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新世界鸚鵡科藍金剛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學名:Cyanopsitta spixii,巴西葡萄牙語:Ararinha-azul,英語:Spix's macaw,中國大陸作小藍金剛鸚鵡,台灣作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又稱藍色金剛鸚鵡、小藍麥鷍[註 1]、徐畢克斯金剛鸚鵡,是鸚形目金剛鸚鵡科藍金剛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3][4]這種植食性的鳥類分佈於巴西的卡欽卡地區,但現已認為自野外滅絕,可能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5][6][7][8][9]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 |
---|---|
1980年代攝於德國斯羅德鳥園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新世界鸚鵡科 Psittacidae |
亞科: | 金剛鸚鵡亞科 Arinae |
族: | 金剛鸚鵡族 Arini |
屬: | 藍金剛鸚鵡屬 Cyanopsitta Bonaparte, 1854 |
種: |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C. spixii
|
二名法 | |
Cyanopsitta spixii | |
野外絕滅前推估的分佈範圍 | |
異名 | |
|
該物種在1819年時由日耳曼生物學家約翰·巴普蒂斯特·馮·徐畢克斯發現。[3][10]其全身為藍色,眼睛虹膜黃色,周遭的裸露皮膚則為灰黑色。[5][6][11]早期因為其藍色的外觀,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常與藍綠金剛鸚鵡等同為藍色羽毛為主的金剛鸚鵡相比或曾被劃為同類,但前者體型明顯較小,眼周皮膚的顏色也有所不同。[11][12][13][14]兩方現在經研究證明關係較遠,而與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關係最接近的是紅腹金剛鸚鵡屬及小金剛鸚鵡屬的金剛鸚鵡。[5]
自徐畢克斯發現該物種之後,其野生個體的目擊報告至今寥寥可數。[15][16]直至1980年代後期一次發動尋找野生個體的企劃時,才發現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即將絕滅的危機。[17]:420[18]:269[19]在1990年時的野外調查甚至僅覓得一隻雄性個體。[20]雖然曾有釋放雌鳥至野外與該雄鳥配對的嘗試,但最終以失敗收場,而該雄性個體最後在2000年10月5日之後再也未見其蹤影。[8][15][21]該物種自野外絕跡的原因被認為來自棲息地的損失以及動物貿易。[21]因此《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研究建議,正式在2019年將其認定為野外絕滅物種。[1][21][22]
其復育的希望來自於那些動物貿易所留下的圈養族群,但早期受制於收藏家的不配合、內部衝突及技術限制,其已知的個體數一度在2000年時僅餘下60隻。[6][8][21]但自2010年代起,隨着技術的發展及巴西政府跟保育團體的支持,其圈養族群的數量正逐步回升,並得以在2022年6月11日時首次將其中8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放歸野外,成為其回歸野外的第一步。[23][24][25][26][27]《奇鸚嘉年華》系列電影就從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保育史中汲取了創作靈感,而該系列主角咘嚕仔及寶珠的原型就是此物種。[25][26][28][29][30]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相關描述可追溯至1638年,德國自然學家格奧爾格·馬奇拉夫所撰寫的文章中。[31][32]其相關描述於1648年出版成書,馬奇拉夫稱之為「Maracana」。[5][32]
這個物種的首個帶有學名的物種描述出自於日耳曼生物學家約翰·巴普蒂斯特·馮·徐畢克斯之手,他於1817年—1820年間前往巴西調查時覓得大量物種標本,而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標本則是於1819年四月時於巴西巴伊亞州茹阿澤魯地區附近的聖法蘭西斯科河射殺取得的,現此標本存放於巴伐利亞州動物標本收集研究所。[33][34]:576[35][10]該地區鄰近庫拉薩,被當地居民視作荒涼的「世界盡頭」。[35]但也有觀點認為其模式產地並非出自該處,而是塞阿拉州特賴里巴拉格蘭德。[18]:266
