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加
維基媒體分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拉加(西班牙語:Málaga,西班牙語:[ˈmalaɣa])是位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中海太陽海岸的一個城市,也是馬拉加省的省會,西班牙的第二大港口。據2019年1月估算,它擁有人口574,626人,是西班牙第六大的城市。而整個馬拉加都市圈人口約為1,074,074,是西班牙五大都市圈之一。馬拉加被群山和兩條注入地中海的河流所環抱,其主要收入來源於農業和旅遊觀光業。與伊比利亞的其他城市一樣,融入了伊斯蘭和基督的文化。
馬拉加 Málaga | |
---|---|
市鎮和城市 | |
由上依序:馬拉加鬥牛場,馬拉加港夜景,塞納切隆雕像、馬拉加城堡庭院與遙望、康塞普西翁植物園、馬奎斯街、馬拉加大教堂、塞萬提斯劇院、阿塔拉扎納斯市場、馬拉加灣、畢加索博物館、拉卡萊塔海灘(Playa de la Caleta)、馬拉加蓬皮杜中心 | |
坐標:36°43′00″N 4°25′00″W | |
國家 | 西班牙 |
自治區 | 安達盧西亞自治區 |
省 | 馬拉加省 |
建立 | 公元前8世紀 |
政府 | |
• 市長 | Francisco de la Torre Prados (PP) |
面積 | |
• 市鎮和城市 | 398 平方公里(154 平方英里) |
• 市區 | 827 平方公里(319 平方英里) |
海拔 | 11 公尺(36 英尺) |
人口(2016年) | |
• 市鎮和城市 | 569,009人 |
• 密度 | 1,430人/平方公里(3,703人/平方英里) |
• 市區 | 1,628,973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郵政號碼 | 29001-29018 |
電話區號 | (+34) 952 / 951 |
主保聖人 | Santa María de la Victoria |
網站 | www |
畫家巴勃羅·畢加索、19世紀政治家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提略和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均出生在馬拉加。
歷史
約公元前1000年,由腓尼基人興建了Malaka,這個名字可能源自腓尼基語的「鹽」[1],因為此地港口附近的魚都比較鹹。
約七個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征服包括馬拉加在內的迦太基西班牙地區。從五世紀開始,西哥特人將馬拉加置於統治之下。8世紀,隨着摩爾人征服了西班牙,馬拉加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在此期間,它被稱為Mālaqah。統治勢力一直變更到收復失地運動的末期,馬拉加又重新成為基督教佔主導的城市,不斷發展至今。
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馬拉加遭遇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叛軍的空襲。1960年代,城市附近的太陽海岸極大地推進了馬拉加經濟的發展。
地理
西北: 阿爾莫希亞 | 北: 卡薩韋爾梅哈 | 東北: 科爾梅納爾和科馬雷斯 |
西: 卡爾塔馬和阿爾奧林德拉托雷 | 東: 埃爾沃爾赫, 莫克利內霍和托塔蘭 | |
西南: 托雷莫利諾斯 | 南: 地中海 | 東南: 地中海 |
馬拉加山脈穿過該市東北部,山脈最高點1032米。[2]該市西側是馬哈斯山脈。
馬拉加位於安達盧西亞-地中海盆地,有兩條重要河流經過該市:瓜達洛塞河和瓜達爾麥迪娜河,這兩條河流最終注入地中海,並在此地形成了一個沿海沖積平原。然而降雨的不規則性導致這兩條河流的水道在夏季通常是乾燥狀態。[3]
馬拉加附近地區擁有地中海原生植被:如冬青櫟、西班牙栓皮櫟以及栗、胡桃、楊樹、梣樹、草莓樹和長角豆等。其他植被還有帚石楠、唇形花、叢櫚、百里香、迷迭香和蘆筍等。在灌木叢和松樹林中,還有金雀兒、刺柏和白歐石楠。[4]
馬拉加的河流入海口三角洲有一片河流濕地,這裏有蘆葦、香附、鹼蓬等草本植物,也有楊樹、桉樹、柳樹、紅荊和棕櫚等木本植物。[5]
馬拉加市地區擁有大量的動物物種。據計算,這裏已有超過151種脊椎動物和更多的無脊椎動物。[4]在入海口濕地,擁有着大量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如火烈鳥和鸛,以及更加常見的紅嘴巨鷗、牛背鷺、燕鷗和鴨類。[5]此外,馬拉加灣是許多水生動物的繁殖地。在沙子、泥土和岩石底部擁有眾多的軟體動物,如蛤蜊和鳥蛤。其他物種還包括歐洲鯷、螺和縱帶羊魚。[6][7]
