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醛固酮(英語:aldosterone)又稱醛甾酮,是由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調節人體水和電解質平衡的激素。其結構屬於一種類固醇類激素,生理學屬於一種腎上腺鹽皮質激素。
醛固酮 | |
---|---|
IUPAC名 11β,21-dihydroxy-3,20-dioxopregn-4-en-18-al | |
系統名 (1S,2R,10S,11S,14S,15R,17S)-17-hydroxy-14-(2-hydroxyacetyl)-2-methyl-5-oxotetracyclo[8.7.0.02,7.011,15]heptadec-6-ene-15-carbaldehyde (1S,2R,10S,11S,14S,15R,17S)-2-甲基-14-(2-羥基乙酰基)-17-羥基四環[8.7.0.02,7.011,15]-6-十七烯-5-酮-15-甲醛 | |
英文名 | Aldosterone |
識別 | |
CAS號 | 52-39-1 |
PubChem | 5839 |
ChemSpider | 5633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PQSUYGKTWSAVDQ-ZVIOFETBBV |
ChEBI | 27584 |
DrugBank | DB04630 |
KEGG | D10528 |
MeSH | Aldosterone |
IUPHAR配體 | 2872 |
性質 | |
化學式 | C21H28O5 |
摩爾質量 | 360.44 g·mol−1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醛固酮主要作用於腎臟,通過調節腎臟遠曲小管和腎皮質集合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促進鉀離子和氫離子的排泄,維持細胞外液容量和電解質的平衡,並維持血壓的穩定。整體來說,醛固酮為一種增進腎臟對於離子及水分再吸收作用的一種激素,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一部分。
醛固酮的合成機制與皮質酮非常相似,同樣由膽固醇在線粒體利用細胞色素P450作為催化酵素,經過一系列反應,在最後一歩驟時,醛固酮利用醛固酮合酶作為反應酵素,而皮質酮則是利用11β-水解酶來進行最後的反應。
醛固酮主要作用於遠曲小管及集尿管,而在遠曲小管與集尿管細胞中具有與醛固酮結合之鹽皮質激素受體,此受器與一段具有荷爾蒙反應的去氧核糖核酸(DNA)連結在一起,當醛固酮與MR受器結合後,此段DNA會開始進行特殊的轉錄,轉錄出信使核糖核酸(mRNA)再進行轉譯得到一特殊蛋白質,而此蛋白質會增加管腔內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及增加基底側膜上鈉鉀泵的活性(此為最主要之功能),及刺激ATP水解產生磷酸根供給泵進行磷酸化,而磷酸化會使得泵構形的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變差,因此將尿液中的鈉離子及水分再吸收回血液中,並將鉀離子排至尿液,而同時刺激增加粒腺體內ATP之生成,以提供主動再吸收鈉離子時,鈉鉀泵磷酸化所需的能量。[1]
醛固酮會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下丘腦,下丘腦分泌激素促使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來進行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作用。(相關機制還需實驗證明)
血壓下降時,近腎小球細胞會釋放出腎素,血管收縮素原經腎素作用生成不具生理活性的血管收縮素I,血管收縮素I經由酵素作用生成具生理活性的血管收縮素II。血管收縮素II可作用在腎上腺皮質部,促進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3]
當身體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像是焦慮害怕、血壓升高時,會促使交感神經來刺激醛固酮的形成。[4]
當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過低時,會促進醛固酮的合成,以進行鈉離子的再吸收作用。[5]
當血液中醛固酮的濃度達到一定的量時,會對醛固酮產生機制產生負回饋的作用,降低醛固酮的合成速率。
會產生醛固酮分泌不足的現象,使得腎臟無法順利執行再吸收作用維持鹽類與水分的平衡,進而產生低血壓的現象。
會產生醛固酮分泌過量的現象,腎臟中的再吸收作用旺盛,進而產生高血壓的現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