徐畢克斯藉此趟旅程的收穫命名大量物種,當中包含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紫藍金剛鸚鵡等一眾鸚鵡。[34]:564但他當時命名的220多種鳥類中,因重複命名或沒有實際標本等原因,至今僅餘100多種是有效的命名。[34]:564其中徐畢克斯將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命名為Arara hyacinthinus,而紫藍金剛鸚鵡則是另立一新屬,給予後者Anodorhynchus maximiliani的學名。[33]他並未有注意到此命名與英國鳥類學家約翰·萊瑟姆於1790年所給予紫藍金剛鸚鵡的學名有重複的情況(當時萊瑟姆命名為Psittacus hyacinthinus)。[33][36]直到1832年,德國鳥類學家約翰·格奧爾格·瓦格勒注意到徐畢克斯的錯誤後,以徐畢克斯的描述將這個物種重新命名為Sittace spixii,是在《國際動物命名法規》下其首個有效學名。[37][38][註 2]種小名spixii來自於徐畢克斯描述該物種的貢獻。[10][40]:362
1854年,法國鳥類學家夏爾·呂西安·波拿巴將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跟藍綠金剛鸚鵡移至Macrocercus屬[註 3]下,且另外建立了亞屬Cyanopsitta(即藍金剛鸚鵡亞屬),將其更名為Macrocercus (Cyanopsitta) spixi(原文如此)。[12][35]該名稱Cyanopsitta來自古希臘語的κυανός(轉寫:kuanos,意為「深藍色」)及中世紀拉丁語的psitta(意為「鸚鵡」)組合而成。[40]:127
1891年,意大利動物學家托馬索·薩爾瓦多里將Cyanopsitta自亞屬升格至屬,並指定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為此屬的模式種,因此其學名變成Cyanopsittacus spixi(原文如此)。[42][43]而藍綠金剛鸚鵡在薩爾瓦多里改變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歸屬之前,就已被移至琉璃金剛鸚鵡屬內。[43]至此,藍金剛鸚鵡屬成為一個單型屬,僅用以分類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此一物種。[3][35]
雖然在1854年時藍金剛鸚鵡屬已經建立,且即使許多權威機構已經在使用此一屬名,但20世紀初仍有部分文獻稱之為Ara spixii。[35]直至21世紀,基因分子研究才確認了其獨立一屬的地位。[35]現今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的鳥類名錄使用了波拿巴命名的屬名及瓦格勒命名的種小名作為其學名,即Cyanopsitta spixii。[3]
| ||||||||||||||||||||||||||||||||||||||||||||||||||||||||||||||||||||||||||||||
以最大似然法對部分金剛鸚鵡族物種建立的支序圖[44] |
1916年,美國鳥類學家羅拔·里奇韋就提及:許多人已經因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藍色羽毛,將這個物種與琉璃金剛鸚鵡屬的物種並列,但他認為根據描述及圖像而言,前者可能與其他較小的金剛鸚鵡或紅腹金剛鸚鵡關係較近。[35][45]外觀上,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體型最小,體長僅為紫藍金剛鸚鵡的三分之一;且前者的尾羽較長、翅膀長而窄,為其獨有特徵。[11][13]1900年時任養鳥協會主席第五代謝爾本男爵費德歷·達頓就認為:「比起金剛鸚鵡,我(所飼養)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更像是一隻錐尾鸚鵡。」[46][註 4]巴西鳥類學家赫爾穆特·西克也同樣不認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並非真正的金剛鸚鵡。[49]
