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格(absolutive case、或稱:絕對格)於作-通格語言中表示及物動詞賓語與不及物動詞主語的一種語法格。
如巴斯克語名詞mutil(意為「[男]童」),加單數通格屈折-a,可表主詞於不及物動詞句mutila etorri da(「男童到達」,da為虛詞),與及物動詞句Irakasleak mutila ikusi du(「老師已見到這位男童」),於此句,單數作格屈折為-ak,du為虛詞,ikusi為動詞.
凡作通格語言,多以屈折表示作格而非通格。故此語多以通格詞義解釋。
梵文裏的絕對格 Lyabanta - absolutif,是不變化分詞中的一類,由動詞變化而來,表示在主要動作前已經發生的某種動作,形式是動詞的過去分詞去掉 a 加上 -tvā, 例如:動詞「去」詞根為 GAM,過去分詞 gata, 絕對格為 gatvā, 表示已經去過;動詞「戰勝」詞根為 JI,過去分詞 jita, 絕對格 jitvā, 表示已經戰勝;動詞「做」詞根為 KṚ,過去分詞 kṛta, 絕對格 kṛtvā,表示已經做了某事;動詞「聽聞」詞根為 ŚRU,過去分詞 śruta, 絕對格 śrutvā, 表示聽到以後。
如果動詞詞根帶有前綴,絕對格詞尾為 -ya,或者 -tya,如動詞「上去」詞根為 RUH,加前綴 ĀRUH,意為「騎上」,過去分詞 āruha, 絕對格 āruhya, 意為騎上去以後;動詞「殺」詞根為 HAN, 加前綴 AVAHAN, 意義為「打」,過去分詞為 avahata, 絕對格為 avahatya, 表示打了某人;動詞「持」的詞根為 DHṚ, 加前綴 UDDHṚ 表示「提起來」,過去分詞 uddhṛta, 絕對格 uddhṛtya, 表示提起來以後。
在有主要動詞的句子裏,絕對格表示伴隨的動作已經完成,如 iha sthitvā rajjuṃ prakṣipāmi, 在這兒站立以後,我扔出了繩索。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