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迈阿密网球公开赛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Miami Open)目前受贊助商冠名為伊塔烏聯合銀行呈現的邁阿密公開賽(Miami Open presented by Itaú),是每年三月下旬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花園舉行的男女合辦職業網球賽事。屬於ATP1000大師賽WTA1000巡迴賽,場地類型為室外硬地球場

快速預覽 邁阿密公開賽 Miami Open, 賽事資料 ...
邁阿密公開賽
Miami Open
Thumb
賽事資料
賽會Miami Open presented by Itaú
創立1985年,​40年前​(1985
地點 美國
德拉海灘 (1985)
西博卡 (1986)
基比斯坎 (1987–2018)
邁阿密花園 (2019–)
場館硬石體育場
地面室外硬地球場
網站miamiopen.com
應屆冠軍 (2025)
男子單打捷克 雅各布·門希克
女子單打 阿里娜·莎巴蘭卡
男子雙打薩爾瓦多 馬塞洛·阿雷瓦洛
克羅地亞 馬特·帕維奇
女子雙打 米拉·安祖娃
季阿娜·施耐德
ATP巡迴賽
級別ATP1000大師賽
籤表96S / 48Q / 32D
獎金8,995,555美元 (2024)
WTA巡迴賽
級別WTA1000巡迴賽
籤表96S / 48Q / 32D
獎金8,995,555美元 (2024)
關閉

邁阿密公開賽和三月上旬的印第安韋爾斯公開賽合稱為「陽光雙賽」。

歷史

Thumb
2009年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拉斐爾·拿度的比賽
Thumb
夜間的克蘭頓公園網球中心

邁阿密公開賽前身是由網球運動員、在80年代擔任職業網球聯合會執行董事的布奇·巴克霍爾茲英語Butch Buchholz所創,目標是打造年度第一項大滿貫賽事(當時澳網在每年12月舉辦),並取了「冬季溫布頓」的外號。[1]巴克霍爾茲與ATP、WTA達成協議,包括提供比賽獎金、門票收入和全球電視轉播權,以換取15年的賽事舉辦權。

1985年,國際球員錦標賽(International Players Championships)在佛羅里達州德拉海灘的利華國際網球娛樂中心(Laver's International Tennis Resort)舉行,並由立頓贊助。找來常年擔任溫網裁判的艾倫·米爾斯英語Alan Mills任職首席裁判長,同時聘請知名時尚設計師泰德·廷林英語Ted Tinling為賽事禮賓總監。高達180萬美元的獎金為當時第三高的網球賽事,僅次於溫網和美網

1986年,賽事轉移到了博卡西。在成功舉辦二屆之後,時任國際女子網球協會主席,同時也是邁阿密-戴德縣縣長的梅雷特·斯特海姆英語Merrett_R._Stierheim於1987年幫助巴克霍爾茲將舉辦地移到了縣內的比斯坎灣。 為保持創辦者當初對賽事的願景和重視,直到現在都是ATP和WTA繼大滿貫和年終總決賽之後最高規模的賽事,有時有「第五大滿貫」之稱。[2]

1999年,巴克霍爾茲將賽事版權賣給IMG[3]

2004年,印第安韋爾斯公開賽正賽籤表擴大到96名選手,兩項賽事合稱為「陽光雙賽」。[4][5]

老舊的克蘭頓公園網球中心英語Tennis Center at Crandon Park曾被批評是巡迴賽中最慢的硬地球場,讓球員們在極端炎熱和潮濕的環境中備受煎熬。[6] 球場所在地是馬西森家族英語Matheson family在1992年向邁阿密-戴德縣捐贈的克蘭登公園設施。根據規定,該地只能建一個體育場,因此馬西森家族對賽事組織者將斥資5000萬美元對公園進行升級並增加永久性場館的計劃提起訴訟。[7]2015年,上訴法院做出有利於家族的裁決,組織者決定不再繼續打官司,另尋新場地。

2019年,賽事從比斯坎灣網球中心移至邁阿密花園硬石體育場,為2017年11月賽會與邁阿密-戴德縣簽署的協議。[8][9]

2020年,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取消。[10]


邁阿密公開賽自舉辦以來即接受有不同贊助商的冠名。[11]