數個不同年份的分子研究皆指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是較其他金剛鸚鵡屬成員早分化而出的物種。[50][51][44]較為後期的文獻則認為該物種與紅腹金剛鸚鵡屬及小金剛鸚鵡屬關係接近,且在體型上,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亦更接近這兩種鳥類而非琉璃金剛鸚鵡屬。[5][44]但無論其親緣關係親近與否,這些物種皆歸類於金剛鸚鵡亞科的金剛鸚鵡族下,都是俗稱的金剛鸚鵡。[17]:281[52]現該物種為單型種,沒有亞種分化。[3][17]:419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體長約55—57厘米,體重約在200—400公克之間。[5][11][53]其鳥喙的寬度平均約15.2毫米、深度平均約30.4毫米、嘴峰長度平均約33.3毫米。[53]翼展平均約120厘米,翼長介於24.7—29.97厘米(另一報告的測量平均值為27.7厘米);跗蹠長度介於22—27毫米(另一報告的測量平均為21.8毫米)之間;尾巴長度則在26.5—37.8厘米(另一報告的測量平均為35.2厘米)之間。[9][35][53]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在圈養環境下的壽命在20—33年之間;平均壽命相較其他大型金剛鸚鵡而言較短,僅約28年;這個數值接近於其近親藍翅金剛鸚鵡的平均壽命(約30年)。[9]在野外的壽命則因為相關報告數量稀少,難以得知。[9]
成鳥全身主要呈藍色,背部和翅膀的顏色較暗。[6][11]眼睛的虹膜呈黃色,周圍有深灰色的裸露皮膚,該區皮膚不具有其他額外特徵。[5][6][11]其鳥喙為黑色,頭部則為銀灰色,帶有些許藍色或灰藍色。[6][11]尾巴側面呈深藍色,且相當長及尖。[6][11]腿部則呈灰色。[6]雄性和雌性相似,難以用外觀區分性別。[5]
幼鳥面部的裸露皮膚呈白色,整體羽毛的藍色比成鳥更深,尾巴較短。[5][6]鳥喙上有一條較亮的白色條紋,眼睛虹膜則為棕色。[5][6]
與其他數種藍色的金剛鸚鵡相比(即琉璃金剛鸚鵡屬的物種),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並不具有類似紫藍金剛鸚鵡或青藍金剛鸚鵡那樣的黃色嘴角及眼環,而是有着深灰色的皮膚。[14]在其假定的分佈區域中,唯一與其同域的金剛鸚鵡僅有藍翅金剛鸚鵡,但兩者體色差異極大(藍翅金剛鸚鵡主要為綠色)容易區分。[9]
由於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目擊紀錄稀少,其實際棲息環境仍充滿假設和猜測的「斷言」。[54]過去的研究認為該物種會分佈在巴西卡欽卡、塞拉多、落葉林等生態區域。[7][54]其假定的分佈範圍面積30萬平方公里,包含巴西東北部內陸的巴伊亞州西北部、皮奧伊州南部、馬拉尼昂州南部、戈亞斯州東北部以及伯南布哥州部分地區。[6][7]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是此區域唯一主體呈藍色的金剛鸚鵡。[14]
自1990年代開始,環境研究表明這個物種更偏好居住於卡欽卡生態區的濱岸林活動,並且對金黃號角樹的枯樹冠有特殊的偏好。[7][54]該區域整體環境較為乾燥,主要分佈有數種大戟科、美洲雲實屬、棗屬植物,以及仙人柱屬、仙人掌屬、毛刺柱屬的仙人掌。[17]:420
作為生存於熱帶地區的鳥類,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並不耐寒,在一些做為個人收藏而被移動至原生環境以外的金剛鸚鵡,牠們在攝氏20度以下的環境中時可能會失去活力。[55]但這種鳥類被飼養者描述為「具有智慧且情感豐富」,喜歡破壞、玩樂跟洗澡,且「很喜歡用一隻腳倒吊在網格上晃來晃去」。[56][55]其靈巧性及記憶力被認為足以打開複雜的鎖。[55]
在巴西巴伊亞州庫拉薩的觀察中,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往往表現出相當固定的習性。[19]這個物種常在同樣的地點棲息,飛行路徑也相對固定,使得其行為變的可預測。[6][19]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飛行時的振翅頻率相對紫藍金剛鸚鵡而言較低,高度也較低,且經常鳴叫。[6]在一項採訪當地老年人的研究發現,20世紀初時人們仍能夠看到這些金剛鸚鵡組成至少30對的群體方式生活。[19]
但根據1986年12月到1987年3月間,在巴西皮奧伊州馬諾埃爾埃米迪烏地區的觀察報告顯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遊牧習性。[17]:420[19]在這段期間內,該地區未有觀察到其存在,但在雨季開始後又重新出現,這與庫拉薩地區的報告有所不同。[17]:420[19]
