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节肢动物门唇足纲的一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蚰蜒(jau4 jin4)是節肢動物門、唇足綱之下蚰蜒目(學名:Scutigeromorpha)物種的統稱,俗稱錢串子、草鞋蟲、草鞋底、蓑衣蟲、香油蟲和毛乍乍等[7],古名䗅𧕯[8]。在中國古代,「蚰蜒」一詞原指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中的長頭地蜈蚣屬(Mecistocephalus),自明朝以來此詞的指代對象轉變為現今生物學上定義的蚰蜒[9]。
蚰蜒目 化石時期:
| |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 | 多足亞門 Myriapoda |
綱: | 唇足綱 Chilopoda |
亞綱: | 背氣門亞綱 Notostigmophora Verhoeff, 1901[4] |
目: | 蚰蜒目 Scutigeromorpha Pocock, 1895[2][3] |
科[5] | |
| |
異名 | |
|
蚰蜒目現存3科,包含約100個已確認的物種[3],而實際種數可能超過150個[5]。除南極洲外,世界各大洲的熱帶和溫帶地區均有分佈[7]。歐洲常見的種類為家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東亞常見的種類為花蚰蜒(Thereuonema tuberculata)和大蚰蜒(Thereuopoda clunifera)。牠們的總體特徵是形似蜈蚣而較小[註 1],有15對細長易脫落的步足和1對能分泌毒液的顎足。
蚰蜒多呈黃褐色,成蟲體長2–3.5厘米[7],個別熱帶地區的種類可達約8厘米[10]。頭部圓拱形,有一對細長多節的鞭狀觸角,觸角上有一感受器;口器共三對,包括一對大顎(英文:mandible)與兩對小顎(英文:maxilla);第一對附肢特化為顎足,顎足末端呈鈎爪狀,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7][11]。軀幹分為15個體節,被8個延長的蕃茄狀背板(英文:tergum)覆蓋;開放型的短氣管呈狹縫狀,一端通向心包,另一端開口於背板後緣[7][12]。每個體節各有一對細長的步足,步足的長度從前向後遞增,以減少前後鄰足運動時造成的干擾;跗節在步足中佔比極長,分為許多小節(第一跗節至少4節,第二跗節至少5節)[7]。最後一對步足不用於行走[10],呈觸角狀,長度遠超其他步足,其跗節分為500小節,第一和第二跗節分節不明顯[7]。從卵中剛孵化的幼蟲僅有4個具足體節,在首次蛻皮時長出一對新步足,之後每次蛻皮都會長出兩對步足[7]。
蚰蜒是行動最迅速的多足動物類群[10],某些種類的移動速度可達每秒40厘米[13]。逃避敵害時,蚰蜒的最後一對步足會脫落(參閱:自割),脫落的步足有時還會抽搐幾分鐘以迷惑敵方,日後牠們經過幾次蛻皮,會重新長出完整的步足[10]。
作為唇足綱中背氣門亞綱僅存的代表,蚰蜒的氣孔(氣管開口)位於背板上且不成對,而更為進步的側氣門亞綱則在體側生有成對的氣孔[14][11]。此外,蚰蜒是唇足綱中唯一透過血藍蛋白輸送氧氣的類群[15],也是唯一保留了複眼的類群[14],擁有唇足動物中最好的視力[10]。
蚰蜒常出沒於人類居住和活動處所,在室外大多棲息於磚瓦、石塊和枯枝落葉層之下[7][10]。屬夜行性食肉動物,捕食蜘蛛、臭蟲、白蟻、蟑螂、蠹魚、螞蟻和蒼蠅等小型節肢動物[12][7]。會用顎足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並將獵物肢解,吃掉其身上的柔軟部位[16]。
此章節需要擴充。 |
蚰蜒以居家的害蟲為食,被認為是一類益蟲,但牠們細長而多足的外表令人不安,很少有人願與牠們同居一室。蚰蜒中常見的家蚰蜒雖無攻擊性,亦無足夠的力量輕易咬破人的皮膚,但有時會出於自衛而蜇刺人類。其毒液注入人體後,會導致嚴重的腫脹和疼痛[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