改動是因為銀的價格上漲,第二次改動是因為《1873年鑄幣法案》,新法案增加了1角、25美分和5角的重量,使之與法國法郎重量對應,目的是讓美國的硬幣能夠在全球範圍流通。[15]
巴伯10美分以它的設計者查爾斯·巴伯的名字命名,巴伯於1879年到1917年擔任美國鑄幣局主雕刻師。25美分和50美分也採用了相同的設計。硬幣剛發行的時候,設計遭受了大範圍的批評。造幣局長詹姆斯·金布爾,指定4人(包括巴伯)成立了專門委員會,進行研究。之後,金布爾的繼任者愛德華·利奇要求巴伯重新設計該硬幣。[16][17]
巴伯10美分和以前的10美分硬幣一樣,正面圖案是自由女神的肖像,她帶着一頂弗里吉亞帽,上面裝飾着月桂枝花環,寫有「LIBERTY」字樣。[9]自由女神的肖像來源於當時法國的硬幣圖案以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雕塑。[17]硬幣的背面保留了13顆星,也保留了和坐姿自由女神10美分硬幣相同的花環。
雖然這枚硬幣的名稱為墨丘利10美分,實際上並不是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也並不是指化學元素汞(汞的英文也為Mercury)。正面圖案是帶着弗里吉亞帽的自由女神,帽子上的翅膀代表自由地思考。該硬幣由雕刻家阿道夫·亞歷山大·溫曼設計,被認為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漂亮的硬幣之一。[5][18]硬幣成分和巴伯10美分相同,也是90%銀和10%銅。
1915年,溫曼在競標中戰勝了另外兩名藝術家,得到了這項設計工作。如今普遍認為他的模特是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的妻子埃爾西·凱切爾·史蒂文斯。[5][18]硬幣的背面圖案是法西斯束棒和橄欖枝,束棒在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誌。這個圖案設計象徵着美國已經為戰爭做好了準備,同時內心希望和平。法西斯束棒後來成了意大利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主義的標誌,相應地引起對這枚硬幣設計的一些批評。[18]
1916-D版本10美分硬幣一共只發行了264,000枚,現在是收藏家追逐的對象。一枚保存完好的墨丘利10美分硬幣目前價值數千美元。貨幣學家對這個系列的10美分硬幣特別感興趣。硬幣背面有一根水平的線將束棒中間的緞帶分成兩條,由於鑄造技術的原因,這條線經常不能完整出現,有時甚至完全消失。1945年發行的版本中,整條線從左到右完整出現在硬幣上,這是非常罕見的,因此這批硬幣目前特別珍貴。[19]1922年、1932年和1933年沒有發行10美分硬幣。[18]
1945年4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逝世。不久,維珍尼亞州議員拉爾夫·亨特·道頓提出用羅斯福的肖像取代目前流通的墨丘利10美分[20],以表彰他為小兒麻痺國家基金會成立所作的貢獻,該基金會籌集的資金用於小兒麻痺症的研究,並資助患者。[21]羅斯福大力呼籲民眾為基金會捐獻10美分硬幣,後來這個活動被命名為「10美分活動」(March of Dimes)。
羅斯福10美分由於設計時間倉促,因此沒有像巴伯10美分一樣進行競標。這個任務直接交給了造幣局主雕刻師約翰·R·辛諾克。辛諾克於1945年10月12日提交了他的第一版設計,但是沒有通過審核。後續設計於1946年1月6日通過審核。[22][23]
羅斯福10美分硬幣於1946年1月30日正式發行,為了紀念羅斯福64歲生日。辛諾克的名字縮寫「JS」刻在硬幣的正面圖案羅斯福脖子的下方。背面圖案由火炬、橄欖枝和橡樹枝組成,分別象徵着自由,和平和勝利。[23]
硬幣發行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美國的反共主義者認為JS是蘇聯領袖約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名字的縮寫,一時謠言四起。[20][24]美國鑄幣局很快發表聲明,強調JS是設計師名字的縮寫。[22] 另一個關於辛諾克的設計的爭議是關於羅斯福的肖像。硬幣發行不久,有人指出辛諾克抄襲了非裔美國人雕塑師西爾瑪·伯克為華盛頓功勳紀念大廈(Recorder of Deeds Building)創作的羅斯福浮雕。[25][26]辛諾克對指責予以反駁,宣稱他只是借鑑了自己以前創作的羅斯福勳章的圖案。[20][23]
隨着《1965年鑄幣法案》的通過,10美分硬幣的組成成分發生了變化,新的結構就像三明治一樣,裏面是全銅,外面包裹着75%銅和25%鎳的合金。選擇這種新的方案的原因一是重量和原來相差不大(從2.5克變為2.27克),二是出於電氣屬性的考慮(尤其是自動販賣機),最重要的是新的成分不再含有貴重金屬。[27]之後,銀幣逐漸在市場上消失,人們開始將銀幣收藏起來。
1992年,美國鑄幣局重新發行含90%銀的系列紀念銀幣,用於收藏。其中包括羅斯福10美分,華盛頓25美分和甘迺迪半美元。至今仍然每年發行。
2003年,共和黨提出修改10美分硬幣的設計,用朗奴·列根總統的頭像取代羅斯福,雖然當時里根總統仍然健在。印第安納州的美國眾議院議員馬克·索德於2003年11月正式提交立法審核。很多人反對這項立法,其中包括里根的妻子南希·里根。她說:「我能理解那些尋求將我丈夫的頭像印在硬幣上的人們的用意,但我不支持這一建議,我能肯定,里根也不會支持。」[28] 2004年,里根總統去世後,支持更換設計的聲音更多了。然而,馬克·索德並沒有再次提出修改10美分硬幣。[7][20][21]
1890年-2006年止,總共發行 82,021,821,377 枚「10美分硬幣」。
年份 | 數量 | 年份 | 數量 | 年份 | 數量 | 年份 | 數量 |
---|---|---|---|---|---|---|---|
1890年 | 11,334,027 | 1929年 | 35,734,000 | 1968年 | 905,218,680 | 2007年 | 208,950,000 |
