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鴝學名Copsychus saularis)是鶲科鵲鴝屬的一種小型鳥類,又名豬屎渣、吱渣、信鳥或四喜,分佈在中國華南地區、南亞、東南亞的林地和城市中。鵲鴝外表為黑白二色,尾羽較長,在地面上活動時常將其直立起來,鵲鴝以其優美的歌聲而知名,在部分地區是籠養鳥,是孟加拉國國鳥[2]

快速預覽 鵲鴝, 保護狀況 ...
鵲鴝
Thumb
雄鳥(左)、雌鳥(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鶲科 Muscicapidae
屬: 鵲鴝屬 Copsychus
種:
鵲鴝 C. saularis
二名法
Copsychus saularis
(Linnaeus, 1758)
異名

Gracula saularis Linnaeus, 1758

關閉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分類與命名

鵲鴝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自然系統》中命名,最初被歸入鷯哥屬,學名為Gracula saularis。鵲鴝屬的屬名Copsychus來自古希臘語的κοψυχος/kopsukhosκοψιχος/kopsikhos,意為「烏鶇」;種加詞saularis來自古希臘語的σαυλος/saulos,意為「大搖大擺地搖動着尾巴,跳着行走」,指的是鵲鴝搖動尾巴、跳動的行為習慣,這個名字來源於比林奈更早的英國博物學家約翰·雷對其的稱呼「Saulary」。[3]

鵲鴝在印地語中被稱為Dhǎiyǎl,因此早期的一些英國博物學家給它取的英文名為dialbird,已知最早使用這個名字的學者是Eleazar Albin英語Eleazar Albin;而日晷的英文為sundial,因此法國博物學家François Levaillant英語François Levaillant誤以為這個英文名與日晷有關;而英國博物學家Thomas C. Jerdon英語Thomas C. Jerdon猜測鵲鴝的種加詞saularis來自於筆誤,林奈原本可能想要將其命名為solaris(拉丁語,意為「太陽」,暗示鵲鴝與日晷的「聯繫」);而愛德華·布萊思則認為種加詞來自印地語單詞Saulary,意為「一百首歌曲」,但實際上這個單詞在印地語中與鵲鴝無關。[4]

按照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鳥類名錄和Clements世界鳥類名錄英語The Clement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鵲鴝現有以下七個亞種,Clements進一步將它們歸入兩個亞種組:[3][5]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描述

Thumb
一隻未成年的鵲鴝

鵲鴝體長19—21厘米(7.5—8.3英寸),體重29—51.3克(1.02—1.81盎司),雄鳥上半部為黑色並帶有藍色光澤,雌鳥則為灰色,兩翼有白斑,指名亞種等數個亞種(C. s. andamanensisceylonensismusicussaularis)腹部為白色,臀部帶有輕微的淡黃色,尾羽兩側為白色,其它亞種(C. s. amoenusadamsipluto)雄鳥的腹部為黑色,與其頭部和背部顏色一致,雌鳥則為灰色。[3]

時常豎起尾巴,把尾翼扭向前方,在地上則常以彈跳方式前進鵲鴝與喜鵲相似,但體形較為細小。鵲鴝性格活潑好動,覓食時常擺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興時會在樹枝或大廈外牆鳴唱。因此在中國大陸有「四喜兒」之稱。

favicon
1 sources

分佈與棲地

這種鵲鴝是南亞熱帶地區的留鳥,分佈於尼泊爾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東部,還有東印尼泰國、中國南部、馬來西亞新加坡[6]

東方鵲鴝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和經耕作的地區,經常靠近人類居住地。

favicon
1 sources

行為與生態

Thumb
蛋, 收藏於威斯巴登博物館

鵲鴝主要在印度的3月至7月間繁殖,而在東南亞則是1月至6月。雄鳥在求偶期間會站在高處鳴唱。雄鳥的展示行為包括豎起羽毛、抬高喙、展開尾巴並昂首闊步。[7] 牠們在樹洞或牆壁、建築物的縫隙中築巢,經常採用巢箱,並用草襯墊巢穴。巢築的過程主要由雌鳥負責,約在產卵前一週開始。每窩會在24小時的間隔下產下四到五顆卵,卵呈橢圓形,通常為淡藍綠色,帶有與乾草顏色相近的棕色斑點。雌鳥獨自孵蛋,孵化期為8至14天。[8][9] 據說巢穴有特有的氣味。[來源請求]

Thumb
有鱗狀斑紋的亞成鳥(斯里蘭卡)

雌鳥在餵養雛鳥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而雄鳥在繁殖季節相當具有攻擊性,會保衛自己的領地。[10] 雄鳥會對入侵者的鳴聲聲作出反應,甚至對自己在鏡中的倒影也會產生反應。[11] 雄鳥花更多的時間在巢穴防禦上。[12] 對牠們鳴唱的研究顯示,鄰近的鳥類之間會出現不同的方言。[13] 牠們的鳴唱中可能會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14][15] 這可能表示這些鳥類會四處遷徙,而不是留在出生地。[16] 雌鳥有時也會在雄鳥出現時短暫地鳴唱。[17] 除了鳴唱外,牠們還使用多種鳥類發聲,包括領地叫聲、出巢和棲息叫聲、威脅叫聲、屈服叫聲、乞食叫聲和驚慌叫聲。[18] 牠們典型的群集叫聲為粗糙的嘶嘶聲krshhh[7][6][19]

鵲鴝的飲食主要包括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雖然牠們主要是食蟲性,但偶爾也會取食花蜜、壁虎、[20][21] 水蛭、[22] 蜈蚣[23],甚至魚類。[24]

牠們通常在黃昏活動。[6] 牠們有時會在樹葉上的雨水中洗澡。[25]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9 sources

現狀

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被認為是無危物種,但在某些地區數量正在下降。

在新加坡,牠們在1920年代十分常見,但在1970年代數量下降,推測是受到外來家八哥競爭的影響。[26] 非法捕捉作為寵物及棲地變化也對其造成影響,牠們在當地受到法律保護。[27]

該物種的天敵不多。已有報告發現牠們感染了幾種病原體和寄生蟲。已從該物種中分離出鳥類瘧疾寄生蟲,[28] 並有H4N3[29]H5N1感染的案例報告。[30] 牠們的眼睛中還曾發現寄生線蟲。[31]

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文化中的角色

Thumb
Doel Chattar, Dhaka

東方鵲鴝因其歌唱能力和鬥鳥用途,過去曾在印度被廣泛飼養為籠中鳥。[32] 目前在東南亞部分地區,牠們仍在寵物交易中被銷售。

除了被認定為國鳥外,東方鵲鴝在孟加拉很常見,被稱為doyeldoelদোয়েল)。[33]達卡大學的Kazi Zakir Hossain教授曾提議將鵲鴝作為孟加拉國的國鳥,因為鵲鴝在全國各地的城鎮和村莊隨處可見。因此,鵲鴝被宣佈為孟加拉國的國鳥。[34] 它是孟加拉常見的象徵,出現在紙幣上,並且在達卡市有一個名為Doel Chattar(意為:鵲鴝廣場)的地標。[35][36]

斯里蘭卡,這種鳥被稱為Polkichcha[37]

泰國南部,這種鳥被當地稱為Binlha泰語บินหลา),與另一種相關鳥類白腰鵲鴝並列。牠們經常出現在當代歌曲中。[3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