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核取代反應,或稱親核性取代反應,親核攻擊,通常發生在帶有正電或部份正電荷的碳上,碳原子與帶有負電或部份負電的親核試劑(Nu:−)產生反應而被取代。常分為兩種反應機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0年9月10日) |
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
SN1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如下:
第一步是原化合物的解離生成碳正離子和離去基團,然後親核試劑與碳正離子結合。由於速控步為第一步,只涉及一種分子,故稱 SN1 反應。
常發生於:
- 碳上取代基較多(如:(CH3)3CX),使得相應碳正離子的能量更低,更加穩定。同時位阻效應也限制 SN2 機理中親核試劑的侵蝕。
- 對碳陽離子生成有利條件:有許多釋電子基團幫助穩定碳陽離子的正電荷(3級碳>2級碳>1級碳),一級碳幾乎不能夠單獨存在,而會立刻和周遭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內能更低的分子。
SN1 親核取代反應特點: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
SN2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如下:
較強親核劑直接由背面進攻碳原子,並形成不穩定的一碳五鍵的過渡態,隨後離去基團離去,完成取代反應。
常發生於:
- 碳原子取代較少(如:CH3X),可較容易使 SN2 反應發生。(原因是碳原子上有烷基取代時會有供電效應使被進攻的碳正電性減弱,且烷基取代會產生空間位阻,阻礙進攻)
- 對碳正離子生成有不利條件的環境下:有許多拉電子基或較少推電子基(1級碳>2級碳>3級碳)。
SN2 親核取代反應特點:
- 反應速率決定在兩個因素上:強親核劑的濃度高低與反應物的濃度高低,所以根據理論推斷該反應為典型的二級速率反應,反應物親核試劑。
- 從立體化學觀點來看,該反應反應物若為光學異構物之一,則產物構型翻轉概率為100%(完全反轉),因為只能從反側攻擊,故產物必定反轉。
- 反應適合在高極性非質子性溶劑中進行,高極性有助於穩定反應中間體,非質子性溶劑則不會與強親核劑化合而導致反應平衡往反應物移動。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