1891年 | 23,046,116 | 1930年 | 8,613,000 | 1969年 | 709,113,870 | 2008年 | 105,050,000 |
1892年 | 16,952,410 | 1931年 | 6,210,000 | 1970年 | 1,100,512,100 | 2009年6月 | 14,600,000 |
1893年 | 7,591,401 | 1932年 | 0 | 1971年 | 540,604,240 | ||
1894年 | 2,050,000 | 1933年 | 0 | 1972年 | 761,830,000 | ||
1895年 | 2,250,000 | 1934年 | 30,852,000 | 1973年 | 770,702,426 | ||
1896年 | 3,185,056 | 1935年 | 85,147,000 | 1974年 | 1,041,331,000 | ||
1897年 | 12,877,377 | 1936年 | 112,842,000 | 1975年 | 899,379,200 | ||
1898年 | 20,152,507 | 1937年 | 80,746,000 | 1976年 | 1,263,982,774 | ||
1899年 | 24,367,493 | 1938年 | 35,817,000 | 1977年 | 1,173,537,228 | ||
1900年 | 24,778,270 | 1939年 | 102,674,000 | 1978年 | 946,827,540 | ||
1901年 | 25,072,687 | 1940年 | 108,108,000 | 1979年 | 706,361,184 | ||
1902年 | 27,950,000 | 1941年 | 263,814,000 | 1980年 | 1,454,524,321 | ||
1903年 | 28,293,300 | 1942年 | 315,450,000 | 1981年 | 1,388,934,143 | ||
1904年 | 15,400,357 | 1943年 | 324,059,000 | 1982年 | 1,062,188,584 | ||
1905年 | 24,806,822 | 1944年 | 343,124,000 | 1983年 | 1,377,154,224 | ||
1906年 | 29,764,371 | 1945年 | 240,665,000 | 1984年 | 1,561,472,976 | ||
1907年 | 34,536,470 | 1946年 | 344,193,500 | 1985年 | 1,293,180,932 | ||
1908年 | 23,099,000 | 1947年 | 203,195,000 | 1986年 | 1,155,976,663 | ||
1909年 | 14,481,000 | 1948年 | 163,311,000 | 1987年 | 1,415,912,883 | ||
1910年 | 16,250,000 | 1949年 | 70,484,000 | 1988年 | 1,992,935,489 | ||
1911年 | 33,599,000 | 1950年 | 117,373,114 | 1989年 | 2,194,935,597 | ||
1912年 | 34,429,300 | 1951年 | 192,039,102 | 1990年 | 2,144,335,824 | ||
1913年 | 20,270,000 | 1952年 | 265,559,593 | 1991年 | 1,528,461,114 | ||
1914年 | 31,682,230 | 1953年 | 229,103,120 | 1992年 | 1,209,773,932 | ||
1915年 | 6,580,000 | 1954年 | 243,267,203 | 1993年 | 1,516,290,166 | ||
1916年 | 57,204,080 | 1955年 | 44,919,181 | 1994年 | 2,492,268,110 | ||
1917年 | 91,962,000 | 1956年 | 216,655,100 | 1995年 | 2,400,390,000 | ||
1918年 | 68,654,800 | 1957年 | 273,514,330 | 1996年 | 2,821,463,000 | ||
1919年 | 54,529,000 | 1958年 | 168,474,600 | 1997年 | 1,971,450,000 | ||
1920年 | 92,021,000 | 1959年 | 250,699,790 | 1998年 | 2,335,300,000 | ||
1921年 | 2,310,000 | 1960年 | 270,550,400 | 1999年 | 3,561,750,000 | ||
1922年 | 0 | 1961年 | 302,876,550 | 2000年 | 3,661,200,000 | ||
1923年 | 56,570,000 | 1962年 | 407,398,380 | 2001年 | 2,782,390,000 | ||
1924年 | 37,940,000 | 1963年 | 545,126,530 | 2002年 | 2,567,000,000 | ||
1925年 | 36,577,000 | 1964年 | 2,286,877,180 | 2003年 | 2,072,000,000 | ||
1926年 | 40,508,000 | 1965年 | 1,652,140,570 | 2004年 | 2,487,500,000 | ||
1927年 | 37,662,000 | 1966年 | 1,382,734,540 | 2005年 | 2,835,500,000 | ||
1928年 | 31,041,000 | 1967年 | 2,244,007,320 | 2006年 | 2,828,000,000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