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馬拉加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Csa)。[8]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馬拉加日照時間較長,年降水天數在40-45天左右。從地中海吹來的季風能夠調節馬拉加夏季的氣溫。[9]
馬拉加 | ||||||||||||||||||||||||||||||||||||||||||||||||||||||||||||
---|---|---|---|---|---|---|---|---|---|---|---|---|---|---|---|---|---|---|---|---|---|---|---|---|---|---|---|---|---|---|---|---|---|---|---|---|---|---|---|---|---|---|---|---|---|---|---|---|---|---|---|---|---|---|---|---|---|---|---|---|
氣候圖表 | ||||||||||||||||||||||||||||||||||||||||||||||||||||||||||||
| ||||||||||||||||||||||||||||||||||||||||||||||||||||||||||||
|
楚里阿納馬拉加機場1981–2010年(1942年至今的極端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6.8 (80.2) |
30.0 (86.0) |
31.4 (88.5) |
33.0 (91.4) |
35.0 (95.0) |
41.0 (105.8) |
44.2 (111.6) |
44.0 (111.2) |
40.0 (104.0) |
36.3 (97.3) |
30.4 (86.7) |
24.6 (76.3) |
44.2 (111.6) |
平均高溫 °C(°F) | 16.8 (62.2) |
17.7 (63.9) |
19.6 (67.3) |
21.4 (70.5) |
24.3 (75.7) |
28.1 (82.6) |
30.5 (86.9) |
30.8 (87.4) |
28.2 (82.8) |
24.1 (75.4) |
20.1 (68.2) |
17.5 (63.5) |
23.3 (73.9) |
日均氣溫 °C(°F) | 12.1 (53.8) |
12.9 (55.2) |
14.7 (58.5) |
16.3 (61.3) |
19.3 (66.7) |
23.0 (73.4) |
25.5 (77.9) |
26.0 (78.8) |
23.5 (74.3) |
19.5 (67.1) |
15.7 (60.3) |
13.2 (55.8) |
18.5 (65.3) |
平均低溫 °C(°F) | 7.4 (45.3) |
8.2 (46.8) |
9.8 (49.6) |
11.1 (52.0) |
14.2 (57.6) |
18.0 (64.4) |
20.5 (68.9) |
21.1 (70.0) |
18.8 (65.8) |
15.0 (59.0) |
11.3 (52.3) |
8.9 (48.0) |
13.7 (56.7) |
歷史最低溫 °C(°F) | −2.6 (27.3) |
−3.8 (25.2) |
−1.2 (29.8) |
2.8 (37.0) |
5.0 (41.0) |
9.8 (49.6) |
10.0 (50.0) |
12.2 (54.0) |
10.2 (50.4) |
5.6 (42.1) |
1.4 (34.5) |
−0.8 (30.6) |
−3.8 (25.2)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69 (2.7) |
60 (2.4) |
52 (2.0) |
44 (1.7) |
20 (0.8) |
6 (0.2) |
0 (0) |
6 (0.2) |
20 (0.8) |
57 (2.2) |
101 (4.0) |
100 (3.9) |
534 (21.0) |
平均降水天數(≥ 1 mm) | 6 | 5 | 4 | 5 | 3 | 1 | 0 | 1 | 2 | 4 | 6 | 7 | 42 |
月均日照時數 | 181 | 180 | 222 | 244 | 292 | 329 | 347 | 316 | 255 | 215 | 172 | 160 | 2,905 |
數據來源: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10] 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11] |
