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加

維基媒體分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拉加map

馬拉加(西班牙語:Málaga西班牙語:[ˈmalaɣa])是位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中海太陽海岸的一個城市,也是馬拉加省的省會,西班牙的第二大港口。據2019年1月估算,它擁有人口574,626人,是西班牙第六大的城市。而整個馬拉加都市圈人口約為1,074,074,是西班牙五大都市圈之一。馬拉加被群山和兩條注入地中海的河流所環抱,其主要收入來源於農業和旅遊觀光業。與伊比利亞的其他城市一樣,融入了伊斯蘭基督的文化。

Quick Facts 馬拉加 Málaga, 國家 ...
馬拉加
Málaga
市鎮城市
Thumb
由上依序:馬拉加鬥牛場,馬拉加港夜景,塞納切隆雕像西班牙語Cenachero馬拉加城堡庭院與遙望、康塞普西翁植物園、馬奎斯街、馬拉加大教堂、塞萬提斯劇院、阿塔拉扎納斯市場、馬拉加灣、畢加索博物館、拉卡萊塔海灘(Playa de la Caleta)、馬拉加蓬皮杜中心
Thumb
旗幟
Thumb
徽章
Thumb
馬拉加
馬拉加
馬拉加的位置
Thumb
馬拉加
馬拉加
馬拉加 (安達盧西亞自治區)
坐標:36°43′00″N 4°25′00″W
國家 西班牙
自治區安達盧西亞自治區
馬拉加省
建立公元前8世紀
政府
 • 市長Francisco de la Torre Prados (PP
面積
 • 市鎮城市398 平方公里(154 平方英里)
 • 市區827 平方公里(319 平方英里)
海拔11 公尺(36 英尺)
人口(2016年)
 • 市鎮城市569,009人
 • 密度1,430人/平方公里(3,703人/平方英里)
 • 市區1,628,973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郵政號碼29001-29018
電話區號(+34) 952 / 951
主保聖人Santa María de la Victoria
網站www.malaga.es
Close

畫家巴勃羅·畢加索、19世紀政治家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提略和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均出生在馬拉加。

歷史

約公元前1000年,由腓尼基人興建了Malaka,這個名字可能源自腓尼基語的「鹽」[1],因為此地港口附近的魚都比較鹹。

約七個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征服包括馬拉加在內的迦太基西班牙地區。從五世紀開始,西哥特人將馬拉加置於統治之下。8世紀,隨着摩爾人征服了西班牙,馬拉加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在此期間,它被稱為Mālaqah。統治勢力一直變更到收復失地運動的末期,馬拉加又重新成為基督教佔主導的城市,不斷發展至今。

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馬拉加遭遇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叛軍的空襲。1960年代,城市附近的太陽海岸極大地推進了馬拉加經濟的發展。

地理

位置

西北: 阿爾莫希亞 北: 卡薩韋爾梅哈 東北: 科爾梅納爾科馬雷斯
西: 卡爾塔馬阿爾奧林德拉托雷 Thumb 東: 埃爾沃爾赫, 莫克利內霍托塔蘭
西南: 托雷莫利諾斯 南: 地中海 東南: 地中海

自然地理

馬拉加山脈穿過該市東北部,山脈最高點1032米。[2]該市西側是馬哈斯山脈

馬拉加位於安達盧西亞-地中海盆地,有兩條重要河流經過該市:瓜達洛塞河瓜達爾麥迪娜河,這兩條河流最終注入地中海,並在此地形成了一個沿海沖積平原。然而降雨的不規則性導致這兩條河流的水道在夏季通常是乾燥狀態。[3]

生態

Thumb
馬拉加山脈遠望馬拉加灣

馬拉加附近地區擁有地中海原生植被:如冬青櫟西班牙栓皮櫟以及胡桃楊樹梣樹草莓樹長角豆等。其他植被還有帚石楠唇形花叢櫚百里香迷迭香蘆筍等。在灌木叢和松樹林中,還有金雀兒刺柏白歐石楠[4]

馬拉加的河流入海口三角洲有一片河流濕地,這裏有蘆葦香附鹼蓬草本植物,也有楊樹桉樹柳樹紅荊棕櫚木本植物[5]

