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加工完的鋼和鑄鐵中,總會含有一定數量的碳元素,這些碳元素所佔的比重決定了鋼/鑄鐵的特性。通過鐵碳合金相圖,人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鋼鐵)形成過程中的組分變化與碳元素含量、溫度間的相互關係。
若需要知道在不同冷卻速率下的微結構,一般會參考恆溫變態圖。
碳是鐵碳合金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碳含量小幅的變化也可能會對合金的材質或性質有大的影響。鐵碳合金相圖可以表達溫度及碳的濃度對鋼鐵的影響,不過沒有其他金屬的資訊。鐵碳合金相圖可以分為二部份:亞穩定的Fe-Fe3C系統,其中的碳已和鐵鍵結,以及穩定的Fe-C系統,其中碳以石墨的形式存在。鐵碳合金相圖一般會包括這兩個系統,不過Fe-Fe3C系統用到的比較多。
相圖中的X軸是碳的含量,Y軸是溫度。圖中只標示一般比較常用到的部份,也就是碳含量在0%到6.67%的區域(只有少量合金的含量高過此值),碳含量6.67%約對應100%的雪明碳鐵。相圖中代表性的位置用英文字母表示,有些標示方式會省略英文字母I,改用字母J表示。
其中折線ABCD是液相線,在液相線以上的部份為液體。折線AHIECF為固相線,低於固相線的部份為固體。在液相線和固相線之間的是糊狀、部份熔化的區域,其中包括δ鐵、γ鐵和雪明碳鐵(Fe3C).有不同的濃度及比例。若合金冷卻到液相線下時,會漸漸的結晶。
隨着碳含量的不同,鐵碳合金中的鐵也會出現不同的同素異形體,像分別由δ鐵、γ鐵及α鐵形成的固溶體,對碳就有不同的溶解度,其原因是不同的晶格結構及晶格常數。像肥粒鐵就是由δ鐵或α鐵形成的固溶體,而奧氏體則以γ鐵為主。
波來鐵和萊氏體不算是特別的相,只是一種相混合狀態(微結構)。波來鐵和萊氏體只會出現在穩定,或是亞穩定的系統中,例如緩慢的冷卻。若是快速冷卻(例如淬火)會形成麻田散鐵,是一種硬脆的結構。以下是在亞穩定的系統中,一些特殊的點、線及現象。
以下是各金相的名稱,δ固溶體、γ固溶體及α固溶體分別是指肥粒鐵、奧氏體及肥粒鐵。
鐵碳化合物雪明碳鐵(Fe3C)也是一個相,但和上述鐵和碳混合的相不同,雪明碳鐵是中間相,雪明碳鐵會以三種不同的形式出現,但其化學成份是一樣的。
名稱 | 形成方式 |
---|---|
初級雪明碳鐵 | 由液相中直接結晶(CD線) |
二級雪明碳鐵 | 從奧氏體變成(ES線) |
三級雪明碳鐵 | 從肥粒鐵變成(PQ線) |
以下是一些相和相的混合物:
鐵碳合金相圖中有三個等溫過程,分別是包晶(線 HIB)、共晶(線 ECF)及共析(線 PSK)。
點 H:δ鐵素體中,最大碳溶解度的點 點 I:包晶 δ+L → γ
當鋼加熱或是冷卻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性不連續變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點。
配合鐵碳合金相圖,可以清楚的回答一些有關鋼(可鍛的鐵碳合金,碳含量小於2.06%)及鑄鐵(不可鍛的鐵碳合金,碳含量大於2.06%)的特性問題。
基於上述原因,鐵碳合金相圖是在要了解鐵碳合金特性時,很重要的工具。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