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貞觀律》,是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制定並頒佈的律文[1]

特點

唐太宗命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等着手編修舊制唐律[2],並採用魏徵所建議的仁恩原則[3],於貞觀十一年(637年)正月頒佈法律五百條,分為十二卷: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鬥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罪行二十級:笞刑五條、杖刑五條,各十為差;徒刑五條,半年為差;流刑三條,五百里為差;死刑二條[4][5][6]。史稱《貞觀律》比起隋朝舊律明顯慎刑許多。[7][8]

《貞觀律》雖仍以隋《開皇律》為藍本,但較《武德律》則作了進一步的改進[9]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