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範疇(Grammatical category),也稱文法特徵(Grammatical feature),是指通過句法或形態上的特徵對各種文法意義的歸類。
雖然不同學者所用的術語往往也有所差別,但還是應對文法範疇和詞彙類別加以區分。後者(屬於句法範疇)主要對應傳統文法中的詞類,即名詞、形容詞、動詞等分類。
文法關係定義了特定詞性的詞與短語之間的關係,取決於這些詞與短語在句法樹中的位置。傳統的文法關係包括主語、賓語、間接賓語等。
定義
文法範疇可以定義為通過句法或形態上的文法特徵對各種文法意義的歸類[1],同一範疇內的各種文法意義相互對立[2]。但這個歸類本身可以有多種內涵。
狹義的文法範疇一定要與形態變化掛鈎,即文法範疇的區別一定要用屈折特徵(inflectional feature)體現出來。[3]如英語名詞單數為無標,而複數則通常一定要添加複數後綴 -s 或者變為相應屈折形態。
實際上文法範疇並不一定需要通過屈折變化表示[4],如格這一文法範疇,既可以通過格變化表示,也可以通過介詞(如日語)乃至語序(如漢語和英語)表示。
常見範疇
各種語言的文法範疇不大相同,常見的文法範疇及其文法意義有:
- 性(gender):陰性、陽性、中性等;
- 數(number):單數、複數等;
- 格(case):主格、賓格、屬格、作格、通格、與格、工具格等;
- 時(時態,tense):現在時、將來時、過去時等;
- 體(aspect):進行體、完成體、完整體、非完整體等;
- 態(語態,voice):主動語態、被動語態、中間被動語態、反被動語態、應動語態等;
- 式(語氣,mood):陳述語氣、祈使語氣、虛擬語氣、條件語氣等;
- 身(人稱,person):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等;
- 級(comparison):原級、比較級、最高級等;
- 否(極性,polarity):肯定、否定等;
- 生(有生性,animacy):有生、無生等;
- 標(有標性,markedness):有標、無標等;
- 定(定指性,definiteness):定指、不定指等;
- 據(言據性,evidentiality):目睹、非目睹、推斷、引述、假設等;
- 界(有界性,boundedness):有界、無界等;
- 結點性(telicity):結點、非結點等;
- 排他性(clusivity):排除、包括等;
- 尊敬度(honorifics):親稱對立、尊敬、謙虛、美化等;
- 意外性(mirativity):意外,非意外等;
- 及物性(他動性,transitivity):不及物、及物、雙及物等。見配價、論元。
註釋
參考文獻
參閲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