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瓦螨科瓦螨属节肢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瓦蟎(學名:Varroa destructor),又稱狄斯瓦蟎、蜂蟹蟎,是蛛形綱瓦蟎科瓦蟎屬的一種生物,是蜜蜂的體外寄生蟲,以蜜蜂的幼蟲、 蛹及成蟲脂肪體為食獲取營養[2]。
雄蟎生命周期較短,在交配後不久就會死亡,而雌蟎的生命周期相對較長[3]。雌蟎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在幼蟲巢房內的繁殖期和在成年蜜蜂身上的游離期[4]。
入侵蜜蜂巢房後,標誌着雌蟎繁殖階段的開始[5]。在蜜蜂蛹的第二節腹板間,雌蟎會開一個孔以便取食蜜蜂脂肪體[2]。產卵則在巢房入侵後的約60至70小時開始,首先產下雄卵,之後每隔30分鐘產下一粒雌卵,一隻雌蟎的壽命期內通常會經歷3至7個產卵周期,產卵數量可達30粒[6]。卵圓扁平,紅棕色,長1-1.2毫米。
隨着蜜蜂發育成熟,雌蟎及其後代將與蜜蜂一同離開巢房,進入游離期[7]。在游離期間,雌蟎會附着在成年蜜蜂身上,利用蜜蜂的脂肪體為食。它們通過蜜蜂之間的物理接觸,寄生於新的宿主蜜蜂,並尋找進入育雛巢房繁殖的機會[3]。此外,雌蟎還能夠通過蜜蜂表皮烴類物質等來識別寄主,選擇最優的寄主進行寄生和繁殖[8]。
瓦蟎最初是東方蜜蜂(Apis cerana)的寄生蟲,後來轉移到了西方蜜蜂身上,並迅速傳播至全世界,成為養蜂業主要的寄生蟲害[2]。
被瓦蟎寄生的工蜂羽化後,平均體重相較於健康工蜂會輕6.3%至25%,而體重損失比例與瓦蟎數量呈正相關[3]。此外,狄斯瓦蟎攜帶的殘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會顯著縮短蜜蜂的壽命[9]。瓦蟎寄生對蜜蜂的神經系統造成干擾,影響其學習能力、認知記憶能力和行為,導致飛行能力下降、精子量減少,甚至死亡[3]。
瓦蟎是多種蜜蜂病毒的載體,尤其是殘翅病毒,其在瓦蟎體內繁殖後能夠大量傳播給蜂群其他個體[10]。在沒有瓦蟎的地區,蜜蜂病毒的感染率較低,但在瓦蟎侵染地區,蜜蜂病毒的感染率顯著增加[11]。瓦蟎攜帶的蜜蜂殘翅病毒是導致蜂群越冬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0][12]。
物理防治瓦蟎的方法主要包括細粉末處理、熱處理和分蜂處理等,然而研究表明物理防治的效率相對較低,且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難[13]。一些研究指出,通過割除雄蜂巢房可以減少蜂群中瓦蟎的數量,因為瓦蟎更傾向於寄生於雄蜂的巢房以增加自身繁殖率[14][15]。
化學防治是控制瓦蟎數量的常用方法,主要採用殺蟎劑進行處理,包括雙甲蟎、蠅毒磷、氟氰胺菊酯和氟氯苯菊酯等,它們具有成本低、活性強、使用方便和高效的特點[16]。甲酸熏蒸法以及草酸也可以有效防治瓦蟎[3]。然而過度依賴和長期使用化學藥物可能會對蜜蜂產生負面影響[17],包括工蜂記憶力、採集能力和衛生行為能力的下降[18],以及對蜂王和雄蜂生殖健康的影響[19]。此外,化學藥物的使用還可能導致化學殘留物污染蜂產品[20],並增強瓦蟎的抗藥性[21]。
利用昆蟲致病性真菌防治瓦蟎是一種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已經發現了40多種對瓦蟎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例如輪枝孢菌、被毛孢屬、擬青黴屬、白僵菌屬、綠僵菌屬和彎頸霉屬等。然而,要有效提高生物防治效果,施用方式和環境都具有一定的要求,養蜂人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物學知識。[3]
培育具有抗蟎特性的蜂種被認為是一種可持續的瓦蟎防治方法[3]。其中,瓦蟎敏感衛生行為是一種蜜蜂的抗蟎機制,如東方蜜蜂會激烈攪動身體以清除瓦蟎,從而不至於對整個蜂群造成嚴重危害[22]。通過雜交遺傳育種,可以獲得具有瓦蟎敏感衛生行為的抗蟎蜂種[23][3]。
通過對蜜蜂進行RNA干擾,可以沉默瓦蟎的基因表達,從而影響其繁殖並降低種群數量[24]。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編輯技術能夠改變蜜蜂的生理、行為和生長,增強其對病原體的抗性,並通過觸發蜂蟎RNA干擾反應來殺死蜜蜂身上的蜂蟎[3][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