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季同
晚清外交家、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季同(1851年—1907年), 字敬如,號三乘槎客,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晚清時期政治人物、外交家、作家,新政的參與者。1895年台灣民主國成立後,曾出任外務大臣,不久即逃離臺灣。
生平
1875年,日意格回法採購艦船,船政大臣沈葆楨挑選船政學堂的優秀學生陳季同等人隨日意格遊歷歐洲。[2]

1878年至1880年留學於法國巴黎政治大學,時謂「巴黎政治學堂」,修習公法專業。


1895年,福建台灣省因馬關條約遭清廷割讓與日本,他引用亞爾薩斯-洛林案例,主張成立國家以求外援。之後參與策劃台灣民主國並起草民主國宣言,後被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任命為外務大臣,負責該國外交事務。日軍登陸後,陳季同亦隨唐景崧離臺,僑局上海以文酒自娛。
〈弔臺灣,四首之二〉
《普天忠憤全集》庚子拳亂後,陳季同促成東南互保之約。參與陸樹藩的救濟善會。
陳季同著有〈弔臺灣〉四首。
著作
- 《巴黎印象記》,以法文寫成,在當時法國社會有一定影響。
- 《中國人自畫像》,1884年(法文)。黃興濤譯,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 《中國和中國人》,1884年(法文)。《China und die Chinesen》,萊比錫Carl Reissner出版社,1885年(德文)
- 《中國人的戲劇》,1886年(法文)
- 《中國故事集》(Contes chinois),1889年(法文)。選譯《聊齋》26篇。
- 《黃衫客傳奇》(Le Roman de l'Homme Jau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890年(法文)。演繹《霍小玉傳》中的黃衫客
- 《巴黎人》,(Les Parisiens peints par un Chino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891年(法文)
- 《英勇的愛》,(L'Amour héroïque),1891年(法文)。創作劇本。
- 《吾國》,(Mon pays, la Chine d'aujourd'hu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892年(法文)
- The Chinese Empire, Past and Present,1900年(英文)
評價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