通常,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會跟其他鸚鵡(如藍翅金剛鸚鵡及藍冠鸚哥等)同時棲息,但通常牠們較偏好於高處或是枯枝的頂端。[13][19]觀察稱這個物種有時會驅趕藍翅金剛鸚鵡,並導致其他藍翅金剛鸚鵡躁動不安。[19]雖然如此,有時也可見到兩種金剛鸚鵡會使用同一棵樹繁殖,但因為兩者繁殖期通常錯開,因此並不會出現競爭。[19]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為植食性,主要以大戟科中數個屬的植物果實為食,包括麻瘋樹屬的Pinhão-bravo及花棘麻屬的櫟葉花棘麻。[5][6]此外,也曾觀察到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會食用黑蘇木、洋棗、Bom-nome、孿葉豆屬、金山葵屬棕櫚及大型仙人掌的Facheiroa squamosa的果實。[5][註 5]在較早期的資料中,曲葉矛櫚的棕櫚果實也被記錄為其食物選項之一。[19]這個物種也被觀察到會特地尋找水源喝水。[35]
在圈養環境下,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能接受各種水果、種子和堅果,但也需攝取少量樹皮、仙人掌肉等來獲取維生素和礦物質。[9]粥、雞蛋和少量熟牛肉也可以作為一些食物選項。[9]
野生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繁殖季節約在11月至3月之間,且通常以成熟金黃號角樹枯樹樹冠所形成的中空洞穴為巢。[6][9]這個物種喜歡重複使用相同的巢穴,甚至曾發現同一巢穴持續有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使用超過50年。[6]雌鳥孵卵期間,雄鳥會餵食雌鳥,並對其他鳥類表現出攻擊性。[56]
該鳥一般每窩會有2—3枚卵。[19]在英國特林自然歷史博物館所擁有的卵標本,其大小為長34.9毫米、寬28.7毫米。[5]因雛鳥嗉囊較小,親鳥需要更頻繁的餵食。[9][14]若成鳥在巢穴附近時察覺到威脅,牠們會趴下、躺在地上、發出聲音或大幅拍動翅膀,以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或恐嚇對方。[9]有關野生個體的其餘繁殖行為,目前仍所知甚少。[5]
在圈養環境中,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繁殖季節通常從8月開始,此時雖無明顯的求偶行為,但鸚鵡之間會有互相餵食的舉動,同時也會對飼育員展現更高的攻擊性。[9]其交配時間約為5—10分鐘,每窩通常產下2—4枚卵,最多達5枚,每兩天產一枚。[9][21]這些卵約需26天才能孵化,而雛鳥在經過兩個月後的餵養後會離巢,但還需要雙親照顧再3個月左右方能獨立。[17]:420亞成鳥在7歲後達性成熟,研究估計其一個繁殖世代約為9.6年。[9][35]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在圈養下的首個成功繁殖案例出現於1960—1970年代的巴西,有培育者成功繁殖15隻幼鳥,但其繁殖技術並未傳承至今。[6]在巴西以外的地方,則到了1988年時才在菲律賓時出現首例成功的圈養繁殖紀錄。[6]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在飛行時,會定期發出「kreh」、「krreh-krreh」、「kra-ark」、「cra-á、cra-á、cra-á」之類的叫聲。[13][21]雖然聲音不如紫藍金剛鸚鵡般大聲,但在一定距離內仍相當清晰。[14][21]此外,其警告聲則類似尖銳的金屬聲「Trtr、Trtr」。[55]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具有模仿人類說話的能力,被形容為是「模仿高手」。[9]相較於亞馬遜鸚鵡而言,通常表現得更加安靜。[56]
主要受到森林砍伐、水壩建設導致的棲息地損失,以及過度盜獵影響,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自被發現以來,其數量即不斷下降,並最終在野外絕滅。[7][57][21]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繁殖高度仰賴於成熟的金黃號角樹。[17]:338這種在當地特有的樹木所形成的濱岸林,僅由三條時令河所灌溉,形成了相當有規則性的特殊景觀:這些樹木僅分佈於中下游8米以上寬的河道兩岸,樹木間隔約為10米,距離河岸的最遠距離不超過17.6米。[5][7][54][9]
這些樹林在過去曾廣泛分佈於聖法蘭西斯科河及其支流旁,但隨着歐洲人的到來,這些林地被開闢並用以種植玉米、採集牧草,使這些樹木被大肆砍伐。[17]:338[58]金黃號角樹本身再生能力有限,且幼苗易受放牧的牛隻等家畜啃食,使其變得越來越罕見。[7][17]:338
