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蔣琬(2世紀—246年),字公琰,三國時代蜀漢的重臣,是劉敏、潘濬表兄。荊州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蜀漢四英之一。初隨劉備入蜀,諸葛亮卒後封大將軍,輔佐劉禪,主持朝政,統兵御魏。採取閉關息民政策,國力大增。官至大司馬,蜀漢安陽亭侯,諡號恭。
蔣琬二十歲左右,和表弟劉敏都知名於當世。
他在跟隨劉備自荊州入蜀之前,就已擔任州書佐一職。入蜀後,劉備任命他當廣都長。在任期間,因貪杯怠惰了公事,劉備打算重罰他,後來軍師將軍諸葛亮替他求情,並稱讚他說:「蔣琬是國家的棟樑之材,而非平庸之輩。他推行政務皆以安定百姓為根本,也不會用表面功夫來敷衍,希望主公能再三考慮。」劉備向來很敬重諸葛亮,聽他這麼說之後,就不再追究蔣琬的過失,只是倉促間免去蔣琬的官職。過沒多久,蔣琬就升職為什邡令,以試其才。後來劉備做漢中王、開府的時候,調任為尚書郎。
建興元年,丞相諸葛亮開府,徵召蔣琬擔任東曹掾一職,又舉薦他為茂才,蔣琬堅持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廖淳。後來諸葛亮曾私下上表給後主表示:「臣如果遭遇不幸,往後的軍國重任可以託付給蔣琬。」諸葛亮去世之後,朝廷便任用蔣琬當尚書令,不久後又加官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一路升遷至大將軍,錄尚書事,爵封安陽亭侯。
蔣琬在接替諸葛亮的重任之後仍如往常專心國政,以中庸的態度處理大小事,未因此顯得特別高興或悲傷。延熙二年(239年),加官為大司馬。這期間,蔣琬吸取諸葛亮北伐的教訓,改以經水路進攻魏興、上庸等地為目標,但因自身患病無法指揮,且朝中反對者眾,故計劃最終未能付諸實行;在與蜀漢結盟的東吳方面,步騭、朱然見狀,還上表吳帝孫權稱蔣琬這是要背盟聯魏,但孫權沒有相信。延熙三年,任命姜維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並上疏自領兵屯於涪,獲得朝廷認可。
蔣琬不憑自己的好惡處理政務或決策。督農楊敏曾經在背後詆毀蔣琬:「蔣公這個人作事憒憒(糊塗、昏庸),實在是不如諸葛亮。」有人向蔣琬告發,建議蔣琬請示劉禪治楊敏之罪,蔣琬心平氣和地說:「我實在是不如前人,沒有什麼可請示的。」別人不理解,就問蔣琬你有什麼憒憒之狀,蔣琬答道:「如果我真的在處理某些事上不如前人,肯定是事不在理;事不在理,處理起來自認就糊塗了。還用再問嗎?」後來楊敏因為別的事被逮捕入獄,眾人都以為蔣琬會藉機處死楊敏,但是蔣琬「心無適莫」,沒有因此落井下石,而是就事論事,並未趁勢治楊敏重罪。
早期蔣琬被劉備免官後,夜裏夢見一個牛頭於門前,流血滂沱,蔣琬十分厭惡這個夢,於是找了趙直問其凶吉。趙直說:「見血之事,是事已有分明。牛角和鼻子,是『公』字之象,您的職位必定達到公卿,此乃大吉的徵兆。」[2]後蔣琬官至大司馬、安陽亭侯。
在馬謖因街亭的挫敗被諸葛亮斬首後,當時蔣琬在漢中向諸葛亮說:「以前楚文王殺成得臣,然後晉文公聽到這件事情相當高興,天下還沒一統就殺了這樣智慧謀略的策士,怎一點都不可惜啊!」於是諸葛亮流淚反駁:「孫武當時能勝任天下人的原因,就是用法明確。當時揚干亂了法律,魏絳就殺了他的僕人。現在四海分裂,才開始出兵打仗,如果現在還恢復那些廢法,我們還用來討賊(曹魏)做什麼啊!」[3]
東曹掾楊戲性格簡單而粗略,對他人少有名不副實的讚美,對待事物也不過度[4]。蔣琬跟楊戲談話時,其常靜默不答。便有人向蔣琬說:「蔣公您和楊戲對話時,他都不予回應,還態度傲慢,這不會太過分嗎?」蔣琬回答:「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就像是各自不同的面貌;當面稱讚卻在背後指責,此自古以來又為人避忌。楊戲如果故意稱讚,便非其本意;但若反駁,即會顯出我的不是,所以才沉默不語,這便是他坦率的表現了。」[5]這也成為日本語成語「十人十色」典故。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