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開城際鐵路,又稱鄭汴城際鐵路,是中國一條部分完工、連接河南省內鄭州市鄭州東站與開封市宋城路站的城際鐵路,是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的組成部分。設計最高時速200公里/小時,雙線電氣化客運專線,全長49.97公里,計劃總投資55億元。其中,在開封市境內鐵路全長為14.1km,一期計劃總投資為14.3億元。
一期工程
2009年12月29日,一期工程(鄭州東-宋城路)開工;2014年12月17日,開始進行為期7天的試運行,12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每日開行城際動車組6.5對。[1]自2015年1月10日起改用新運行圖,平日開行8.5對列車,周末、高峰時期增開2對列車,其中部分車次延長至鄭州站。但是鄭開城際鐵路初期運營成績不佳,2016年1月10日起,因客流過少,賈魯河、運糧河站關閉,所有列車只停靠鄭州東、綠博園、宋城路3站[2]。
2018年2月14日起改為CRH6A型動車組列車擔當,席位改為無座號方式發售,票價不變,同時預售期調整為10天[3]。2020年9月15日鄭開城際開展鐵路e卡通業務,支持掃碼進站[4]。
2021年10月26日,鄭開城際開始公交化高密度開行,在鄭州東站與宋城路站區間運行,中途只停靠綠博園站,日均開行27.5對。旅客可通過鐵路e卡通實現掃碼進出站,可乘坐任意車次,不再受票面車次限制[5]。另外目前鄭開城際鐵路的多數列車直通鄭機城際鐵路至新鄭機場站。
2024年9月28日,鄭開、鄭機城際鐵路增加開行趟數和停站密度,鄭開與鄭機城際鐵路共開行列車51列,並恢復鄭開城際賈魯河、運糧河站運營,賈魯河、運糧河站分別停靠列車43、44列。[6]
延長線
2016年4月5日,延長線工程初步設計獲批。9月19日,鄭開城際鐵路二期工程(宋城路-開封站)正式開工建設,[7]原計劃於2019年底投入使用。[8]但因徵地拆遷、手續等問題,從2017年11月開始,項目便進入斷續停工狀態,至2020年初施工單位退場開始全面停工,隨後由省方主導開始推進退場清算、概算調整、委託代建等工作。
2022年5月25日,《新建鐵路鄭州至開封城際鐵路宋城路站(不含)至開封站項目施工總價承包招標公告》發佈,本次為項目停工後重新招標。6月17日,宣佈項目由中鐵七局中標。6月20日,新建鄭州南站、平漯周高鐵、鄭開城際鐵路延長線建設動員會召開,項目工期3年,通車時間預定為2025年6月底。
7月5日,河南省發改委網站公佈鄭州至開封城際鐵路延長線《鐵路、機場、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內河航運、獨立公(鐵)路橋樑、隧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概算核定及初步設計審批》,結果為不予受理。[9]7月12日,河南省發改委批覆鄭開城際鐵路延長線初步設計及概算調整。[10]8月13日,鄭開城際鐵路延長線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11]
隨着鄭開城際鐵路延長至開封站,將極大地提高線路客流量,可以更好地發揮鄭開城際鐵路的整體客流效益。同時,隨着配套工程的實施,線路運能也將得到極大提升,滿足「公交化」的運行要求,未來鄭開城際班距有望縮減至十分鐘以內。[12]
站點設置
全線除鄭州東站和開封站外,其餘站點都是新建車站。一期從鄭州東站到宋城路站,開通5個站點:鄭州東站、賈魯河站、綠博園站、運糧河站、宋城路站。綠博園站和運糧河站為大站,站房面積近3000平方米,可容納400人同時候車;賈魯河站和宋城路站站房面積2000平米,可容納300人同時候車[13]。但2016年1月10日起,因客流過少,賈魯河、運糧河站關閉,所有列車只停靠鄭州東、綠博園、宋城路3站[2],直到2024年9月28日恢復賈魯河、運糧河站運營。[6]
此外,一期工程中途預留8個站點:中醫學院站、白沙站、劉集站、雁鳴湖站、官渡站、汴河堤站、汴西站、馬家河站,規劃2030年前建成此8站。
使用車輛
鄭開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初期,採用CRH2A型動車組,8輛編組,4動4拖動力結構,全列總定員613人,運行最高速度為200km/h[1]。2018年2月14日起,鄭開、鄭焦、鄭機城際鐵路改為CRH6A型動車組列車擔當[3]。
票價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