冠名贊助
  • 立頓國際球員錦標賽 (Lipton International Players Championships) (1985–1992)
  • 立頓錦標賽 (Lipton Championships) (1993–1999)
  • 愛立信公開賽 (Ericsson Open) (2000–2001)
  • 納斯達克-100公開賽 (NASDAQ-100 Open) (2002–2006)
  • 索尼愛立信公開賽 (Sony Ericsson Open) (2007–2012)
  • 索尼網球公開賽 (Sony Open Tennis) (2013–2014)
  • 伊塔烏聯合銀行呈現的邁阿密公開賽 (Miami Open presented by Itaú) (2015–)

賽事特點

邁阿密大師賽在ATP和WTA近年逐步擴大1000賽之前,是少數在四大滿貫之外單打比賽主籤表超過64名球員的比賽(另一站為印第安韋爾斯)。目前單打正賽的籤表為96籤,前32號種子選手享首圈輪空的待遇,雙打則為32籤;主籤表在正賽開打的前幾天公佈,整站賽程加上資格賽為期12天。

2006年,邁阿密大師賽成為美國第一個將即時回放列入比賽規則的賽事(後期被鷹眼系統取代),提供選手用於挑戰邊線球是否出界,每個球員每一盤有三次挑戰機會,搶七局中額外增加一次。首個挑戰是由J·傑克遜英語Jamea Jackson在首圈對陣阿什利·哈克萊羅德·亞當斯英語Ashley Harkleroad時使用。

1985到1990年、1996到2007年(2003年並未實施),男子單打決賽都採用五盤三勝制;比賽用時過長讓球員怨聲載道的賽制最終在2007年取消,祖高域贏得了最後一場五盤制的決賽。

積分

作為ATP1000大師賽和WTA1000雙週賽,單打和雙打冠軍得主都將獲得積分1000分,其他輪次依次作降分處理。男女個別項目不同輪次所獲得的積分有所不同,女子球員獲得的積分相對而言比男子的高。

更多資訊 男子單打, 男子雙打 ...
項目 冠軍 亞軍 四強 八強 16強 32強 第二圈 第一圈 Q Q2 Q1
男子單打 1000 650 400 200 100 50 30* 10** 20 10 0
男子雙打 600 360 180 90 0
女子單打 650 390 215 120 65 35* 10 30 20 2
女子雙打 10
關閉

* 輪空的種子選手直接獲得首圈積分
** 持外卡參賽的球員首圈獲得積分為0分

歷屆決賽

男子單打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捷克 雅各布·門希克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2) 7–6(7–4), 7–6(7–4)
2024 意大利 揚尼克·冼拿 保加利亞 格里戈爾·迪米杜夫 6–3, 6–1
2023 丹尼爾·麥維迪夫 意大利 揚尼克·冼拿 (2) 7–5, 6–3
2022 西班牙 卡洛斯·艾卡拿斯 挪威 卡斯珀·魯德 7–5, 6–4
2021 波蘭 胡貝特·靴卡斯 意大利 揚尼克·冼拿 7–6(7–4),6–4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美國疫情取消 [10]
2019 瑞士 羅傑·費達拿 (4)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6–1, 6–4
2018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西德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6–7(4–7), 6–4, 6–4
2017 瑞士 羅傑·費達拿 (3)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5) 6–3, 6–4
2016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6) 日本 錦織圭 6–3, 6–3
2015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5) 英國 安迪·梅利 (2) 7–6(7–3), 4–6, 6–0
2014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4)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4) 6–3, 6–3
2013 英國 安迪·梅利 (2) 西班牙 大衛·費拿 2–6, 6–4, 7–6(7–1)
2012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3) 英國 安迪·梅利 6–1, 7–6(7–4)
2011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2)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3) 4–6, 6–3, 7–6(7–4)
2010 美國 安迪·洛迪克 (2) 捷克 托馬什·貝迪治 7–5, 6–4
2009 英國 安迪·梅利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6–2, 7–5
2008 俄羅斯 尼古拉·達維堅科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 6–4, 6–2
2007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阿根廷 吉列爾莫·簡拿斯 6–3, 6–2, 6–4
2006 瑞士 羅傑·費達拿 (2) 克羅地亞 艾雲·柳比西奇 7–6(7–5), 7–6(7–4), 7–6(8–6)
2005 瑞士 羅傑·費達拿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6, 6–7(4–7), 7–6(7–5), 6–3, 6–1
2004 美國 安迪·洛迪克 阿根廷 吉列爾莫·哥利亞 6–7(2–7), 6–3, 6–1 (退賽)
2003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6) 西班牙 卡洛斯·莫亞 6–3, 6–3
2002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5) 瑞士 羅傑·費達拿 6–3, 6–3, 3–6, 6–4
2001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4) 美國 簡-米高·甘比爾 7–6(7–4), 6–1, 6–0
2000 美國 皮特·森柏斯 (3) 巴西 古斯塔沃·古爾頓 6–1, 6–7(2–7), 7–6(7–5), 7–6(10–8)
1999 荷蘭 理查德·加逸錫 法國 塞巴斯蒂安·哥斯贊 4–6, 6–1, 6–2, 7–5
1998 智利 馬塞洛·里奧斯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2) 7–5, 6–3, 6–4
1997 奧地利 托馬斯·梅士達 西班牙 塞爾希·布魯格拉 7–6(8–6), 6–3, 6–1
1996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3) 克羅地亞 戈蘭·伊雲尼斯域 3–0 (退賽)
1995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2) 美國 皮特·森柏斯 3–6, 6–2, 7–6(7–3)
1994 美國 皮特·森柏斯 (2)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5–7, 6–3, 6–3
1993 美國 皮特·森柏斯 美國 馬利維·華盛頓 6–3, 6–2
1992 美國 張德培 阿根廷 阿爾貝托·曼奇尼英語Alberto Mancini 7–5, 7–5
1991 美國 吉姆·古里亞 美國 大衛·惠頓 4–6, 6–3, 6–4
1990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瑞典 斯特凡·艾特堡 6–1, 6–4, 0–6, 6–2
1989 捷克 艾雲·蘭度 (2) 奧地利 托馬斯·梅士達 (退賽)
1988 瑞典 馬茨·韋蘭特 美國 占美·干納斯 6–4, 4–6, 6–4, 6–4
1987 捷克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捷克 艾雲·蘭度 7–5, 6–2, 7–5
1986 捷克 艾雲·蘭度 瑞典 馬茨·韋蘭特 3–6, 6–1, 7–6(7–5), 6–4
1985 美國 提姆·馬約特 美國 斯科特·戴維斯 4–6, 4–6, 6–3, 6–2, 6–4
關閉

