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瓦茨瓦夫·馬哈伊斯基(波蘭語:Jan Wacław Machajski;1866年—1926年),波蘭革命家,受無政府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但批判二者是知識分子的產物。
生平
馬哈伊斯基生於波蘭貧困公務員家庭,早年受波蘭民族主義影響,後放棄民族主義投身社會主義和國際主義運動,1892年被捕流放西伯利亞,後前往瑞士日內瓦,1908年回到克拉科夫,1909年底到達扎科帕內,被捕後流亡奧地利。1917年前往彼得格勒,對布爾什維克持模稜兩可的態度。
馬哈伊斯基主義
受到巴枯寧的影響,馬哈伊斯基在《腦力勞動者》(1905年)一書中認為社會主義是知識分子所主導的運動,包括馬克思主義社會民主黨人在內的知識分子,其階級利益與手工工人是對立的,他將無政府主義的政治批判和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及歷史理論結合起來,將馬克思主義對階級主導的意識形態的批判運用在了馬克思主義本身。他提出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國家資本主義」階段,在此階段知識分子會奪取權力壓迫工人階級。馬哈伊斯基認為社會主義是工人階級直接控制經濟制度,他的觀點預示了後來對蘇聯和類似蘇聯社會本質的討論。[1][2][3]他的政治思想被稱為馬哈伊斯基主義[4][5]。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