這種遭破壞的情形一路持續至約1990年代,這種樹林的範圍就已被局限於三塊彼此不相連的極窄帶狀區域,總面積僅餘約30平方公里。[7]因此也對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生存及繁殖造成直接性的影響。[7]
由於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有着每年返回相同巢穴繁殖的緣故,獵人往往會每年返回其巢穴取卵。[9]在1977年至1987年之間,有兩名交易商販賣至少23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最高峰為1984年——該年銷出10隻成鳥及2隻幼鳥。[6][7]
因當地艱困的經濟以及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珍稀性質,採集者們趨之若鶩。[6]1987年時,一對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價格就已來到4萬美元。[6][9][註 6]每售出一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所帶來的利潤,就足以維持獵人的生活家計一整年,而中間商每出售一對鸚鵡所獲得的利潤甚至足夠買一間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或里約熱內盧的小公寓。[6]在這個物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後的一段時間內,因貿易限制導致的罕見性被進一步提高,使得斯皮克斯金剛鸚的市價和貿易量因此上漲,加劇其保護情況惡化。[15][26]
當地居民同樣因經濟問題,多依賴野味作為肉食來源。[6][7]相比於便宜的野味而言,同等體積的牛肉可花費上當地平均工資的10%。[6][7]在當地居民的回憶中,顯示他們可能曾射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以作食用,但這不是其最終在野外絕滅的主要原因。[7][19]
在部分較舊的文獻中,認為攻擊性高的非洲化蜜蜂會直接攻擊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或與其競爭巢穴,導致其數量下降。[19][7]然而在一次對金黃號角樹的生態調查顯示,40個可能的築巢地點僅有兩處明顯有這些蜜蜂的蜂巢。[7]除此之外,圈養的鸚鵡則可能因過度的近親繁殖,容易受到前胃擴張症及碳素沈着病等病症的影響。[15][59]
迄今為止,徐畢克斯用於描述該物種的標本是目前唯一已知來自野外的標本。[15]該物種自發現後至進入20世紀之前就再也無相關目擊紀錄,直到1903年6月18日及21日,奧地利鳥類學家奧特馬爾·萊瑟爾在帕納瓜的帕納瓜湖旁觀察到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為止。[6][15][18]:267[16][4]但該次紀錄因缺乏標本而無法確認是否屬實。[15]
接下來的數次觀察紀錄分別出現在1923年及1974年12月25日,一共紀錄到四隻個體。[18]:267[58]因為稀少的目擊報告及當時認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是種分佈廣泛的鳥類,人們對其物種情況一直未有完整的了解,直至1967年巴西政府才立法將列為受到完全保護的物種,並在1979年獲得更嚴格的保護。[17]:420[18]:269[4]1984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才將其自近危物種改為列入極危物種。[1]
1985年6月至7月間,國際鳥類保育協會(現今國際鳥盟的前身)資助巴西馬拉尼昂聯邦大學的保羅·羅斯(Paul Roth)博士追尋斯皮克斯金剛鸚鵡,[19][61]其團隊的研究人員在當年發現5隻鸚鵡,1986年發現3隻,而1987年5月之後僅發現2隻。[19]這兩隻個體後來在1987年底至1988年初被盜獵者捕獲,而其他幾隻個體不是被殺害就是失蹤。[19][20][58][16]而在1970—1990年間的數個不同調查顯示,大多數的鸚鵡並不在巴西境內,而是四散在世界各地,包括歐洲、新加坡、日本、菲律賓和泰國等地。[15][18]:271