女子單打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阿里娜·莎巴蘭卡 美國 謝茜嘉·柏高娜 7–5, 6–2
2024 美國 丹妮爾·柯林斯 哈薩克斯坦 葉連娜·賴芭堅娜 (2) 7–5, 6–3
2023 捷克 佩特拉·姬維杜娃 哈薩克斯坦 葉連娜·賴芭堅娜 7–6(16–14), 6–2
2022 波蘭 伊加·施維雅迪 日本 大坂直美 6-4, 6-0
2021 澳洲 阿什莉·芭迪 (2) 加拿大 比安卡·安祖艾絲古 6-3, 4-0 退賽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美國疫情取消 [10]
2019 澳洲 阿什莉·芭迪 捷克 卡羅蓮娜·比莉絲高娃 7–6(7–1), 6–3
2018 美國 斯隆·斯蒂芬斯 拉脫維亞 耶蓮娜·奧絲達賓高 7–6(7–5), 6–1
2017 美國 約翰娜·康塔 丹麥 卡洛琳·禾絲妮雅琪 6–4, 6–3
2016 白俄羅斯 維多利亞·艾莎蘭卡 (3) 俄羅斯 斯韋特蘭娜·古絲妮蘇娃 6–3、6–2
2015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8) 西班牙 卡拉·蘇亞雷斯·拿華路 6–2、6–0
2014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7) 中國 李娜 7–5、6–1
2013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6) 俄羅斯 瑪莉亞·舒拉寶娃 (5) 4–6、6–3, 6–0
2012 波蘭 阿格涅什卡·拉雲絲嘉 俄羅斯 瑪莉亞·舒拉寶娃 (4) 7–5, 6–4
2011 白俄羅斯 維多利亞·艾莎蘭卡 (2) 俄羅斯 瑪莉亞·舒拉寶娃 (3) 6–1, 6–4
2010 比利時 金·克莉絲達絲 (2)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3) 6–2, 6–1
2009 白俄羅斯 維多利亞·艾莎蘭卡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2) 6–3, 6–1
2008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5) 塞爾維亞 耶萊娜·珍高域 6–1, 5–7, 6–3
2007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4) 比利時 賈斯汀·軒寧 0–6, 7–5, 6–3
2006 俄羅斯 斯韋特蘭娜·古絲妮蘇娃 俄羅斯 瑪莉亞·舒拉寶娃 (2) 6–4, 6–3
2005 比利時 金·克莉絲達絲 俄羅斯 瑪莉亞·舒拉寶娃 6–3, 7–5
2004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3) 俄羅斯 耶蓮娜·迪文泰娃 6–1, 6–1
2003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2) 美國 珍妮弗·卡佩亞蒂 (3) 4–6, 6–4, 6–1
2002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美國 珍妮弗·卡佩亞蒂 (2) 7–5, 7–6(7–4)
2001 美國 雲露絲·威廉絲 (3) 美國 珍妮弗·卡佩亞蒂 4–6, 6–1, 7–6(7–4)
2000 瑞士 瑪蒂娜·軒芝絲 (2) 美國 林賽·戴雲寶 6–3, 6–2
1999 美國 雲露絲·威廉絲 (2)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6–1, 4–6, 6–4
1998 美國 雲露絲·威廉絲 俄羅斯 安娜·古妮高娃 2–6, 6–4, 6–1
1997 瑞士 瑪蒂娜·軒芝絲 美國 莫妮卡·施莉絲 6–2, 6–1
1996 德國 施特菲·嘉芙 (5) 美國 嬋達·魯賓 6–1, 6–3
1995 德國 施特菲·嘉芙 (4) 日本 伊達公子 6–1, 6–4
1994 德國 施特菲·嘉芙 (3) 白俄羅斯 娜塔莎·茲韋列娃 4–6, 6–1, 6–2
1993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2) 德國 施特菲·嘉芙 (2) 6–4, 3–6, 6–3
1992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沙芭天妮 (2) 6–1, 6–4
1991 美國 莫妮卡·施莉絲 (2)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沙芭天妮 6–3, 7–5
1990 美國 莫妮卡·施莉絲 奧地利 朱迪思·威斯納英語Judith Wiesner 6–1, 6–2
1989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沙芭天妮 美國 克里斯·艾華特 (4) 6–1, 4–6, 6–2
1988 德國 施特菲·嘉芙 (2) 美國 克里斯·艾華特 (3) 6–4, 6–4
1987 德國 施特菲·嘉芙 美國 克里斯·艾華特 (2) 6–1, 6–2
1986 美國 克里斯·艾華特 德國 施特菲·嘉芙 6–4, 6–2
1985 美國 瑪蒂娜·娜華蒂露娃 美國 克里斯·艾華特 6–2, 6–4
關閉

