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素類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辣椒素類化合物(英語:Capsaicinoids)是指C9-C11支鏈脂肪酸和香草基胺合成的酰胺類化合物,不同辣椒素類物質的主要差異在於脂肪烴側鏈長度、是否存在雙鍵和分支點以及相對辣度。辣椒素是辣椒中的主要辣椒元,是辣味的主要決定因子,其次是二氫辣椒素。[1]這兩種化合物的辣度差不多是降二氫辣椒素、高二氫辣椒素和高辣椒素的兩倍。不同純辣椒元的稀溶液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辛辣感,但其濃溶液無此差別。而ω-羥基辣椒素則是一種不辣的辣椒素類化合物[2]。
一般認為,辣椒素類物質被是由香草基胺與帶支鏈結構的脂肪酸在紅辣椒果實內部子房隔壁上縮合而成的。具體而言,辣椒素是由香草基胺和8-甲基-6-烯基-壬酰輔酶A反應得到的。[3][4]辣椒素的生物合成取決於基因座pun1上殘留的基因AT3,它被公認為是一個脂酰基轉移酶編碼。[5]
除了這些天然的辣椒素類物質外,還有一種人造的辣椒素類物質N-香草基壬酰胺(VNA或PAVA)。雖然它也存在於辣椒屬植物的油性樹脂中,但更多情況下是通過人工合成得到的。[6]它能作為參比物質用於測定其他辣椒素類物質的相對辛辣度。
辣椒素類
辣椒素的名稱 | 縮寫 | 分子式 | 通常情況下相關物質的質量分數 | 史高維爾 指數 |
化學結構式 | CAS號 |
---|---|---|---|---|---|---|
辣椒素 | C | C18H27NO3 | 69% | 16,000,000 | ![]() |
404-86-4 |
二氫辣椒素 | DHC | C18H29NO3 | 22% | 16,000,000 | ![]() |
19408-84-5 |
降二氫辣椒素 | NDHC | C17H27NO3 | 7% | 9,100,000 | ![]() |
28789-35-7 |
高二氫辣椒素 | HDHC | C19H31NO3 | 1% | 8,600,000 | ![]() |
20279-06-5 |
高辣椒素 | HC | C19H29NO3 | 1% | 8,600,000 | ![]() |
58493-48-8 |
降辣椒素 | NC | C17H25NO3 | ![]() |
61229-08-1 | ||
N-香草基壬酰胺 | PAVA | C17H27NO3 | 9,200,000 | ![]() |
2444-46-4 |
辣椒素酯類
此外在甜椒中存在無辣味的類辣椒素物質辣椒素酯(capsiate)、二氫辣椒素酯(dihydrocapsiate)[7]和降二氫辣椒素酯(Nordihydrocapsiate)[8]。辣椒素酯具有與辣椒素類物質相同的側鏈脂肪酸,但分子結構中的香草基胺被香莢蘭醇(vanillyl alcohol)代替。
名稱 | 分子式 | 結構 | CAS號 |
---|---|---|---|
辣椒素酯 | C18H26O4 | ![]() |
205687-01-0 |
二氫辣椒素酯 | C18H28O4 | ![]() |
205687-03-2 |
降二氫辣椒素酯 | C17H26O4 | ![]() |
220012-53-3 |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