自1987年4月起,就有相關的會議制定保育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相關措施,但隨着野生的個體消失,這項企畫也隨之沉寂。[15][6] 1988年9月,由巴西聖保羅動物園、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組織、《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及巴西政府聯合舉辦的會議上,雖然政府有意願推動圈養繁殖企劃,但多數飼主並不願意提供其鸚鵡用以復育。[6]因應相關企畫的委員會於兩年後的1990年成立,但最後因委員會成員間的分歧及私有收藏家的不合作,於2002年7月時被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自然資源研究所解散。[15][8]1992年6月整個世界上僅知有27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當中14隻則是人工繁殖的後代,且彼此的親緣關係未知。[18]:266
在1990年初,巴西攝影師路易斯·哥迪奧·馬里戈(Luiz Claudio Marigo)聯絡國際鳥類保育協會,欲在曼加貝拉斯山脈地區進行野外搜索,最後整個團隊當年6月—7月之間僅找到一隻雄性個體。[20][15]國際鳥盟依對厚嘴鸚哥保育的先前經驗,將圈養的鸚鵡中挑選出一隻雌鳥加以訓練放歸野外,以嘗試與這隻雄鳥繁殖。[15]直到這隻雌鳥完成野外適應訓練及釋放的1995年前,這隻孤單的雄鳥已經和另一隻雌性的藍翅金剛鸚鵡配對,但兩方雜交後產下的受精卵並未有孵化出幼鳥。[15][62]
這隻雌鳥後來成功與這隻雄鳥配對,但在數週內[註 7]隨即失蹤。[4][15]直到四年後,一名當地人表示他早在某條電纜下找到其屍體,但未有即時公開的原因是因為「擔心對該企畫的支持力道可能會因此遭到削弱」。[15]而這隻最後的野生雄性,直到2000年1月時仍有與雌性藍翅金剛鸚鵡交配,但在2000年末的最後一次觀察報告之後,再也消失無蹤。[8][15][21][註 8]雖然由於其合適的棲息地尚未完全調查,仍然可能有微弱的存活希望,但一般相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已自野外絕滅。[21][20]截至2000年,國際鳥盟已知約有60隻圈養個體存活,但其中有54隻是人工繁殖而來的。[21]
在2004年前後,確認存活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一共有60隻,而當中的54隻是圈養繁殖的。[8][57]同年,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自然資源研究所重新建立新的保育工作組,試圖重新管理和保護這些金剛鸚鵡。[15]截至2010年,估計約有120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被圈養。[20]
巴西導演卡洛斯·修丹拿拍攝的2011年3D動畫音樂喜劇《奇鸚嘉年華》及其2014年的續集《奇鸚嘉年華2》的主角咘嚕仔(Blu)及寶珠(Jewel)原型即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28][63]其中,咘嚕仔是圈養環境下成長的鸚鵡,寶珠則是野生環境下生長的。[57]導演藉這部電影希望能提高人們對巴西瀕危鳥類面臨挑戰的認識。[29]兩部電影共賺入近10億美元,並被認為對其後續保育計劃有促進大眾認知的作用。[25][30][64][29]
自2012年起,巴西政府正式開始運作名為「PAN Ararinha-Azul」的兩階段國家保育企劃:2012—2017年的第一階段着重於增加數量;2017年至2024年的第二階段旨在將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野外放歸,使其重返其原有棲息地。[65][66]德國的非營利組織「保存瀕臨絕種鸚鵡協會」則自2013年開始逐漸將德國僅存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送回巴西,以在當地進行繁育工作。[24]同年,對於大型鸚鵡的精液收集技術進一步發展,解決了部分因近親繁殖的不育問題。[23][24][67]保存瀕臨絕種鸚鵡協會在卡塔爾的「阿爾瓦布拉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協助下成功孵化首批人工授精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68]該雌鳥所誕下的七枚卵中有兩枚最終成功孵化出幼鳥,當中孵化的第一隻個體就以成功執行首次人工授精的獸醫紐曼(Neumann)為名。[68]
2016年,一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出現在巴西巴伊亞州庫拉薩野外,這是自2001年絕跡以來的首次野外目擊報告。[69]然而並未能確定該個體是逃脫的個體或是真正的野生個體。[16]2018年,時任巴西總統的米歇爾·特梅爾所簽訂的法令在巴伊亞州東北部建立金剛鸚鵡野生動物保護區。[25]
