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志》,宋朝鄭樵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照《史記》,記錄上古至隋唐的各朝典章制度的政書[1],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通志》全書共兩百卷,附考證三卷,內容包括:《本紀》十八卷、《年譜》四卷、《二十略》五十二卷、《世家》三卷、《列傳》一一五卷、《載記》八卷,其中以《二十略》最具價值。
《通志》是鄭樵畢生著作結晶,他云:「五十載總為一書」。其中,紀傳部分主要抄自前代正史而稍加連綴,后妃、宗室、世家三部分,性質和列傳相近,篇幅也不多,後人把它歸入列傳,這樣,《通志》就成為紀、傳、譜、略、載記五種體例構成的史書了。它實際上是繼承《史記》的傳統體裁,在改「表」為「譜」、易「志」為「略」,以及全書綱目體例的統一,史事的考訂改編,《二十略》的創作等方面,都有他的獨到見解,也有所創新,所以,章學誠稱讚《通志》,是鄭氏別識心裁的創作。
「二十略」部份是鄭樵獨創的,「採抵既已浩博,議論亦多替辟」,像《氏族》《六書》《七音》《都邑》《草木昆蟲》等略,為舊史所無,至於《禮》《樂》《職官》《選舉》《食貨》諸略與唐代杜佑《通典》相同。鄭樵說:「總天下之大學術,而條其綱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憲章,學者之能事,盡於此矣。」涉及諸多知識領域,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二十略」後來獨立成冊,稱《通志二十略》,簡稱為《通志略》。
除《二十略》外,《通志》的其餘部分,諸如《本紀》和《列傳》系抄錄漢代至隋朝諸史舊文,略加刪改而成,甚至被後世斥為「漏洞百出」[2]、「語多襲舊」[3]。鄭樵本人對《漢書》的偏見[4],也影響了鄭樵史學批評的公正性和嚴肅性。[來源請求]
《氏族略》是《二十略》其中專考姓氏之一略,將姓氏以起源形式分列,收錄頗全,考釋甚詳,計收姓氏2255個。此外,還有《總論》13篇,對姓氏進行系統的學術探討,是研究姓氏學的重要著作。
《通志》全書目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