男子雙打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薩爾瓦多 馬塞洛·阿雷瓦洛
克羅地亞 馬特·帕維奇
英國 朱利安·卡殊
英國 勞埃德·格拉斯普爾
7–6(7–3)、6–3
2024 印度 羅翰·波柏納
澳洲 馬修·伊布登
克羅地亞 艾雲·多迪格
美國 奧斯汀·加逸錫 (2)
6–7(3–7), 6–3, [10–6]
2023 墨西哥 聖地亞哥·岡薩雷斯
法國 愛德華·羅歇-瓦瑟蘭
美國 奧斯汀·加逸錫
法國 尼古拉·馬俞
7–6(7–4), 7–5
2022 波蘭 胡貝特·靴卡斯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荷蘭 衛斯理·庫爾霍夫 (2)
英國 尼爾·斯庫普斯基 (2)
7–6(7–5), 6–4
2021 克羅地亞 尼克拉·梅克蒂奇
克羅地亞 馬特·帕維奇
英國 丹尼爾·埃文斯
英國 尼爾·斯庫普斯基
6–4, 6–4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美國疫情取消 [10]
2019 美國 鮑伯·拜仁 (6)
美國 邁克·拜仁 (6)
荷蘭 衛斯理·庫爾霍夫
希臘 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7–5, 7–6(10–8)
2018 美國 鮑伯·拜仁 (5)
美國 邁克·拜仁 (5)
俄羅斯 卡倫·哈查諾夫
俄羅斯 安德烈·盧比利夫
4–6, 7–6(7–5), [10–4]
2017 波蘭 盧卡斯·古博特
巴西 馬塞洛·梅洛
美國 本傑明·尼古拉斯·門羅英語Nicholas Monroe
美國 傑克·索克 (2)
7–5, 6–3
2016 法國 皮埃爾-于格·埃貝爾
法國 尼古拉·馬俞
南非 雷文·克拉森
美國 拉傑夫·拉姆
5–7, 6–1, [10–7]
2015 美國 鮑伯·拜仁 (4)
美國 邁克·拜仁 (4)
加拿大 瓦謝克·波斯皮西爾
美國 傑克·索克
6–3, 1–6, [10–8]
2014 美國 鮑伯·拜仁 (3)
美國 邁克·拜仁 (3)
哥倫比亞 胡安·塞巴斯蒂安·卡瓦爾
哥倫比亞 羅伯特·法拉赫
7–6(10–8), 6–4
2013 巴基絲坦 阿薩姆-烏爾-哈克·奎雷西
荷蘭 讓-朱利安·羅耶爾
波蘭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波蘭 馬辛·麥考斯基
6–4, 6–1
2012 印度 利安德·帕斯 (3)
捷克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3)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3)
3–6, 6–1, [10–8]
2011 印度 馬赫什·布帕蒂
印度 利安德·帕斯 (2)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2)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2)
6–7(5–7), 6–2, [10–5]
2010 捷克 盧卡斯·德勞希
印度 利安德·帕斯
印度 馬赫什·布帕蒂 (2)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6–2, 7–5
2009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4)
以色列 安迪·拉姆
澳洲 阿什利·費舍爾
澳洲 斯蒂芬·胡斯
6–7(4–7), 6–2, [10–7]
2008 美國 鮑伯·拜仁 (2)
美國 邁克·拜仁 (2)
印度 馬赫什·布帕蒂
巴哈馬 馬克·諾爾斯 (3)
6–2, 6–2
2007 美國 鮑伯·拜仁
美國 邁克·拜仁
捷克 馬丁·達姆
印度 利安德·帕斯
6–7(7–9), 6–3, [10–7]
