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協(470年—542年),正禮吳郡吳縣[1][2]南北朝南梁官員。

顧協是東晉司空顧和的七世孫,他年少失去父親,跟隨母親在外祖父母家養育。外從祖、劉宋右光祿張永曾帶着他和其他孫侄輩遊覽虎丘山,他當年數歲,張永輕拍他說:「你想玩什麼?」顧協回答:「我想用石為枕,用溪水漱口。」張永嘆道:「這孩子會振興顧氏。」長大後,顧協好學,以專心著名,外祖家張氏有很多賢達有見地和鑒別能力,從內弟張率很是推薦尊重他[1][2]。顧協從揚州議曹從事史起家,兼任太學博士,獲推舉秀才,尚書令沈約閱讀他的策論後驚嘆:「東晉以來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作品啊。」遷任安成王蕭秀的王國左常侍,兼廷尉正。太尉、臨川王蕭宏知道後,徵召他掌管書記,侍讀西豐侯蕭正德。蕭正德擔任巴西郡梓潼郡太守,顧協就除授所屬的安都縣縣令,尚未到縣就任就遇上母親逝世,刺史始興王蕭憺提供資金讓他回家送喪,在峽江遇上大風,同行者都溺水,只有他的船隻撞到大石停下,人們都認為是他精誠所致。張率舉薦他給梁武帝,武帝問顧協年紀多大,張率說三十五歲。武帝說:「北方高涼,四十歲還是身體強壯,南方卑濕,三十歲已經體力衰弱。他算老了,但侍奉雙親孝順,與朋友講信義,不適宜留在荒野。你叫他出來任官吧。」於是顧協為兼太學博士。服喪結束,他出補西陽郡郡丞,回朝後獲任命為北中郎行參軍,再次兼任廷尉正。其後他外任廬陵郡丞,未拜官遇上蕭正德任職吳郡太守,改他為中軍參軍,領郡內五官,再遷任輕車湘東王蕭繹參軍事,兼記室。普通六年(525年),蕭正德到北方討伐北魏,顧協引用為府錄事參軍,掌管書記[3][4]

蕭正德北伐回來,適逢朝廷下詔舉士,湘東王蕭繹上表推薦顧協,召拜為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累遷步兵校尉大通三年(529年)他因事免官,之後復職守鴻臚卿,員外散騎常侍,仍然為鴻臚卿和中書通事舍人。大同八年(542年)他去世,虛歲七十三。梁武帝很是惋惜,贈官散騎常侍,諡號溫子[5][6]。顧協耿直有操守,擔任廷尉正時,冬天也只穿着單薄衣服,廷尉寺卿蔡法度對人說:「我願脫下身上衣給顧協,恐怕他難以生計。」最後蔡法度也不敢這樣做。他任職舍期間,同官者都很富有,他在朝廷十六年,所用的器服飲食和平常一樣,有門生在他麾下當官,才知他的廉潔。門生只送顧協二千錢,但他立刻發怒,杖打門生二十板,自此沒有人再贈他財物。母親逝世後,顧協終身吃素,年輕時本來已和舅父的女兒訂婚,未成婚時母親逝世,喪時結束後沒有娶妻,到他六十多歲,舅父的女兒仍然未嫁人,顧協本着道義迎娶她,因此無嗣。他博覽羣書,尤其在文字及動植物方面,寫下《異姓苑》五卷和《瑣語》十卷留傳[7][8]

引用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