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龍屬(屬名:Llukalkan,在馬普切語意為「造成恐懼的」)又譯懾龍,是阿貝力龍科的一屬獸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阿根廷的下營組,生存年代約相當於8600萬至8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桑托階。駭龍的發現地與同為阿貝力龍科的道獵龍相近,但兩者頭部特徵不同,故模式種被命名為異顱駭龍(Llukalkan aliocranianus)[1]。
駭龍屬 化石時期:桑托階,~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阿貝力龍科 Abelisauridae |
亞科: | †食肉牛龍亞科 Carnotaurinae |
演化支: | †短吻龍類 Brachyrostra |
演化支: | †堅背龍類 Furileusauria |
屬: | †駭龍屬 Llukalkan Gianechini et al., 2021 |
模式種 | |
†異顱駭龍 Llukalkan aliocranianus Gianechini et al., 2021
|
發現及命名
2015年,在阿根廷內烏肯省東北方、距林孔德洛斯索斯50公里處的冬季點(La Invernada site),屬於桑托階的下營組地層中發現了獸腳類的部分頭骨及下頜。在發現地點距離僅700公尺處,還發現過另一種阿貝力龍科道獵龍的遺骸。2021年,費德立科·迦奈奇尼(Federico Abel Gianechini)、艾里爾·門德茲(Ariel Hernán Méndez)、雷納度·費里皮(Leonardo Sebastián Filippi)、亞利安娜·寶林納-卡拉巴哈(Ariana Paulina-Carabajal)、魯本·華雷茲-瓦烈里(Rubén Dario Juárez-Valieri)、阿爾伯托·迦里多(Alberto Carlos Garrido)敘述、命名了模式種異顱駭龍(Llukalkan aliocranianus),屬名在當地馬普切語意為「可怕的」或「造成恐懼的」,種名由拉丁語alius(差異)與cranium(頭骨)結合,意即「不同的頭骨」,表示頭骨形狀與附近的道獵龍有所差異。[1]
正模標本MAU-Pv-LI-581包含前上頜骨、右上頜骨、左右淚骨、右翼骨、右外翼骨、右方骨、連接頂骨和前額骨的完整腦殼、成對眶前骨、成對鱗狀骨、右下頜的前關節突。頭骨部分連接,在接近地表1平方公尺內的範圍被發現。目前仍不確定可能是個亞成年或年輕成年個體,而根據敘述者表示,絕不可能是道獵龍的少年體。[1]
敘述
駭龍與道獵龍十分相似,除了體型較小、頭骨血管孔較大及更廣泛分佈於上枕脊等差異。駭龍的中耳區還有一個小後氣竇稱為尾鼓隱窩(recessus tympanicus caudalis),還沒在任何其他阿貝力龍科發現過,是為自衍徵。[2]
由於耳部構造特殊,可推測駭龍的耳朵將比其他阿貝力龍科更為敏銳,幾乎類似鱷魚的耳朵。[2]
分類
迦奈奇尼等人將駭龍列為先進的阿貝力龍科,屬於堅背龍類演化支,與密林龍、基爾梅龍、道獵龍、阿貝力龍亞科一同構成多分支,如下所示:[1]
阿貝力龍科 Abelisauridae |
| |||||||||||||||||||||||||||||||||||||||||||||||||||||||||||||||||||||||||||||||||
參見
- 角鼻龍類研究歷史
- 2021年主龍類古生物學研究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