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克語
使用于巴斯克地区的孤立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斯克語(巴斯克語:Euskara),是一種由巴斯克人和居住於巴斯克地區(西班牙東北部的巴斯克和納瓦拉兩個自治大區,以及法國西南部)的其他居民所使用的孤立語言。該語言在西班牙語稱作vasco,在法語稱作Basque,而巴斯克語裏則稱為euskara或euskera。巴斯克語的起源與系屬爭議很大。作為歐洲唯一的孤立語言,巴斯克語與現存的任何語言沒有發生學關係。巴斯克語的母語使用者約有806,000 名,其中,93.7%(756,000 人)居住在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其餘 6.3%(50,000 人)居住在法國的巴斯克地區。[1]

歷史

大多數學者認為巴斯克語是歐洲史前時代的前印歐語的最後殘存。[3]因此,通過傳統的比較方法重新構建巴斯克語的史前史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將其應用於分析巴斯克語方言間的差別。我們目前對巴斯克語的由來所知甚少,但很可能在公元前三千紀印歐語系語言抵達西歐之前,巴斯克語的早期形式就已經存在於現代巴斯克地區及其周邊地區。有部份語言學家認為巴斯克語源於石器時代,理由是該語言中的刀(aizto)、斧頭(aizkora)和鋤頭(aitzur)似乎與石頭(haitz)詞根相同。[4][5]
在羅馬帝國的阿基坦高盧(今法國西南部)曾使用的語言阿基坦語的拉丁字母銘文中,找到了一些與原始巴斯克語的同源詞,如在現代巴斯克語中分別解作女子和男人的「neskato」和「gizon」,在阿基坦語的標音被寫作「nescato」和「cison」。
通過與羅曼語族語言的的長期接觸,巴斯克語吸收了大量羅曼語詞彙。巴斯克語受到的影響最初源自拉丁語,在此後,隨着時代發展,也逐漸受到了巴斯克地區東北的加斯科涅語(奧克語的一個分支),東南的納瓦羅-阿拉貢語和西南的西班牙語的影響。
在佛朗哥統治時期的西班牙,政府的鎮壓政策不鼓勵人們使用巴斯克語。在巴斯克地區,「佛朗哥的鎮壓不僅是政治上的,也是語言和文化上的。」[6]佛朗哥政權禁止人們在官方發言、教育和出版中使用巴斯克語,[7]禁止以巴斯克語的名字登記新生兒,[8]甚至要求將墓碑上的巴斯克語銘文去除。[9]在一些省份,巴斯克語的公開使用受到禁止,人們會因說巴斯克語而被罰款。[10]佛朗哥政權的支持者不贊成公開使用巴斯克語,他們通常認為這是反佛朗哥主義或巴斯克分裂主義的標誌。[11]總體而言,在 20 世紀 60 年代及以後,趨勢發生了轉變,巴斯克語的教育和出版開始蓬勃發展。[12]作為這一進程的一部分,在20世紀60年代末,皇家巴斯克語學院制定了巴斯克語的標準化形式——標準巴斯克語(Euskara Batua)。
許多語言學家試圖將巴斯克語與其他語言聯繫起來,但沒有一種假說獲得主流認可。巴斯克語的歷史研究具有挑戰性,因為巴斯克語的大多書面材料和文獻僅能追溯至數百年前。幾乎所有關於巴斯克語起源的假設都存在爭議性,而這些假設所提出的證據不為主流語言學界所普遍接受。這裏是其中的一些巴斯克語與其他語言聯繫的假說:

- 利古里亞語底層說:這一假說在19世紀由德·阿爾布瓦·德·瑞班維爾、尤利烏斯·波科爾尼、保羅·克雷奇默等語言學家提出。
- 伊比利亞語聯繫說:古伊比利亞語在一些方面同阿基坦語和巴斯克語存在相似性,但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區分它們的地理聯繫和語言聯繫。語言學家兼銘刻學家愛德華多·奧爾杜尼亞聲稱自己建立了巴斯克語和伊比利亞語的數詞以及名詞格標記之間的聯繫。
- 巴斯克底層假說:這一假說由德國語言學家特奧·費恩曼提出。他聲稱存在足夠的地名證據,可以得出結論:巴斯克語是一個曾經遍佈西歐大部分地區的語系的唯一現存語言,並且在歐洲使用的現代印歐語言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 南高加索語系聯繫說:這一認為巴斯克語和格魯吉亞語等南高加索語系語言存在聯繫的假說現在已被近乎證偽。該假說受兩個原因的啟發:高加索地區古代伊比利亞王國的存在,以及這兩個群體在社會習俗和農業方面的一些相似之處。由於巴斯克語和幾種南高加索語系的語言的歷史資料匱乏,因此很難進行歷史比較。有人提出巴斯克語和南高加索語系語言在音系特徵和作格結構的細節存在相似性,但僅憑這些並不能證明語言之間的歷史相關性,因為這些特徵在世界各地的其他語言中也有發現。[13][14]根據 J.P.馬洛里的說法,該假說還受到巴斯克地名以-dze結尾的啟發,這一點在南高加索語系語言中很常見。[15]該假說認為巴斯克語和格魯吉亞語皆是前印歐語的現存語言。
- 東北高加索語系聯繫說:部分語言學家認為車臣語等東北高加索語系語言和巴斯克語存在較遠的聯繫。[16]
- 德內-高加索超語系假說:根據可能存在的巴斯克語和高加索諸語言之間的聯繫,以約翰·本特森和梅里特·魯倫為代表的語言學家提出將巴斯克語歸入德內-高加索超語系的觀點。然而,該超語系包含從北美到歐亞大陸的眾多語言,且其存在仍有高度爭議。[3]
- 印歐語系聯繫說:這一假說於2013年由語言學家朱麗葉·布萊文斯等人提出。[17][18]朱麗葉·布萊文斯認為原始巴斯克語和原始印歐語間存在潛在的音系學聯繫。這一假說受到其他語言學家的廣泛質疑。[19][20][21][22][23][24]
方言

比斯開方言(西部方言)
吉普斯夸方言(中部方言)
上納瓦拉方言
納瓦羅-拉布爾方言
蘇勒方言
1850年前後的其他巴斯克語地區
現代巴斯克語的各方言差異程度較高,有時會導致跨方言的交流出現困難。在現代巴斯克語的各方言之中,比斯開方言和蘇勒方言間的差異最為顯著。
- 比斯開方言(西部方言)
- 吉普斯夸方言(中部方言)
- 上納瓦拉方言
- 納瓦羅-拉布爾方言
- 蘇勒方言
這些方言分為11個次方言,其中有24個較小的變體。據巴斯克語言學家科爾多·蘇阿索所說,[26]比斯開方言(或西部方言)是傳播最廣泛的方言,在巴斯克語的66萬使用者中約有30萬使用該方言(2003年數據)。該方言分為兩個次方言:西比斯開次方言和東比斯開次方言,也包括它們之間的過渡方言。
書寫
現代巴斯克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但根據考古出土的文物,可找到羅馬化之前使用伊比利亞字母銘刻在器皿上的巴斯克語,而在納瓦拉則有中世紀使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巴斯克語的紀錄。
巴斯克語字母如下:
巴斯克語僅在外來詞中使用c, q, v, w, y。另外,古代的巴斯克語文字紀錄還包括以下六個字母:ñ, ü, ŕ, d̄, l̄, t̄,而後三個字母現時仍未被Unicode收錄。具有語音作用的二合字母⟨dd, ll, rr, ts, tt, tx, tz⟩不被視作單獨字母。

巴斯克語的字母 ⟨h⟩ 在大多數地區不發音,但在東北部的許多地方發音,這也是它存在於巴斯克語字母表中的主要原因。在巴斯克語字母表標準化的過程中,是否接納 ⟨h⟩ 進入字母表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對於大多數巴斯克語方言的使用者來說,字母 ⟨h⟩ 不發音,因此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在單詞的恰當地方放置 ⟨h⟩。
一些碑文會使用巴斯克字體風格。這種風格源自巴斯克人的木刻和石雕,以其較粗的襯線為特點。
音系
巴斯克語有5個元音:/a/,/e/,/i/,/o/,/u/,與西班牙語、阿斯圖里亞斯語和阿拉貢語的元音相同。在巴斯克語的蘇勒方言中,存在其他的元音音素:
- 閉前圓唇元音/y/,在拼寫上體現為⟨ü⟩
- 一組對立的鼻元音
巴斯克語中沒有明顯的元音長度區分,但為了強調可以延長元音。中元音 /e/ 和 /o/ 在鼻輔音前升高。[28]
巴斯克語裏有一條「a-省略規則」。根據該規則,元音 /a/ 在後續元音之前被省略。[29]這並不妨礙以 /a/ 開頭的雙元音的存在。
巴斯克語有6個雙元音,均為下降雙元音,且均以 /i̯/ 或 /u̯/ 作為第二個元素。
語法
日常詞彙
地位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