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蟲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錐蟲屬(Trypanosoma)統稱錐蟲(trypanosome)[1][2][3],是一屬具鞭毛的原生動物(即一種鞭毛蟲),可寄生在多種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中,常藉由節肢動物或水蛭等病媒傳播;因此大多數錐蟲的生命周期在脊椎動物宿主(存在於血液或細胞內)和無脊椎動物宿主(在消化道中發育)之間交替[4]。
錐蟲屬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古蟲界 Excavata |
門: | 眼蟲門 Euglenozoa |
綱: | 動質體綱 Kinetoplastid |
目: | 錐蟲目 Trypanosomatida |
科: | 錐蟲科 Trypanosomatidae |
屬: | 錐蟲屬 Trypanosoma Gruby, 1843 |
種 | |
見正文 | |
異名 | |
|
屬名 Trypanosoma 源於古希臘語 τρύπανον(trúpanon, 「borer, auger」)鏜(孔)、鑽(洞)之義,和 σῶμα(sôma, 「body」)體之義。
布氏羅得西亞錐蟲(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和布氏岡比亞錐蟲(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是非洲昏睡症的病原體。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
錐蟲呈世界性分佈,但最重要的種則生存在非洲,中美洲及南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們的中間宿主譜有限,所以它們只能在其宿主生存的地區生存(「采采蠅」與布氏錐蟲的關係)。
錐蟲的學名是來自於其鞭毛運動的形式,它們有着敦實的蠕蟲體形。錐蟲身體呈柳葉形,前端有一條鞭毛從側緣向後延展,形成一膜,稱波動膜。
錐蟲經常變形,常見的形式是鞭毛相對於核的位置轉換和其長度的變化。
因此人們將錐蟲分為不同的形態:
所有的錐蟲都通過昆蟲到達脊椎動物身上。但有一些種(如伊氏錐蟲及馬疫錐蟲)卻是通過機械運動完成傳遞的。 錐蟲以上鞭毛體或前鞭毛體在昆蟲消化道內成長,然後在脊柱動物中最終成為錐鞭毛體和無鞭毛體。
錐蟲能引起多種不同的疾病。其中兩種能引起人體發病,它們有多個亞種。
它們主要在液體狀身體組織中存在,特別是血液,在淋巴,骨髓,脊髓液和腦部。它們可以在顯微鏡下被直接觀察,也可以將血液樣品用Giemsa染色後進行觀察。
一些錐蟲能成功逃避人體的免疫系統的抵抗,原因是錐蟲有一層蛋白多糖外殼,其組分(糖)經常變換,逃避了免疫細胞的識別。而其蛋白質通過反式剪接高度可變。這些特徵在布氏錐蟲、T. congolense、伊氏錐蟲及馬疫錐蟲中被發現。另一些種如克氏錐蟲,則藏身於宿主細胞中,逃過免疫系統的追擊。
錐蟲進入人體後,會隨血液流動到身體各處。若錐蟲侵入大腦,將會引起昏睡症。病人不斷陷入深度睡眠,直至一朝醒不過來。
一旦錐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治療基本上不可能,死亡率為100%。所以及早治療是關鍵。但是即使錐蟲只是在血液裏活動,藥物的治療其實對身體損害也很大。第一種用於治療昏睡病的藥物是具劇毒的砷的化合物。
目前,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Makerere University)研究者最近發現了一種可用來製作防治昏睡病疫苗的蛋白[7]。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