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酋長國
历史政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政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富汗酋長國(普什圖語:إمارة أفغانستان,Da Afghanistan Amarat),是位於中亞和南亞交界處的一個酋長國,其領土今屬阿富汗。
1823年,巴拉克宰王朝創始人多斯特·穆罕默德汗領導軍隊在喀布爾戰勝了杜蘭尼王朝軍,使得阿富汗完全脫離杜蘭尼王朝的統治,阿富汗酋長國建立。阿富汗酋長國的歷史與英國和沙俄緊密相關,該國一直是英國與沙俄在中亞進行「大博弈」的中心地帶。
英國人考慮到,在已經完成高度擴張的俄羅斯帝國繼續進軍時,阿富汗將成其入侵印度的跳板。因此在1838年,英國發動第一次英阿戰爭,以圖扶植舒賈·沙阿傀儡政權阻礙俄國人,此政權靠英軍大力支持。英軍佔領喀布爾後,阿富汗群眾不斷地攻擊英國人,終於在1842年,英國駐軍以對方保證安全通行為條件,同意撤出喀布爾。約4500名英軍與12,000名隨員之隊伍,其中包括很多婦女與兒童,在撤退時遭受一連串襲擊,只有數十人生還抵達印度。至此,第一次英阿戰爭以英軍狼狽撤退告終。
1878年,阿富汗局勢再度緊張。英國要求阿富汗統治者希爾·阿里汗接受一個英國代表團的造訪,但是該代表團後被遣返,英國派軍隊前去報復,引發了第二次英阿戰爭。這次戰爭中,英國和上一次一樣損失慘重,1881年,英軍再度撤出喀布爾。不過,阿富汗統治者阿布杜爾·拉赫曼汗以協助保護王位為條件,同意英國掌管阿富汗的外交。1908年,為在歐洲應對共同的敵人德意志帝國,英俄簽署英俄條約,規定了阿富汗的邊界。
1917年,沙俄爆發十月革命,英俄條約名存實亡,大博弈第二階段開始。1919年,第三次英阿戰爭爆發,以阿富汗統治者哈比布拉汗被殺告終,哈比布拉汗的繼承者阿曼諾拉汗宣佈阿富汗酋長國完全獨立,並開始襲擊英屬印度,但斬獲甚微。這場政治僵局以1919年的《拉瓦爾品第和約》告終。英國收回在阿富汗的外交主權,宣告阿富汗酋長國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1921年5月,阿富汗酋長國與蘇俄的關係見好,英國在阿富汗的影響則呈下降趨勢。但是,由於領土爭端,蘇阿關係也變得游移不定。蘇俄極力要從友好條約中撈取儘可能多的好處,遠遠超過了阿曼諾拉汗所願意給予的程度。英國的政策隨着《蘇阿友好條約》的簽訂而做出了一系列微小的調整。英國懼怕阿富汗從其勢力範圍中脫離出去,並意識到了阿富汗酋長國的政策是控制「杜蘭線」兩側的全部使用普什圖語的地區,建立一個「大阿富汗」。1923年,阿曼諾拉汗開始採用「國王」的稱號,並接納從蘇聯出逃的穆斯林難民和從印度出逃的民族主義者。1926年,阿曼諾拉汗正式改稱「國王」(沙阿),阿富汗王國建立。
1929年2月,阿曼諾拉汗政權被推翻,塔吉克人哈比布拉·卡拉卡尼上台。早前被流放的阿富汗指揮官穆罕默德·納迪爾汗在英國的軍事支持下返回阿富汗,組織了一支軍隊進攻喀布爾,幾經挫折,終於在1929年10月13日攻佔喀布爾,隨後洗劫了這座城市。[1]11月1日,哈比布拉·卡拉卡尼被吊死,納迪爾·汗登上了阿富汗王位,稱納迪爾沙,阿富汗酋長國在阿富汗的餘威徹底結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