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突厥,原是突厥汗國西面可汗。突厥對唐朝戰爭失敗後陷入東西分裂,位於汗國西部範圍的室點密收攏部落,授十部落首領每人一支箭,所以又被稱為十箭(Onoq)。「十箭」保存有相當實力,得以在西域稱雄、並控制絲綢之路。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11月28日) |
西突厥政體與東突厥大同小異,但「閻洪達」一職卻是西突厥專有,負責評論國政。西突厥分為左、右兩廂,各五姓:左廂咄陸部五姓,右廂弩失畢部五姓。咄陸部又分「五啜」:處木昆律啜,胡祿屋闕啜,攝舍提敦啜,突騎施賀邏施啜,鼠尼施處半啜。弩失畢部則分為「五俟斤」:阿悉結闕俟斤,哥舒闕俟斤,拔寒幹暾沙闕俟斤,阿悉結泥孰俟斤,阿舒虛半俟斤。左右兩廂合為十姓部落。
突厥興起時,土門可汗弟室點密西征,役屬西域鐵勒各部、葛邏祿、拔悉密等諸部。室點密可汗先是聯合薩珊波斯在布哈拉之戰擊敗嚈噠帝國,在布哈拉之戰後由於與薩珊波斯爭奪絲綢之路控制權而交惡,所以又聯同東羅馬帝國結盟,進攻薩珊波斯。581年突厥分裂,達頭可汗建立西突厥汗國,設南牙(冬都)於鷹娑川(今新疆庫車西北)岸邊,建北牙(夏都)於碎葉河旁的干泉(今哈薩克斯坦楚河西岸)。至射匱可汗廣開疆土,東起金山西到西海諸國都在他的統治之下,汗庭建在龜茲北面的三彌山。其弟統葉護可汗把汗庭遷到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派吐屯駐西域各國,收斂征賦。這是西突厥最強盛的時期。
602年東羅馬皇帝福卡斯和波斯王霍斯勞二世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東羅馬-薩珊戰爭,625年在新任東羅馬皇帝希拉克略請求下,統葉護可汗出兵4萬入侵波斯帝國東面引發了第三次突厥-波斯戰爭,西突厥成功牽制了波斯,使東羅馬軍隊在尼尼微之戰擊敗了波斯,洗劫了波斯國王的宮殿。
貞觀初年,統葉護被伯父所殺,西突厥內部變亂迭起,貴族爭立。阿史那同俄在位期間,承認了十姓部落(弩失畢和咄陸各五姓)的獨立地位,同時還與東突厥劃定伊犁河為界。此時的西突厥萎縮至東邊一小部分。
651年,阿史那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建牙帳在雙河(今新疆博樂、溫泉一帶)和千泉,總領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國,進攻唐朝的庭州等地。657年,唐朝派蘇定方等征討西域,俘獲賀魯,西突厥滅亡(參見唐滅東、西突厥之戰)。唐朝在其故地設置崑陵都護府和濛池都護府,最初以羈縻的方式管轄各部落;龍朔元年為阻止大食侵擾商路,在該地區設道置州,仍然委派原各區域部族首領為都護。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內地與西域的道路被節度使割據勢力所截斷,西突厥地區的「都護府、道、州」三級政府模式維持到公元809年,持續200多年後,最終隨着安西都護府的陷落而告崩潰。
西突厥汗國立國於6世紀中期,強盛時疆域囊括整個中亞,7世紀後期被中國的唐朝所滅。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