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鱷屬學名Mourasuchus),又稱莫拉氏鱷屬,為已滅絕的大型凱門鱷,生存於中新世時期的南美洲。牠們的顱骨形狀類似於喙,長而寬扁,也與腔鱷屬的顱骨外型類似,可能同樣具有與現存鵜鶘鬚鯨那樣的喉囊英語Gular skin[1]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物種 ...
莫拉氏鱷屬
化石時期:中 - 晚中新世
~15.97–7.25 Ma
Thumb
莫拉鱷(Mourasuchus pattersoni)顱骨化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鱷目 Crocodilia
科: 短吻鱷科 Alligatoridae
亞科: 凱門鱷亞科 Caimaninae
屬: 莫拉氏鱷屬 Mourasuchus
Price 1964
物種
  • 亞馬遜莫拉鱷 M. amazonensis Price 1964
  • 奇異莫拉鱷 M. atopus Langston 1966
  • 阿氏莫拉鱷 M. arendsi Bocquentin-Villanueva 1984
  • 帕氏莫拉鱷 M. pattersoni Cidade et al. 2017
異名

科異名:

  • Nettosuchidae Langston 1965

屬異名:

  • Caraindasuchus Gasparini 1985
  • Nettosuchus Langston 1965
Close

異名 Carandaisuchus 來自於阿根廷伊圖薩因戈地層組英語Ituzaingó Formation出土化石枕骨明顯的骨質突起[2]

描述

Thumb
莫拉鱷屬
莫拉鱷屬
莫拉鱷屬
莫拉鱷屬
莫拉鱷屬
莫拉鱷屬
莫拉鱷的化石發現地點
伊圖薩因戈地層組英語Ituzaingó Formation
Yecua Formation英語Yecua Formation
烏魯馬科組英語Urumaco Formation
索利蒙伊斯組英語Solimões Formation
翁達組英語Honda Group, Colombia
佩巴斯組英語Pebas Formation

莫拉鱷體長約9公尺,上下顎兩側各具有40顆小顆的錐狀齒[3],體型雖大但是細小的牙齒並不適合捕捉大型獵物,主要透過濾食或是在湖或河底獲取食物。莫拉氏鱷的化石發現於祕魯菲茨卡拉爾德區的佩巴斯組英語Pebas Formation,在當地還有其他巨型鱷魚存在,包括大型的長吻鱷鈎鼻鱷英語Gryposuchus以及同樣屬於短吻鱷的普魯斯鱷,這兩種鱷魚的體長均可達到約11米(36英尺)以上。中新世時期(托爾頓期,約八百萬年前)濕地鱷形超目的多樣化代表當地的生態位分化十分多樣,甚至很少有種間競爭的情況[4]

物種

莫拉鱷屬的模式種為亞馬遜莫拉鱷(M. amazonensis),命名於1964年,發現於巴西亞馬遜雨林索利蒙伊斯組英語Solimões Formation[5]。另一個物種,奇異莫拉鱷(M. atopus),命名於1965年,化石發現於哥倫比亞拉文塔英語La Venta (Colombia)化石群英語Lagerstätte翁達組英語Honda Group, Colombia,最初屬於獨立的屬 Nettosuchus[6][3],具有較模式種狹長而窄的顱骨。第三個物種,N. nativus,命名於1985年,發現於委內瑞拉的烏魯馬科組英語Urumaco Formation[7],但被認為是發現於阿根廷伊圖薩因戈地層組英語Ituzaingó Formation阿氏莫拉鱷(M. arendsi)的異名[8]。第四個物種,帕氏莫拉鱷(M. pattersoni),命名於2017年[9],發現於玻利維亞的Yecua Formation英語Yecua Formation[1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