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
閃米特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三種方式可以判斷一個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 政治上:生活在阿拉伯國家,也就是這個國家是阿拉伯聯盟(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或者阿拉伯世界(العالم العربي)的成員。4億多人符合這個定義。
- 語言上:母語是阿拉伯語。3億多人符合這個定義。
- 遺傳上:祖先曾經生活在阿拉伯半島,即古蘭經上的定義。
對於上述因素考慮的重要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人們,是考慮到政治和語言的因素,但是也有人雖然滿足上面的兩條,但是基於基因的考慮而認為自己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的原意
中古時期,人們慣稱伊斯蘭世界為「薩拉森」,意即東方人,等到伊斯蘭教興起後,又從十字軍口中轉變為指稱伊斯蘭教信徒。

在伊斯蘭教中所謂的蒙昧時代,只有阿拉比亞的游牧民族貝都因人被稱為阿拉伯人。大擴張之後倭馬亞王朝建立,只有源出阿拉伯半島、血統純正的人才有資格自稱阿拉伯人,擁有高貴的身份;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文明的融合進一步加強。阿拉伯人這個概念,逐漸包括了帝國屬下所有使用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的各族人民。以上是簡便的說法,民族的鬥爭與融合要複雜得多。很多人可以承受異族的統治,甚至皈依他們的宗教(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避稅),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語言。直到阿拔斯王朝的末期,阿拉伯語才成為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和猶太人一樣,同屬閃族的分支。根據伊斯蘭傳統的說法,阿拉伯人的祖先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而易斯馬儀則是易斯哈格(以撒)的同父異母兄弟,是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長子。因此,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是兄弟,這一對兄弟的紛爭已經有一千四百餘年了。
今日,阿拉伯人口數量眾多,且與猶太人的紛爭不斷。
宗教經典對阿拉伯人(游牧人)的描述
- 在公元前2000,許多說閃語的部落從北部到達現代稱為也門和西亞丁的地區,在此定居,後來形成了哈薩瑪非(創世記10:26)等王國。
- 創世紀10稱許多南阿拉伯的人民為古實(10:6)和約坍(10:25)的後裔。
- 一系列主要來自北阿拉伯的部落,被列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從基土拉和夏甲所生的後裔。(創世記25:1至18)
- 在以掃的後裔中,創世紀36也提到一些阿拉伯種族。
- 在雅各(葉爾弧白)時代,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後裔中,有米甸的以實瑪利(易司馬儀)人,他們從事旅商隊的生意。(創世記37:25,36)
- 所羅門(素萊曼)王與外邦有廣泛貿易關係,他在紅海的港口以旬迦別在貿易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列王紀上9:26至28)
- 示巴女王來見所羅門(素萊曼)。(列王紀上10:1至13)
- 阿拉伯諸王帶金銀給所羅門(素萊曼)。(歷代志下9:14;列王紀上10:15〕
- 在公元前9世紀,阿拉伯人送猶大的約沙法公綿羊七千七百隻、公山羊七千七百隻。(歷代志下17:11)
- 非利士人和靠近古實的阿拉伯人攻擊繼承約沙法的約蘭。他們上來攻擊猶大、侵入境內、擄掠了王宮裏所有的財貨、和他的妻子、兒女.除了他小兒子約哈斯〔又名亞哈謝〕之外、沒有留下一個兒子。(歷代志下21:16,17)
- 耶路撒冷的居民立約蘭的小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因為跟隨阿拉伯人來攻營的軍兵曾殺了亞哈謝的眾兄長。(歷代志下22:1)
- 在8世紀,亞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歸猶大.又重新修理。(列王紀下14:22)
- 在希西家時代,阿拉伯北部的游牧民族是以色列人所知的。(以賽亞書13:20;21:13)
- 在約西亞時代,阿拉伯人在曠野埋伏(經商)。(耶利米書3:2)
- 在猶大國末了的日子裏,阿拉伯人經商的角色愈加顯著。(耶利米書25:23,24;以西結書27)
- 阿拉伯人基善設法阻撓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尼希米記2:19;6:1)
- 保羅歸主之後往阿拉伯去。(加拉太書1:17)
- 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乃山。(加拉太書4:25)這是指西乃半島亞喀巴灣對岸東面鄰近的地區。
- 游牧人中有人託故來向穆罕默德請假,他們中不信道者,將遭受痛苦的刑罰。(古蘭經9:90)
- 游牧的阿拉伯人是更加不信的,是更加偽信的,是更不能明白真主降示穆罕默德的法度的。(古蘭經9:97)
- 麥地那人和他們四周的游牧的阿拉伯人,不該逗留在後方,而不隨穆罕默德出征;不該只顧自己的安逸,而不與穆罕默德共患難。(古蘭經9:120)
- 不信道者以為同盟軍還沒有撤退,如果同盟軍卷土重來,他們將希望自己在沙漠中的游牧的阿拉伯人中間。(古蘭經33:20)
- 留在後方的游牧人們將說:「我們要照料我們的家產和家屬,所以請你為我們求饒。」他們說的不是心裏話。(古蘭經48:11)
- 穆罕默德對逗留在後方的游牧人說:「你們將被召去討伐一群剽悍的民眾,或他們歸順。如果你們服從命令,真主就以優美的報酬賞賜你們;如果你們還像以前那樣規避,他就使你們受痛苦的刑罰。」(古蘭經48:16)
- 游牧人們曾說:「我們已經信道了。」他們沒有信道。雖然他們已歸順了,但正信還沒有入他們的心。(古蘭經49:14)
宗教
阿拉伯基督徒組成了近東阿拉伯地區總人口的6%。在黎巴嫩,基督徒比例高達40%;在敍利亞,基督徒組成了總人口的16%。在以色列建國前,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估計高達25%,但現在只有4%,這很大程度上緣於自1948年以來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持續戰爭和動亂。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基督徒分別佔8%與1%;在以色列國中,阿拉伯基督徒佔2%。基督徒組成了約旦總人口的6%。大多數的移民至南美和北美的阿拉伯人是基督徒。許多澳大利亞的阿拉伯基督徒來自黎巴嫩、敍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除跟猶太人有共同祖先的巴勒斯坦基督徒外,阿拉伯基督徒所包括的範圍向來有所爭議,因為埃及的科普特人、伊拉克的亞述人和敍利亞的阿拉姆人後裔雖然也使用阿拉伯語,但並不認為自身屬於阿拉伯人,而黎巴嫩的馬龍派教徒則另有認同(自認迦南人、腓尼基人之後)。通常阿拉伯基督徒多指生活在阿拉伯語地區的各個基督徒群體。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