自2019年6月起,保存瀕臨絕種鸚鵡協會與巴西政府繼續簽署備忘錄,計劃將鸚鵡送往巴西的鳥類康復中心,以將這個物種再引入改善後的原生環境進行保育。[21][32]2019年起,《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研究的建議將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保育狀態從極危改為野外絕滅物種。[1][21][22]
2020年3月,多達52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自德國的繁育設施被運至巴西,並接受野化訓練及繁殖,造就這20年以來首次有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雛鳥出生在巴西的卡欽卡地區。[70][71]2022年6月11日,企劃人員首次將八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及八隻藍翅金剛鸚鵡被釋放回巴伊亞州的自然環境內,並根據身上的無電線發訊器證實在一個月後其情況良好。[25][26][27]當年12月,學者再行野放12隻鸚鵡回歸環境。[72][70]截至2022年7月,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整體族群數量達250隻。[73]
目前儘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數量正持續增加,但這些鸚鵡被認為可能多來自同一對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導致種群瓶頸的問題。[17]:338[59]擁有這些金剛鸚鵡的保育組織以互相交換個體的方式保有基因上的交流,但在2004年到2012年中的統計數據顯示,331枚卵僅有33隻幼鳥成功孵化,而雄鳥的精子形態學調查中,僅有26.5%的精子未出現畸形問題。[4][67]在2011年時,阿爾瓦布拉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鸚鵡被證實大多是來自瑞士的一對鸚鵡的後代,並導致6年來僅280顆卵成功孵化(佔整體的10%),而第二代的卵僅有2%成功孵化。[30][59]但隨着相關遺傳學技術和人工授精的進步,這個問題已經逐漸得到解決。[26]
當前管理最多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保存瀕臨絕種鸚鵡協會本身的地位也令部分專家擔憂。[70]該協會與政府合作建立位於庫拉薩,巴西最大的繁殖中心,但被一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是「一個由外國員工管理的私人企業,管理著不屬於巴西政府的鳥類」,《衛報》曾報導該協會有可能有私下出售鳥類的情形。[70][74]該協會的創辦人馬田·古思(Martin Guth)被報導曾有詐欺、勒索且被判刑的記錄。[70][74]在2023年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會議上,巴西和其它熱帶國家的代表提出,歐盟對於CITES附錄物種的監管存在漏洞,未能對商業繁殖進行妥善的監管,從而導致了前述機構出售本物種的違法行為。[75]
圈養環境中的鸚鵡是否能夠重新適應野外環境,包括辨認可食的食物和天敵也是其不確定的生存因素。[17]:338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因在歷史上相當罕見,而罕有被人飼養的紀錄。[76]其已知最早的圈養個體是倫敦動物學會在1878年至1902年間所持有的三隻鸚鵡。[76]1900年時,柏林動物園同時展出四種藍色的金剛鸚鵡,其中包含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和三種琉璃金剛鸚鵡屬物種。[77]
隨着保育計劃的實施,目前所有已知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都被納入保育計劃內,私自飼養者可能會遭起訴並沒收。[30]但在2002年時,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意外發現一隻已經飼養超過20年,名為「普雷斯利」(Presley)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29][78]這隻鸚鵡回到巴西後,由於其年紀較大無法繁殖,但其相關基因仍有作保留以待技術發展。[15][30][78]普雷斯利最終於2014年6月去世,去世時年約40歲,其故事被認為替電影《奇鸚嘉年華》帶來創作靈感。[2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