2006 瑞典 約納斯·波格文 (2)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3)
美國 鮑伯·拜仁
美國 邁克·拜仁
6–4, 6–4
2005 瑞典 約納斯·波格文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2)
津巴布韋 韋恩·比歷克
津巴布韋 奇雲·烏利耶特
6–1, 6–2
2004 津巴布韋 韋恩·比歷克 (2)
津巴布韋 奇雲·烏利耶特
瑞典 約納斯·波格文 (2)
澳洲 托·胡比治 (2)
6–2, 7–6(14–12)
2003 瑞士 羅傑·費達拿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印度 利安德·帕斯
捷克 大衛·里克爾
7–5, 6–3
2002 巴哈馬 馬克·諾爾斯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美國 唐納德·約翰遜
美國 賈里德·帕爾默 (2)
6–3, 3–6, 6–1
2001 捷克 伊里·諾華克
捷克 大衛·里克爾
瑞典 約納斯·波格文
澳洲 托·胡比治
7–5, 7–6(7–3)
2000 澳洲 托·胡比治 (4)
澳洲 馬克·胡霍特 (4)
捷克 馬丁·達姆
斯洛伐克 多米尼克·赫芭迪
6–3, 6–4
1999 津巴布韋 韋恩·比歷克
澳洲 桑登·施托勒
德國 鮑里斯·碧加
美國 簡-米高·甘比爾
6–1, 6–1
1998 南非 埃利斯·費雷拉
美國 里克·利奇 (2)
美國 亞歷克斯·奧拜仁
美國 喬納森·斯塔克 (2)
6–2, 6–4
1997 澳洲 托·胡比治 (3)
澳洲 馬克·胡霍特 (3)
巴哈馬 馬克·諾爾斯 (2)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7–6, 7–6
1996 澳洲 托·胡比治 (2)
澳洲 馬克·胡霍特 (2)
南非 埃利斯·費雷拉
美國 帕特里克·麥根萊 (4)
6–1, 6–3
1995 澳洲 托·胡比治
澳洲 馬克·胡霍特
美國 吉姆·格拉布 (2)
美國 帕特里克·麥根萊 (3)
6–3, 7–6
1994 荷蘭 雅克·艾里廷
荷蘭 保羅·哈休斯
巴哈馬 馬克·諾爾斯
美國 賈里德·帕爾默
7–6, 7–6
1993 荷蘭 理查德·加逸錫
荷蘭 約翰內斯·馬丁納斯·西梅林克英語Jan Siemerink
美國 帕特里克·麥根萊 (2)
美國 喬納森·斯塔克
6–7, 6–4, 7–6
1992 美國 肯·弗拉赫
美國 托德·維特斯肯英語Todd Witsken
美國 肯特·金尼爾英語Kent Kinnear
美國 斯文·薩魯馬英語Sven Salumaa
6–4, 6–3
1991 南非 韋恩·費雷拉
南非 皮特 諾弗爾英語Piet Norval
美國 肯·弗拉赫 (3)
美國 羅伯特·塞古索英語Robert Seguso (3)
5–7, 7–6, 6–2
1990 美國 里克·利奇
美國 吉姆·皮尤
西德 鮑里斯·碧加
巴西 卡西奧·莫塔英語Cássio Motta
6–3, 6–4
1989 瑞士 雅各布·赫拉塞克
瑞典 安德斯·耶呂德 (2)
美國 吉姆·格拉布
美國 帕特里克·麥根萊
6–3 (退賽)
1988 澳洲 約翰·菲茨傑拉德
瑞典 安德斯·耶呂德
美國 肯·弗拉赫 (2)
美國 羅伯特·塞古索 (2)
7–6, 6–1, 7–5
1987 美國 保羅·安納干尼 (2)
南非 赫里斯托·范·任斯波格英語Christo van Rensburg (2)
美國 肯·弗拉赫
美國 羅伯特·塞古索
6–2, 6–4, 6–4
1986 美國 布拉德·吉爾伯特
美國 文森特·范·派頓英語Vince Van Patten
瑞典 斯特凡·艾特堡
瑞典 安德斯·耶呂德
(賽前退賽)
1985 美國 保羅·安納干尼
南非赫里斯托·范·任斯波格
美國 舍伍德·斯圖爾特
澳洲 金·沃里克
7–5, 7–5, 6–4
關閉

