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比恩行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爾比恩行動(Operation Albion)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帝國企圖侵略佔領俄羅斯共和國的西愛沙尼亞群島而於1917年9月至10月發動的地面及海上作戰。在海軍經過大面積的清除俄軍水雷和壓制俄軍岸基炮台軍事行動後,地面作戰也於1917年10月11日伴隨着在塔加拉赫灣的薩雷馬島登陸而展開。德軍於10月16日控制島嶼,俄軍則於10月18日全軍撤離穆胡島。
阿爾比恩行動 | |||||||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 |||||||
阿爾比恩行動的兩棲作戰圖 | |||||||
| |||||||
參戰方 | |||||||
德意志帝國 |
俄羅斯共和國 英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奧斯卡·馮·胡蒂爾 胡戈·馮·卡滕 路德維希·馮·埃斯托夫 艾爾哈德·施密特 |
米卡伊·巴希列夫 瓦西里·阿爾特法特 | ||||||
兵力 | |||||||
1艘戰列巡洋艦 |
2艘戰列艦 | ||||||
傷亡與損失 | |||||||
1艘魚雷艦 |
戰列艦光榮號沉沒 |
經過前兩次失敗的嘗試後,德軍最終於10月19日成功登陸希烏馬島,並在次日成功奪取該島。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則在遭受重大損失後被迫從蘇爾海峽撤退(見穆胡島海戰)。在整個行動過程中,德軍共俘獲俄軍20000名戰俘及100門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西愛沙尼亞群島無論是對於俄羅斯帝國或德意志帝國都顯得無足輕重。然而,在經歷了俄國的1917年革命風暴之後,德國最高統帥部卻認為奪取這些島嶼將對於從側翼包圍俄國的防禦陣地及攻擊聖彼得堡變得更為容易。[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