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龍屬(屬名:Changchunsaurus,意為「長春蜥蜴」)是種小型植食性恐龍,屬於鳥臀目,化石被發現於中國吉林省公主嶺市劉房子鎮的泉頭組,地質年代屬於早白堊紀的阿普第階或森諾曼階[1]。目前僅發現一個頭顱骨與骨骼,以及其他的頭顱骨碎片。長春龍是吉林省的第一個被命名恐龍,也是松遼平原的白堊紀沉積層中首次發現的原始鳥腳類恐龍。
敘述
長春龍全長估計約1公尺,而頭顱骨有11.5公分長。長春龍的模式種是嬌小長春龍(C. parvus),parvus意為「嬌小」,意指長春龍的小型體型[1]。
長春龍的正模標本(編號JLUM L0403-j–Zn2標本)是一個頭顱骨與身體骨骼,以及前上頜骨與部分齒骨,目前僅有頭顱骨有過正式的敘述。根據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昝淑芹、陳軍、金利勇、以及李濤等人的敘述,長春龍擁有更基礎鳥腳類恐龍的特徵(例如:前上頜骨有5顆牙齒、喙狀嘴上側的缺乏牙齒部份短、副枕突呈新月形、以及喙狀嘴牙齒與頰齒之間的小間隔),也擁有更衍化鳥腳類恐龍的特徵(某些頭顱的洞孔變小或是消失、外部下頜孔消失)。長春龍的兩側顴骨有瘤狀突出物,這特徵並沒有出現在其他鳥腳下目恐龍身上過[1]。
古生物學
身為一種小型、基礎新鳥臀類恐龍,長春龍可能是種敏捷的二足植食性恐龍,以接近地面的植被為食[2]。該地區除了長春龍以外,還發現了獸腳亞目、角龍類恐龍、哺乳類、以及鱷形類化石。
分類
長春龍被命名時,被分類為一種基礎新鳥臀類恐龍,詳細的分類位置未定,但當時並沒有被正式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驗證過[1]。
在2010年,研究人員根據新發現的其他標本,得出不同的結果[3]。在2011年,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J. Butler)詳細研究長春龍的身體骨骼,並提出大範圍的種系發生學分析,發現長春龍是種基礎鳥腳類恐龍,是熱河龍的近親[4]同年發現的何耶龍(Haya),也是長春龍的近親[5]。在2012年,長春龍被歸類於新建立的熱河龍科[6]。
新鳥臀類 |
|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