女子雙打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米拉·安祖娃
季阿娜·施耐德
西班牙 克里斯蒂娜·布克沙
日本 加藤未唯
6–3, 6–7(5–7), [10–2]
2024 美國 索菲亞·姬蓮
美國 比丹妮·瑪迪克-辛特斯 (2)
加拿大 加布里埃拉·達布羅斯基
新西蘭 埃琳·羅特利夫
4–6, 7–6(7–5), [11–9]
2023 美國 科科·嘉奧芙
美國 謝茜嘉·柏高娜
加拿大 萊拉·費南迪斯
美國 泰勒·湯森
7–6(8–6), 6–2
2022 德國 勞拉·西格蒙德
薇拉·施禾娜莉娃
韋羅妮卡·古達美杜娃
比利時 愛麗絲·梅頓絲
7–6(7–3), 7–5
2021 日本 青山修子
日本 柴原瑛菜
美國 海莉·卡特爾英語Hayley Carter
巴西 路易莎·斯蒂凡尼
6–2, 7–5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美國疫情取消 [10]
2019 比利時 愛麗絲·梅頓絲
白俄羅斯 阿麗娜·莎巴蘭卡
澳洲 薩曼莎·史杜素
中國 張帥
7–6 (7–5), 6–2
2018 澳洲 阿什莉·芭迪
美國 可可·范德維德
捷克 巴爾博拉·琪莉芝高娃
捷克 卡特日娜·施妮雅高娃
6–2, 6–1
2017 加拿大 加布里埃拉·達布羅斯基
中國 徐一幡
印度 薩尼婭·美莎
捷克 巴博拉·斯特里措娃
6–4, 6–3
2016 美國 比丹妮·瑪迪克-辛特斯
捷克 露絲·莎伐洛娃
匈牙利 巴包斯·蒂美阿
哈薩克斯坦 雅羅斯拉娃·施韋多娃
6–3, 6–4
2015 瑞士 瑪蒂娜·軒芝絲 (4)
印度 薩尼婭·美莎
俄羅斯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2)
俄羅斯 葉連娜·韋斯寧娜 (2)
7–5, 6–1
2014 瑞士 瑪蒂娜·軒芝絲 (3)
德國 薩比娜·利斯基
俄羅斯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俄羅斯 葉連娜·韋斯寧娜
4–6, 6–4, [10–5]
2013 俄羅斯 娜佳·彼得羅娃 (3)
斯洛文尼亞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2)
美國 麗莎·雷蒙 (4)
英國 羅拉·笠臣
6–1, 7–6(7–2)
2012 俄羅斯 瑪麗亞·姬莉蘭歌
俄羅斯 娜佳·彼得羅娃 (2)
意大利 薩拉·艾蘭妮
意大利 羅貝塔·雲芝
7–6(7–0), 4–6, [10–4]
2011 斯洛伐克 丹妮拉·漢杜高娃
波蘭 阿格涅什卡·拉雲絲嘉
美國 莉澤爾·許貝爾 (4)
俄羅斯 娜佳·彼得羅娃 (2)
7–6(7–5), 2–6, [10–8]
2010 阿根廷 姬絲拉·杜高
意大利 弗拉維婭·賓妮達
俄羅斯 娜佳·彼得羅娃
澳洲 薩曼莎·史杜素
6–3, 4–6, [10–7]
2009 俄羅斯 斯韋特蘭娜·古絲妮蘇娃 (2)
法國 阿梅莉·瑪莉絲莫
捷克 克韋塔·佩什克
美國 麗莎·雷蒙 (3)
4–6, 6–3, [10–3]
2008 斯洛文尼亞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日本 杉山愛 (2)
津巴布韋 卡拉·比歷克 (2)
南非 莉澤爾·許貝爾 (3)
7–5, 4–6, [10–3]
2007 美國 麗莎·雷蒙 (3)
澳洲 薩曼莎·史杜素 (2)
津巴布韋 卡拉·比歷克
南非 莉澤爾·許貝爾 (2)
6–4, 3–6, [10–2]
2006 美國 麗莎·雷蒙 (2)
澳洲 薩曼莎·史杜素
南非 莉澤爾·許貝爾
美國 瑪蒂娜·娜華蒂露娃
6–4, 7–5
2005 俄羅斯 斯韋特蘭娜·古絲妮蘇娃
澳洲 艾麗西亞·莫利克
美國 麗莎·雷蒙 (2)
澳洲 雷內·斯塔布斯 (2)
7–5, 6–7(5–7), 6–2
2004 俄羅斯 娜佳·彼得羅娃
美國 梅根·蕭內西
俄羅斯 斯韋特蘭娜·古絲妮蘇娃
俄羅斯 葉連娜·利霍夫采娃
