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又稱成化鬥彩雞缸杯、鬥彩雞缸杯,是明朝成化年間於景德鎮陶瓷窯廠製成的鬥彩瓷小型杯器,每件雞缸杯尺寸皆異,杯高3.4~4公分,口徑最大至8.3公分。其外型類似水缸,口徑較圈足寬大,直徑由上至下縮小,並以雞作為紋樣主題故而得名雞缸杯。雞缸杯的本體是乾淨潔白的白瓷,底部圈足裸露一圈瓷胎。內外壁上色勻稱。紋樣以鬥彩的方式繪製而成,畫的是兩幅公雞、母雞帶着小雞的畫面,並以月季、蘭花叢隔開。上方杯口外壁和下方圈足外分別有兩圈、一圈的青花線條,底部印有大明成化年制的款式。[1]
鬥彩雞缸杯為明朝皇宮專用,截至萬曆年間,鬥彩雞缸杯的價格已經價值十萬。後世有不少模仿成化鬥彩雞缸杯的仿製品[2]。2014年4月8日,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124億港元的價格從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拍賣會上購得一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3]
雞缸杯真、新、精、絕收藏四大要素皆有,是明憲宗為了取悅自小陪伴自己的萬貴妃特意燒制,萬貴妃年長成化皇帝十七歲,與他的關係亦妻亦母,雞缸杯的杯麵圖案來源於《子母雞圖》表達的是子女對母親的依戀之情,表現了成化皇帝對萬貴妃的依戀之情,獨特的背景故事十分動人。[6]而訂製的雞缸杯的尺寸精小,可以輕易以單手把玩於掌間,環視外壁的紋樣可以發現,兩叢植物隔開的並不是獨立的兩幅景象,而是有連續性的畫面。從公雞的視線來判斷,公雞轉頭注視母雞的那一面應該是第一個畫面,而公雞視線朝前的則是第二個畫面。會有這樣的推測原因有二,首先是小雞分佈的位置以及小雞的視線。第一個畫面中僅有一隻小雞在母雞身邊,其餘兩隻在離母雞最遠處,圍繞於母雞旁的小雞面相朝着地上的蟲子,像是在等待公雞身旁的其餘小雞來一起分享蟲子。視線轉至離母雞較遠的兩隻小雞,一隻視線同公雞朝向母雞,另一隻則看着對方,像是在呼喚牠一同去啄蟲子般。如此一來,才會判斷第二個畫面是三隻小雞圍繞在母雞旁。再者,搭配公雞的視線一起來看,兩個看似雷同的畫面,因為公雞轉頭的動作產生了連續性與動態感,預告了下一幕的方向。結合以上,藝術性相當高,[7]而且鬥彩雞缸杯早高級藝品,在當時就價值極高,明末清初程哲在《蓉槎蠡說》中,特別點出此器是尤為備受矚目的一類,已經是值錢十萬的昂貴容器,如今數量又少,更上一層樓。[8]另外雞缸杯的上色方式──鬥彩是由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兩種上色方式組合成的,通常先以青花勾勒圖案外觀再以五彩填進輪廓線內留白處,或是先以青花繪製部分紋樣再以五彩完成畫面。雞缸杯的紋樣則大抵是以青花勾勒輪廓線後,再填色的方式繪製而成。至於上色的部分,雖然鬥彩發展至成化年間已是成熟期,但受到時代侷限,仍有幾處看起來較為樸拙。鬥彩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需要先用1300度將坯胎輪廓燒好(素燒),然後填上適當顏色(紅黃綠),再入窯用700至800度焙燒成器。由於其尺寸小,且於非平面的杯身表面作畫本就具有一定難度,可見繪製雞缸杯上這類有羽毛的動物更是難上加難。然而雞缸杯卻在如此侷限下,以簡單的線條盡量呈現真實感。代表當時陶瓷工藝最高水平[9]。
現存世的成化雞缸杯包括:[1]
英國菲茨威廉博物館所藏的1隻雞缸杯[15]、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2隻雞缸杯是否為成化年間真品則存有爭議。[16]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研究認為北京故宮所藏2隻雞缸杯皆為康熙朗窯仿品。[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