馬拉加市地區擁有大量的動物物種。據計算,這裏已有超過151種脊椎動物和更多的無脊椎動物[4]在入海口濕地,擁有着大量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如火烈鳥,以及更加常見的紅嘴巨鷗牛背鷺燕鷗鴨類[5]此外,馬拉加灣是許多水生動物的繁殖地。在沙子、泥土和岩石底部擁有眾多的軟體動物,如蛤蜊鳥蛤。其他物種還包括歐洲鯷縱帶羊魚[6][7]

氣候

柯本氣候分類法中,馬拉加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Csa)。[8]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馬拉加日照時間較長,年降水天數在40-45天左右。從地中海吹來的季風能夠調節馬拉加夏季的氣溫。[9]

Quick Facts 馬拉加, 氣候圖表 ...
馬拉加
氣候圖表
 
 
69
 
 
17
7
 
 
60
 
 
18
8
 
 
52
 
 
20
10
 
 
44
 
 
21
11
 
 
20
 
 
24
14
 
 
6
 
 
28
18
 
 
0
 
 
31
21
 
 
6
 
 
31
21
 
 
20
 
 
28
19
 
 
57
 
 
24
15
 
 
101
 
 
20
11
 
 
100
 
 
18
9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
英制單位換算
 
 
2.7
 
 
62
45
 
 
2.4
 
 
64
47
 
 
2
 
 
67
50
 
 
1.7
 
 
71
52
 
 
0.8
 
 
76
58
 
 
0.2
 
 
83
64
 
 
0
 
 
87
69
 
 
0.2
 
 
87
70
 
 
0.8
 
 
83
66
 
 
2.2
 
 
75
59
 
 
4
 
 
68
52
 
 
3.9
 
 
64
48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月份, 1月 ...
楚里阿納英語Churriana馬拉加機場1981–2010年(1942年至今的極端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6.8
(80.2)
30.0
(86.0)
31.4
(88.5)
33.0
(91.4)
35.0
(95.0)
41.0
(105.8)
44.2
(111.6)
44.0
(111.2)
40.0
(104.0)
36.3
(97.3)
30.4
(86.7)
24.6
(76.3)
44.2
(111.6)
平均高溫 °C(°F) 16.8
(62.2)
17.7
(63.9)
19.6
(67.3)
21.4
(70.5)
24.3
(75.7)
28.1
(82.6)
30.5
(86.9)
30.8
(87.4)
28.2
(82.8)
24.1
(75.4)
20.1
(68.2)
17.5
(63.5)
23.3
(73.9)
日均氣溫 °C(°F) 12.1
(53.8)
12.9
(55.2)
14.7
(58.5)
16.3
(61.3)
19.3
(66.7)
23.0
(73.4)
25.5
(77.9)
26.0
(78.8)
23.5
(74.3)
19.5
(67.1)
15.7
(60.3)
13.2
(55.8)
18.5
(65.3)
平均低溫 °C(°F) 7.4
(45.3)
8.2
(46.8)
9.8
(49.6)
11.1
(52.0)
14.2
(57.6)
18.0
(64.4)
20.5
(68.9)
21.1
(70.0)
18.8
(65.8)
15.0
(59.0)
11.3
(52.3)
8.9
(48.0)
13.7
(56.7)
歷史最低溫 °C(°F) −2.6
(27.3)
−3.8
(25.2)
−1.2
(29.8)
2.8
(37.0)
5.0
(41.0)
9.8
(49.6)
10.0
(50.0)
12.2
(54.0)
10.2
(50.4)
5.6
(42.1)
1.4
(34.5)
−0.8
(30.6)
−3.8
(25.2)
平均降水量 mm(吋) 69
(2.7)
60
(2.4)
52
(2.0)
44
(1.7)
20
(0.8)
6
(0.2)
0
(0)
6
(0.2)
20
(0.8)
57
(2.2)
101
(4.0)
100
(3.9)
534
(21.0)
平均降水天數(≥ 1 mm) 6 5 4 5 3 1 0 1 2 4 6 7 42
月均日照時數 181 180 222 244 292 329 347 316 255 215 172 160 2,905
數據來源: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10] 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11]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月份, 1月 ...
楚里阿納英語Churriana馬拉加機場1981–2010年(極端氣溫)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最高溫 °C(°F) 19.7
(67.5)
20.6
(69.1)
21.7
(71.1)
23.8
(74.8)
26.0
(78.8)
30.4
(86.7)
32.5
(90.5)
32.3
(90.1)
29.6
(85.3)
26.3
(79.3)
22.4
(72.3)
19.4
(66.9)
32.5
(90.5)
平均最低溫 °C(°F) 5.2
(41.4)
5.5
(41.9)
7.5
(45.5)
8.4
(47.1)
11.6
(52.9)
14.9
(58.8)
18.8
(65.8)
19.0
(66.2)
16.8
(62.2)
12.5
(54.5)
9.1
(48.4)
6.3
(43.3)
5.2
(41.4)
數據來源: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12]
Close