6–2, 6–3
2003 南非 莉澤爾·許貝爾
保加利亞 瑪格達蓮娜·馬列娃
日本 淺越忍
日本 宮城奈奈英語Nana Miyagi
6–4, 3–6, 7–5
2002 美國 麗莎·雷蒙
澳洲 雷內·斯塔布斯
西班牙 比希尼婭·魯阿諾·帕斯夸爾
阿根廷 保拉·蘇亞雷斯
7–6(7–4), 6–7(4–7), 6–3
2001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5)
法國 納塔莉·托齊亞
美國 麗莎·雷蒙
澳洲 雷內·斯塔布斯
6–0, 6–4
2000 法國 朱莉·阿拉爾-德屈吉
日本 杉山愛
美國 妮科爾·阿倫特
荷蘭 曼農·瑪莉亞·博列嘉芙英語Manon Maria Bollegraf
4–6, 7–5, 6–4
1999 瑞士 瑪蒂娜·軒芝絲 (2)
捷克 雅娜·露禾娜 (7)
美國 MJ費南迪斯
美國 莫妮卡·施莉絲
0–6, 6–4, 7–6(7–1)
1998 瑞士 瑪蒂娜·軒芝絲
捷克 雅娜·露禾娜 (6)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白俄羅斯 娜塔莎·茲韋列娃 (2)
6–2, 3–6, 6–3
1997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4)
白俄羅斯 娜塔莎·茲韋列娃 (2)
比利時 薩賓·阿佩爾曼斯英語萨宾·阿佩尔曼斯
荷蘭 米麗亞姆·奧曼斯英語Miriam Oremans
6–4, 6–2
1996 捷克 雅娜·露禾娜 (5)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3)
美國 梅雷迪思·麥格拉思 (2)
拉脫維亞 拉里薩·薩夫琴科·內蘭德英語Larisa Savchenko Neiland
6–4, 6–4
1995 捷克 雅娜·露禾娜 (4)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2)
美國 G費南迪斯 (4)
白俄羅斯 娜塔莎·茲韋列娃
7–5, 2–6, 6–3
1994 美國 G費南迪斯 (2)
白俄羅斯 娜塔莎·茲韋列娃
美國 派蒂·芬迪克
美國 梅雷迪思·麥格拉思
6–3, 6–1
1993 捷克 雅娜·露禾娜 (3)
拉脫維亞 拉里薩·薩夫琴科·內蘭德英語Larisa Savchenko Neiland (2)
加拿大 吉爾·赫瑟林頓 (2)
美國 凱西·里納爾迪英語Kathy Rinaldi (2)
6–2, 7–5
1992 西班牙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拉脫維亞 拉里薩·薩夫琴科·內蘭德英語Larisa Savchenko Neiland
加拿大 吉爾·赫瑟林頓
美國 凱西·里納爾迪
7–5, 5–7, 6–3
1991 美國 MJ費南迪斯
美國 齊娜·加里森
美國 G費南迪斯 (3)
捷克斯洛伐克 雅娜·露禾娜
7–5, 6–2
1990 捷克斯洛伐克 雅娜·露禾娜 (2)
捷克斯洛伐克 海倫娜·蘇科娃 (3)
美國 貝西·內格爾森英語Betsy Nagelsen
美國 羅賓·懷特
6–4, 6–3
1989 捷克斯洛伐克 雅娜·露禾娜
捷克斯洛伐克 海倫娜·蘇科娃 (2)
美國 G費南迪斯 (2)
美國 洛麗·麥克尼爾
7–6(7–5), 6–4
1988 西德 施特菲·嘉芙
阿根廷 加布里埃拉·沙芭天妮
美國 G費南迪斯
美國 齊娜·加里森
7–6(8–6), 6–3
1987 美國 瑪蒂娜·娜華蒂露娃 (2)
美國 帕姆·施賴弗 (2)
西德 克勞迪婭·科德-基爾施
捷克斯洛伐克 海倫娜·蘇科娃
6–3, 7–6(8–6)
1986 美國 帕姆·施賴弗
捷克斯洛伐克 海倫娜·蘇科娃
美國 克里斯·艾華特
澳洲 溫迪·特恩布爾
6–2, 6–3
1985 美國 G費南迪斯
美國 瑪蒂娜·娜華蒂露娃
美國 芭芭拉·喬丹
捷克斯洛伐克 哈娜·文迪高娃
7–6(7–4), 6–2
關閉