楚里阿納馬拉加機場1981–2010年(極端氣溫)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最高溫 °C(°F) | 19.7 (67.5) |
20.6 (69.1) |
21.7 (71.1) |
23.8 (74.8) |
26.0 (78.8) |
30.4 (86.7) |
32.5 (90.5) |
32.3 (90.1) |
29.6 (85.3) |
26.3 (79.3) |
22.4 (72.3) |
19.4 (66.9) |
32.5 (90.5) |
平均最低溫 °C(°F) | 5.2 (41.4) |
5.5 (41.9) |
7.5 (45.5) |
8.4 (47.1) |
11.6 (52.9) |
14.9 (58.8) |
18.8 (65.8) |
19.0 (66.2) |
16.8 (62.2) |
12.5 (54.5) |
9.1 (48.4) |
6.3 (43.3) |
5.2 (41.4) |
數據來源: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12] |
人口
馬拉加市人口變化圖:
自20世紀末以來,大量國外移民進入馬拉加市。外國居民在2011年達到47925人[15],占當時馬拉加市人口總數的8.43%。移民的來源主要是摩洛哥,巴拉圭,羅馬尼亞,烏克蘭,阿根廷,尼日利亞,意大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15]其中少數族裔羅姆人社區人口不到2%。[16]
2011年馬拉加市外國移民人口排名
景點
馬拉加古老的歷史中心向南延伸到港口,北面被馬拉加山脈(貝蒂科山脈的一部分)群山環繞。有兩條河流流過:瓜達爾麥迪娜河,歷史中心位於其左岸;和瓜達洛塞河,經城西流入地中海。
城中最古老的建築遺蹟是腓尼基人城市的城牆,在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內可以看到。馬拉加的羅馬劇院建於公元前1世紀,1951年被重新發現。[18]
摩爾人留下了吉布拉法羅城堡,它與馬拉加城堡(Alcazaba)相連。兩座建築都建於11世紀,在13-14世紀擴建,俯瞰這座城市,保護它免受海盜的襲擊。[19]
- 聖雅各伯宗徒堂(Iglesia de Santiago Apóstol)是哥特-穆德哈爾風格的一個例證,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以後出現的混合風格,融合了基督教和伊斯蘭傳統的元素。同樣建於這一時期的還有聖體龕教堂(西班牙語:Iglesia del Sagrario),建在老清真寺的遺址上,就在這座城市落入基督教軍隊之手之後。它有一個裝飾豐富的伊莎貝爾哥德式入口,在城市中獨一無二。[20]
- 馬拉加主教座堂和主教宮(Palacio Episcopal de Málaga),根據文藝復興建築理念規劃,但建築資金不足,最終以巴洛克風格完成。
- 勝利之後朝聖所聖殿(Basílica y Real Santuario de Santa María de la Victoria),建於17世紀末,其中一個小堂充滿了精美的巴洛克石膏[21]
其他景點包括:[22]
經濟
馬拉加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會接待大量的遊客。有各種非常便宜的包機往返於馬拉加和阿姆斯特丹及倫敦之間。許多遊客到馬拉加來享受好天氣和美麗的太陽海岸。
著名人物
- 伊本·蓋比魯勒 (1021–1058):11世紀安達盧斯猶太學者[27]
- 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提略 (1828–1897):阿方索十二世時期的西班牙首相[28]
- 巴勃羅·畢加索 (1881–1973):著名畫家[29]
- 豪爾赫·蘭多 (1941–):新表現主義畫家[30]
-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1960–):男演員,出生於貝納爾馬德納[31]
- 米格·安哲爾·希梅尼茲 (1964–):職業高爾夫運動員
- 保羅·艾波朗 (1989–):歌手[32]
- 伊斯高 (1992–):職業足球運動員,出生於貝納爾馬德納[33]
- 米莉·芭比·布朗 (2004–):女演員[34]
- 郝海東(1970–):職業足球運動員,出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友好城市
圖集
-
瓜達洛塞河河口
-
航拍圖
-
黃昏時的馬拉加
-
馬拉加港口
-
港口
-
馬拉加港口夜景
-
考古博物館
-
馬加拉2013年電影節
-
集市
-
CAC
-
市內巴士
-
地鐵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