人口

Thumb
市內景觀
Thumb
植物園

馬拉加市人口變化圖

來源: INE[13][14]

自20世紀末以來,大量國外移民進入馬拉加市。外國居民在2011年達到47925人[15],占當時馬拉加市人口總數的8.43%。移民的來源主要是摩洛哥巴拉圭羅馬尼亞烏克蘭阿根廷尼日利亞意大利中華人民共和國[15]其中少數族裔羅姆人社區人口不到2%。[16]

2010年,馬拉加市人口的平均收入為18588[17]

2011年馬拉加市外國移民人口排名

More information 國家, 人口[15] ...
國家 人口[15] 國家 人口[15] 國家 人口[15]
 摩洛哥 8251  中國 2223  德國 900
 巴拉圭 3818  哥倫比亞 1910  英國 818
 羅馬尼亞 3338  玻利維亞 1478  俄羅斯 768
 烏克蘭 3160  保加利亞 1350  委內瑞拉 620
 阿根廷 3129  巴西 1171  烏拉圭 536
 尼日利亞 2726  法國 1073  葡萄牙 502
 意大利 2325  厄瓜多爾 788  智利 379
Close

景點

馬拉加古老的歷史中心向南延伸到港口,北面被馬拉加山脈貝蒂科山脈的一部分)群山環繞。有兩條河流流過:瓜達爾麥迪娜河,歷史中心位於其左岸;和瓜達洛塞河,經城西流入地中海。

城中最古老的建築遺蹟是腓尼基人城市的城牆,在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內可以看到。馬拉加的羅馬劇院建於公元前1世紀,1951年被重新發現。[18]

摩爾人留下了吉布拉法羅城堡,它與馬拉加城堡(Alcazaba)相連。兩座建築都建於11世紀,在13-14世紀擴建,俯瞰這座城市,保護它免受海盜的襲擊。[19]

  • 聖雅各伯宗徒堂(Iglesia de Santiago Apóstol)是哥特-穆德哈爾風格的一個例證,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以後出現的混合風格,融合了基督教和伊斯蘭傳統的元素。同樣建於這一時期的還有聖體龕教堂(西班牙語:Iglesia del Sagrario),建在老清真寺的遺址上,就在這座城市落入基督教軍隊之手之後。它有一個裝飾豐富的伊莎貝爾哥德式入口,在城市中獨一無二。[20]
  • 馬拉加主教座堂和主教宮(Palacio Episcopal de Málaga),根據文藝復興建築理念規劃,但建築資金不足,最終以巴洛克風格完成。
  • 勝利之後朝聖所聖殿(Basílica y Real Santuario de Santa María de la Victoria),建於17世紀末,其中一個小堂充滿了精美的巴洛克石膏[21]

其他景點包括:[22]

  • 腓尼基、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和西班牙城牆
  • 聖心堂(Iglesia del Sagrado Corazón)
  • 聖斐理伯內里堂(Iglesia de San Felipe Neri)
  • 致命聖人堂(Iglesia de los Santos Mártires)
  • La Concepción, 康塞普西翁,植物園和歷史花園[23]
  • 市場(Mercado de Atarazanas)[24]
  • 聖公會聖佐治公墓(Anglican Cemetery of St. George)[25]
  • 聖彌額爾公墓(Cementerio de San Miguel)[26]
  • 馬拉加鬥牛場

經濟

旅遊觀光

馬拉加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會接待大量的遊客。有各種非常便宜的包機往返於馬拉加和阿姆斯特丹倫敦之間。許多遊客到馬拉加來享受好天氣和美麗的太陽海岸。

其他產業

除了農作物以外,還盛產番紅花辰砂珊瑚等。

著名人物

Thumb
畢加索博物館

友好城市

Thumb
畢加索,攝於1953年米蘭

馬拉加的友好城市有:[35]

圖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