混合雙打

更多資訊 年, 冠軍 ...
冠軍 亞軍 比分
1985 瑞士 海因茨·金特哈特
美國 瑪蒂娜·娜華蒂露娃
波蘭 沃伊切赫·菲巴克
加拿大 卡爾林·巴塞特-瑟古索英語Carling Bassett
6–3, 6–4
1986 澳洲 約翰·菲茨傑拉德
澳洲 伊麗莎白·斯麥利
西班牙 埃米利奧·桑切斯
西德 施特菲·嘉芙
6–4, 7–5
1987 捷克斯洛伐克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捷克斯洛伐克 雅娜·露禾娜
南非 克里斯托·范倫斯堡英語Christo van Rensburg
南非 埃爾娜·賴納赫英語Elna Reinach
6–3, 3–6, 6–3
1988 荷蘭 米希爾·斯哈珀斯英語Michiel Schapers
美國 安·亨里克森英語Ann Henricksson
美國 吉姆·皮尤
捷克斯洛伐克 雅娜·露禾娜
6–4, 6–4
1989 美國 肯·弗拉赫
加拿大 吉爾·赫瑟林頓
美國 舍伍德·斯圖爾特
美國 齊娜·加里森
6–2, 7–6(7–3)
關閉

紀錄

單打

  • 最多冠軍 (男子6次/女子8次)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1990、1995、1996、2001、2002、2003)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2007、2011、2012、2014、2015、2016)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2002、2003、2004、2007、2008、2013、2014、2015)
  • 最多連續冠軍 (3次)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2001、2002、2003)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2014、2015、2016)
德國 施特菲·嘉芙 (1994、1995、1996)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2002、2003、2004,2013、2014、2015)
  • 最多決賽 (男子8次/女子10次)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1990、1994、1995、1996、1998、2001、2002、2003)
美國 莎蓮娜·威廉絲 (1999、2002、2003、2004、2007、2008、2009、2013、2014、2015)

雙打

  • 最多冠軍
— 相同搭擋 (6次)
美國 鮑伯·拜仁 / 美國 邁克·拜仁 (2007、2008、2014、2015、2018、2019)
— 不同搭擋 (7次)
捷克 雅娜·露禾娜
1989、1990 (搭擋 捷克斯洛伐克 蘇科娃)、1993 (搭擋 拉脫維亞 薩夫琴科·內蘭德英語Larisa Savchenko Neiland)、1995、1996 (搭擋 西班牙 桑切斯·維卡里奧)、
1998、1999 (搭擋 瑞士 軒芝絲)

陽光雙賽冠軍

單打

更多資訊 男子7人 ...
男子7人
1 美國 吉姆·古里亞 1991
2 美國 張德培 1992
3 美國 皮特·森柏斯 1994
4 智利 馬塞洛·里奧斯 1998
5 美國 安德烈·阿加斯 2001
6 瑞士 羅傑·費達拿 2005、2006、2017
7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2011、2014、2015、2016
關閉
更多資訊 女子4人 ...
關閉

雙打

更多資訊 女子, 相同搭擋(5組) ...
關閉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